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2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林业   404篇
农学   565篇
基础科学   321篇
  430篇
综合类   3589篇
农作物   384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1847篇
园艺   713篇
植物保护   254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549篇
  2011年   542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温室辣椒—韭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韭菜套种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地力、水肥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物之间的相生作用,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温室韭菜、辣椒间作套种要选择适合早春和秋延后保护地栽培的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以6行韭菜套种1行辣椒为宜。该模式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长途运输应激对西门塔尔牛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2头、平均体重(292.1±38.2)kg的西门塔尔牛,在最高气温30℃下,经过36h、1 450km的敞篷卡车运输,运输前后称重并采集颈静脉血样,测定其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运输前体重相比,经36h、1 450km运输后,试验牛平均体重极显著降低(P0.01),由292.1kg降低到262.8kg,体重损失10.03%。(2)与运输前相比,运输36h时西门塔尔牛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糖(GLU)水平极显著增高(P0.01),运输后7~14d下降到运输前水平(P0.05);运输应激对血清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3)运输应激极显著提高了西门塔尔牛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P0.01),显著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运输后7~14d下降到运输前或更低水平(P0.05);运输应激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长途运输可显著降低肉牛的体重和抑制机体免疫机能,经长途运输后的西门塔尔牛需要约14d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993.
广西畜禽产品中沙门氏菌血清型、耐药性及耐药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畜禽产品中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状况,以及β-内酰胺酶blaTEM、blaCTX-M基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qnrA、oqxA、oqxB、aac(6′)-Ⅰb-cr的流行情况。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血清型分型,采用K-B纸片法对其中随机挑选的80株分离株进行2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PCR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零售生鲜畜禽肉中分离的176株沙门氏菌分属5个血清群,共26种血清型,主要优势血清群为B群60.23%(106/176)、E群18.75%(33/176)和C群15.91%(28/176),主要优势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氏菌35.23%(62/176)、鼠伤寒沙门氏菌11.93%(21/176)和伦敦沙门氏菌9.66%(17/176)。80株分离株对24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均高于90.0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头孢拉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介于50.00%~90.00%之间,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小于10.00%;所有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其中最少为2重耐药,最多为17重耐药,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10~16重耐药,共占总数的78.75%(63/80)。PCR结果显示,80株分离株各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blaTEM98.75%(79/80)、blaCTX-M26.25%(21/80)、oqxA26.25%(21/80)、oqxB21.25%(17/80)、qnrA16.25%(13/80)、aac(6′)-Ⅰb-cr 50.00%(40/80)。结果表明,广西畜禽产品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呈多样性分布,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严重,临床日益严重的耐药现象与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用56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其中母犊6头、公犊8头)。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3 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 d,分别在20和60日龄时每组各屠宰4头犊牛,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pH、氨态氮(NH3-N)及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生长期内,各处理组犊牛瘤胃液pH及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各组之间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TVFA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最高;③ 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NH3-N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0日龄时各组之间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在犊牛日粮中添加2 g/(头·d)的酵母多糖降低了瘤胃液NH3-N浓度,提高了MCP产量及TVFA浓度,增强了瘤胃内氨和蛋白质的利用,有利于犊牛瘤胃发酵状态的稳定。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多糖在0~60日龄犊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 g/(头·d)。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不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影响的分子机理,试验将36只斗鸡随机分为12组,并选取利培酮、阿立哌唑、盐酸曲唑酮、盐酸舍曲林4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且每种药物设有低剂量组(L)、正常剂量组(N)及高剂量组(H),每天人工口服给药。分别在第1、2、5、8、11、14天时,翅下静脉采血,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口服不同剂量药物的吐鲁番斗鸡各阶段血液中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 1,TPH1)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口服4种药物后,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血液中5-HTT、TPH1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具有相似性,5-HTT基因整体呈下降趋势,TPH1基因均表现为波动性上升,且利培酮组TPH1基因mRNA的表达量及上升幅度高于阿立哌唑组;盐酸曲唑酮组和盐酸舍曲林组5-HTT基因mRNA的表达均从第5天开始呈直线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峰值,且盐酸舍曲林组TPH1基因的表达呈微上调,盐酸曲唑酮组则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斗鸡攻击行为减弱与其血液中5-HTT基因mRNA的低表达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影响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无芒隐子草和冷蒿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设置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处理以及0(N0)、30kg/hm~2·a(N30)、50kg/hm~2·a(N50)、100kg/hm~2·a(N100)4个氮素(NH_4NO_3)水平,开展水氮交互试验。结果表明:在21个月的分解过程中,无芒隐子草分解速率快于冷蒿。同一分解时间同水分处理,氮沉降促进两种凋落物的分解,CK-N和R-N处理,随施氮水平的增加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于N50水平分解最快,分解50%所需时间为2.15a、2.45a和2.37a、2.69a,分解95%需要9.99a、11.37a和10.75a、12.24a;W-N处理,促进作用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强,于N100水平分解最快,分解50%所需时间为1.87a和2.23a,分解95%需要8.84a和10.30a。同一分解时间同氮素水平,增雨促进凋落物分解。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初始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初始全碳、纤维素、C/N、木质素、木质素/N和纤维素/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辣木叶黄酮(FMOL)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体质量、血脂和肝脏的影响,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FMOL高剂量组、FMOL中剂量组、FMOL低剂量组,对正常组喂养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连续喂养5周后,测定小鼠相关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FMOL可以显著抑制高脂膳食小鼠的体质量增长,降低肝脏指数;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AI)水平;同时降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丙二醛(MDA)水平。此外,小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所提升。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为考察辣木叶总黄酮的可利用性,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乙醇-超声法提取辣木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并研究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辣木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1(w/v)、浸提时间88 min、浸提温度61℃,在此条件下,辣木叶总黄酮得率的预测值为5.17%,验证试验所得总黄酮得率为5.21%±0.03%,所得回归模型拟合良好。辣木叶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936、0.2962、0.017 mg·m L-1,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金蝉花多糖对环磷酰胺(CTX)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将70只试验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组外,其他6组腹腔注射CTX以建立免疫低下模型,其中,高、中、低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的金蝉花多糖溶液30 d,正常对照组、CTX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茯苓多糖组、盐酸左旋咪唑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茯苓多糖溶液和盐酸左旋咪唑溶液,分别测定各组的小鼠体重增量、免疫器官指数、迟发型超敏反应、血清溶血素水平、IFN-γ、IL-2、IgG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TX模型组相比,金蝉花多糖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溶血素水平(P0.05);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影响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P0.05),均显著提高了IFN-γ、IL-2、IgG含量(P0.05),说明金蝉花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金蝉花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有利于金蝉花多糖在保健功效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谷子连作(Si-Si-Si)、马铃薯-玉米-谷子轮作(St-Zm-Si)、玉米-大豆-谷子轮作(Zm-Gm-Si)和大豆-马铃薯-谷子轮作(Gm-St-Si)四种种植模式进行定位试验,研究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谷子产量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连作相比,Gm-St-Si轮作模式下土壤的pH值升高,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提高,谷子产量显著增加;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谷子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三个轮作处理的OTU数目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连作,轮作与连作的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其中Gm-St-Si处理含有丰富的疣微菌门、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高丰度菌包括Planctomyces、Gemmata、Flavisolibacter、Luteolibacter等。综上表明,大豆-马铃薯-谷子轮作能改善谷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使谷子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