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88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67篇
  84篇
综合类   503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280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体内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关键酶。为进一步研究水稻SOD基因家族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水稻全基因组水平上对SOD基因家族进行了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进化树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共有9个OsSOD基因,包括6个Cu/Zn-SOD、2个Fe-SOD和1个Mn-SOD,可分为2个亚家族。9个OsSOD基因含有5~9个内含子不等,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荧光定量qRTPCR分析表明,在NaCl、干旱、ABA和低温等4种逆境条件下,8个OsSOD基因的表达量会受其中三种胁迫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2.
以5个新育成的转Bt基因抗虫恢复系为父本,7个不育系为母本,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5个组合,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高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说明在决定组合的农业性状上亲本的加性效应占了主导作用。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分析表明洪A、荃9311A、昌恢121T、昌恢T025T的GCA效应值高,这4个亲本的配合力高。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表明,荃9311A/昌恢T025T的9个农艺性状综合SCA效应值最好;67A/R205T的单株产量SCA效应值最高;荃9311A/昌恢606T具有最小的株高SCA效应值;穗长SCA效应值最大的是843A/昌恢891T;843A/昌恢121T的空批粒数SCA效应值最低,结实率SCA最高。综上所述,荃9311A/昌恢T025T、67A/R205T、洪A/昌恢121T、843A/昌恢121T表现好。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究磁性固体螯合材料对农田土壤中Cd去除的影响因素,采用室内盆钵模拟方法,以湖北大冶某农田耕作土壤为实验土壤,MSC材料(magnetic solid chelator powder, 美索磁材料,一种磁性固体螯合材料,)为添加材料,研究了添加秸秆、风干土壤、搅拌时间、MSC材料活化及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MSC材料去除C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秸秆会降低MSC材料对Cd的去除效果;土壤风干程度也会影响MSC材料对Cd去除效果,且其影响程度远高于秸秆的影响。当搅拌时间为40 min时,Cd去除效果最好,总Cd去除率为22.67%;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MSC材料对Cd去除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烘干的MSC材料通过水中浸泡12 h后的活化,可恢复对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MSC材料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MSC材料对Cd去除效果呈现下降趋势,降低幅度逐渐减小。MSC材料能有效去除农田土壤Cd,去除效果受制于土壤性质、材料特性及操作工艺等因素,MSC材料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为准确把握水产品市场形势,监测产业发展动态,指导渔民有效生产,本研究以北京市场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大宗淡水鱼平均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开展价格变动规律分析,并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价格波动特点和周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宗淡水鱼类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受市场及生产等偶然因素影响,部分年度价格波动剧烈;年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受节假日因素影响不明显;鲢鱼价格在大宗淡水鱼中一直处于低位,鳙鱼价格大多高于其他品种;大宗淡水鱼类的价格波动周期与生产周期密切相关,大致为10个月。基于上述结论,建议渔民逐步实现水产品的分散上市,降低生产方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平稳有序开展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索UV-B辐射对葡萄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为UV-B辐射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欧亚种葡萄‘红巴拉多'为材料,设置添加UV-B光源处理,以同环境下无UV-B光源处理的葡萄为对照,每天定期照射8 h,为期18 d,每2 d随机采集新梢上、下部成熟叶片测定黄烷醇及单体酚含量,并利用透射显微镜观察叶片的亚显微结构。【结果】在UV-B处理后的第2~14天,葡萄叶片中的黄烷醇含量较对照增加5%~60%,且二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试验期间,葡萄叶片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第4,12,14和18天以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均以对照组显著高于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UV-B辐射处理葡萄叶片中表儿茶素含量表现出持续增高趋势,而桑色素含量有所下降。透射显微镜观察发现,UV-B处理葡萄叶片叶肉细胞的中央大液泡内陷,并分解为若干小液泡,内含物基本消失,有的形成吞噬泡;叶绿素形状发生扭曲,被膜模糊或消失,基粒垛叠的片层变少且排列稀疏紊乱,严重者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膨胀,形成空泡;嗜锇颗粒体积增大、淀粉粒被降解。【结论】UV-B辐射能够在叶片不同部位不均衡地增加葡萄叶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次级代谢物种类,并且可以改变膜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番薯在中央苏区的种植过程经历了相当大的反复变化,由最初的大面积种植,以番薯为生,到遽然减少。之后经过1932、1933年的大力宣传、推广,逐渐恢复大面积种植。到1933年年底,番薯种植规模和产量已经达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水平,1934年初已超过战前水平,中央苏区政府提出增产番薯两成的计划。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载体静态教育功能和思想政治课的动态教育功能着手,强化对校园人的动态教化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功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软性和硬性教育载体,通过建设绿色网络、素质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及隐性载体建设,努力探索实现自然"硬环境"和人文"软环境"的紧密结合,为校园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空间。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对比分析2个杂交早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不同密度下的分蘖、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叶绿素、根系伤流及内源激素含量动态,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超级稻品种淦鑫203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为7.73%,极差率为19.70%,平均为7 745.95 kg/hm2,对照品种淦鑫206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为9.22%,极差率为24.10%,平均为7469.90 kg/hm2,表明淦鑫203群体自动调节力明显强于CK品种淦鑫206,调节性能是每穗总粒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间协调互动平衡之结果;淦鑫203低密度和高密度下的单株茎蘖数均值差距较淦鑫206大,升降更平缓;淦鑫203相同密度处理下的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能力强于淦鑫206,随生育期的波动性大于后者;相同密度下各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均为淦鑫203高于淦鑫206,除完熟期外,各生育阶段淦鑫203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极差率小于淦鑫206,且其随生育进程的升降更为平缓;相同密度处理下淦鑫203齐穗期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高于淦鑫206,完熟期则低于后者,淦鑫203叶绿素起降幅度高于淦鑫206;淦鑫203抽穗后根系伤流量低与高密度间的差距明显小于淦鑫206,但随生育推进下降更为平缓;相同密度下淦鑫203各生育阶段倒二叶ABA含量高于淦鑫206,但不同密度下随生育进程而上升的幅度小于淦鑫206;相同密度下淦鑫203倒二叶ZR含量随生育进程而下降的幅度小于淦鑫206,淦鑫203高密度处理在不同密度下的倒二叶ZR含量最高,但下降幅度也最大,淦鑫206则为低密度下最高,下降幅度最小;总体上,相同密度下各生育阶段淦鑫203倒二叶IAA和GA3含量高于淦鑫206,但不同密度处理下波动性高于淦鑫206.  相似文献   
999.
王旭  刘云超  欧阳江城  关连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30-4531,4534
[目的]为污染土壤的控制和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室土柱法,研究外源水溶性镉在红壤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在非饱和水分条件下,外源水溶性镉进入红壤90 d后并未向15~30 cm土层迁移,而是集中在0~15 cm层次;外源水溶性镉进入红壤(0~15 cm)30 d后水溶态镉迅速向其他形态转化,其形态分布以交换态为主,其次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态、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在其后的60 d内,外源Cd各形态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小,其中交换态镉分别占总量的76.55%和72.31%。[结论]绝大部分外源Cd进入红壤90 d后未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形态,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污染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红壤对外源水溶性镉的吸附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但由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质量与效益不高等原因,全国经济结构欠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倾向较为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树立科学的现代发展理念、转变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方式、更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加速科技创新与进步、强化农业农村政策规制保护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