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7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629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1975篇
基础科学   1064篇
  1059篇
综合类   10479篇
农作物   3057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58篇
园艺   398篇
植物保护   586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977篇
  2012年   1069篇
  2011年   1107篇
  2010年   1025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930篇
  2007年   749篇
  2006年   722篇
  2005年   766篇
  2004年   624篇
  2003年   717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84篇
  1996年   358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降雨强度下旱地农田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阐明旱地农田径流氮磷流失规律,以种植空心菜的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式,设计10、15、25 mm·h-1三个降雨强度,研究不同雨强下旱地氮磷流失特征和径流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量条件下,旱地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10、15、25 mm·h-1雨强下产生的径流总量分别为197.07、381.92、649.45 m3·hm-2,对应的径流系数分别为0.20、0.38、0.65。总氮(TN)浓度变化随产流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明显,氮的流失形态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TN流失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10、15、25 mm·h-1雨强下分别为0.67、2.48、9.74 kg·hm-2。总磷(TP)流失浓度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流失过程相对平缓,磷的流失形态以颗粒态磷(PP)为主;10、15、25 mm·h-1雨强下TP流失量分别为0.061、0.050、0.030 kg·hm-2。通过田间沟渠水位的管控,可有效减少TN的径流排放,不同雨强下减少比例分别为100.00%、63.56%、33.98%。研究表明,氮的拦截是控制旱地面源污染的重点,在拦截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污染负荷较高的时段可有效提高面源污染拦截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刘益男  魏政 《农学学报》2019,9(12):83-86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是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对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流失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以广东湛江两个典型的热带农业科研单位为例,分析了其人才流失的问题原因,总结了认识启示,并从重视高层次人才、引才留才“软优势”、开通引才绿色通道和为人才实现价值提供舞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花生黑腐病是花生的重要病害,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被列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害。为明确花生黑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和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用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花生黑腐病害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花生黑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花生黑腐病害的病原菌为冬青丽赤壳Calonectria iliciola。8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10%戊唑醇EC对花生黑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12 μg/mL;300 g/L苯甲·丙环唑EC、29%吡萘嘧菌酯SC、25%咯菌腈SC、15%吡唑嘧菌酯SC和22.5%啶氧菌酯SC对花生黑腐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均低于10 μg/mL;30%精甲恶霉灵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值为76.71 μg/mL。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花生黑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995.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年花生连作地块上,以多年连作花生(DDH)为对照,对两年玉米花生间作(TJZ),两年花生玉米轮作(TLY)两种耕作方式与连作花生的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进行对比研究,探究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有效耕作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与DDH处理相比,TJZ处理和TLY处理在结荚期、饱果期和收获期均能提高植株主茎高和侧枝长,促进花生生长发育;TJZ处理和TLY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TJZ处理和TLY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干物质积累量。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来看,TJZ处理和TLY处理较DDH处理的荚果产量提高了15.09%和13.55%,籽仁产量提高19.21%和15.91%,且TJZ处理和TLY处理的出仁率和单株结果数高于DDH处理。TJZ处理和TLY处理较DDH处理均提高了花生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TJZ处理主要提高蛋白质含量,TLY处理主要提高粗脂肪含量。综合比较玉米花生间作和轮作两种耕作方式均能缓解花生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996.
花生远缘杂交后代的氨基酸含量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室利用野生花生(A.monticola)与栽培品种(黑花生、桂花红)杂交,获得了一些具有高产性状的花生新材料。通过对这些远缘杂种后代种子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共能检测到17种水解氨基酸和20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和精氨酸,三者的总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6.1%~47.3%。不同株系间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为利用远缘杂交获得高产优质的花生新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花生叶片DNA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用于高通量测序的高质量花生叶片DNA,本方法取第三对真叶为实验材料,设计烧制圆球状枪头和离心管装置代替研钵研磨,并在CTAB法的基础上在杂质沉淀前快速分离DNA等简化方法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DNA条带清晰、完整性高。经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范围在104~131ng/μL,OD260/OD280为1.7~2.0,OD260/OD230大于2.0,说明杂质少,可获得高纯度,高浓度的DNA。此方法与常用的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时间短、质量高的优点,可用于基因组重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分子标记筛选等后续研究,可提高花生分子育种与筛选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8.
在核桃林间作条件下,对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花生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2017年和2018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花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增加花生单株饱果数和百果质量,从而提高产量.在施氮量≤210kg/hm^2时,花生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氮肥施用量为300kg/hm2时,花生干物质向荚果分配被抑制,进而产量降低.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两年间作花生的产量和利润均达最大值,分别为4938.56 kg/hm^2、4512.71 kg/hm^2和21648元/hm^2、19701元/hm^2.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以‘花育36号’ב高油613’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试验材料,考察2个环境下(E1、E2)RIL群体种子长宽比表型数据,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E1环境下花生种子长宽比符合B_1_8模型(即2对存在重叠作用的独立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间互作效应为-0.19,主基因遗传率为89.86%;E2环境花生种子长宽比符合B_1_7模型(即2对存在互补作用的独立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间互作效应为-0.22,主基因遗传率为92.04%。通过对多态性SSR标记筛选和相关性分析,发现标记AGGS1325在2个环境下均与种子长宽比显著性相关。本研究将为深入开展花生粒型分子机制研究和推进花生外观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珍珠豆型花生脂肪酸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地栽培条件下,以海南小粒粉皮、海南小粒红皮和桂花36为试验材料,通过检测果针不同入土时间(10d、20d、30d、40d、50d、60d)籽仁脂肪酸含量,分析珍珠豆型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变化主要取决于油酸和亚油酸的变化,油酸、O/L值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均随籽仁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果针入土60d时,桂花36的油酸含量、O/L值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均同比最大,分别为51.14%、1.85、3.93;亚油酸含量最大值出现在果针入土30d的海南小粒红皮为36.04%,亚油酸最小值出现在果针入土60d时的桂花36为27.64%;其他六种脂肪酸中除了硬脂酸含量有所上升之外,棕榈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稀酸、山嵛酸基本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