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89篇
  71篇
综合类   632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252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选用新鲜蕨菜作原料,辅以茉莉花全粉、蔗糖、柠檬酸与麦芽糊精,开发出一种新型保健饮料。研究结果表明,蕨菜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蕨菜粉65%、蔗糖3%、茉莉花6%、柠檬酸0.5%、麦芽糊精28.5%;蕨菜饮料的最佳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200℃,喷雾压力为1.0 kg/cm^3,喷出物粘度(水与蕨菜质量比)为1:1.0。  相似文献   
992.
益生素“绿禽康”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防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益生素"绿禽康"(益生菌短短芽孢杆菌YSJ-0401活菌含量为1×109cfu/g)以不同浓度添加入饲料,当使饲料中益生菌YSJ-0401的含菌量分别为102~106cfu/g时,饲养12周后"绿禽康"处理组肉鸡平均体重分别为863~933g,较对照比增61~131g,比增率为7.50%~16.25% 肉鸡肉料比分别为0.50~0.57,较对照比增0.02~0.09,比增率为4.17%~18.75% 肉鸡死亡率在3.03%~12.12%之间,低于对照组18.18%,绿禽康对病鸡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3.33%~83.33%。其中,"绿禽康"1%添加量的增重、提高肉料比和防病的效果最佳。试验初步表明:益生素"绿禽康"可增强肉鸡的抗病能力,提高肉鸡体重和肉料比。益生素"绿禽康"在肉鸡日粮中适宜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993.
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与致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种类变化与致病性指标-弱化指数和回接发病率的相互关系,提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种下分化的分类方法。【方法】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分为:脂肪酸Ⅰ型,弱化指数>0.8,回接发病率0%,属无致病力型;脂肪酸Ⅱ型,弱化指数为0.6~0.8,回接发病率为6.7%~100%,属过渡型,脂肪酸Ⅲ型,弱化指数<0.6,回接发病率100%,属强致病力型。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分层筛选与脂肪酸型有关的脂肪酸种类.【结果】筛选出十四碳脂肪酸(X1)、十七碳脂肪酸(X9),十八碳脂肪酸(X13)为主要因子,组建数据矩阵,建立脂肪酸型判别模型:Y1=-16.3353 + 0.0012X1 + 0.0056X9 - 0.0016X13,Y2= -3.4928 + 0.0002X1 + 0.0003X9 + 0.0025X13,Y3= -9.1550 - 0.0003X1 + 0.0039X9 + 0.0042X13,对于一个未知脂肪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株,首先测定脂肪酸图谱,取出X1(十四碳脂肪酸)、X9(十七碳脂肪酸)、X13(十八碳脂肪酸),代入方程,计算Yi,当1≤Yi≤2时,归为脂肪酸型Ⅰ,当2≤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Ⅱ,当Yi>3时,归为脂肪酸型Ⅲ,模型的判别准确率达90.00%。【结论】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型的研究,为其种下分化建模的标准化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脂肪酸型的模型建立也为其他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柔性防护系统条件下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利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引入计算大变形问题更新的拉格朗日方法,考虑了具有断层的高陡岩质边坡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并利用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大变形理论下的柔性防护系统可更有效地提高边坡安全系数,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5.
生防菌JK-2对尖孢镰刀菌抑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福建省永泰、福清、闽侯等6个县(市)采集西瓜、番茄和豇豆等作物的根际土壤,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到芽孢杆菌58株.采用目标病原菌多重菌株平行测定法,测定这58个菌株对6株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得到拮抗菌株3株,其中菌株JK-2(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的抑菌效果特别显著.对JK-2的抑菌谱调查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真菌轮枝霉(Verticillium fungicol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桃褐腐丛梗孢(Monilia laxa)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JK-2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热的稳定性较强,对蛋白酶K不敏感;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JK-2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分别可达83.60%和78.96%.  相似文献   
996.
对福建省福农生化有限公司不同生境中的甲胺磷降解细菌进行分离,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对菌进行鉴定,同时对降解细菌的生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甲胺磷有降解作用的细菌共有22个属、28个种、67株菌株;在沟中污泥中分离到的降解细菌有8个属、12个种、35株菌株,其种类和数量多于其他的生境;而在各类降解细菌中,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分别有21株和19株,占分离到细菌总量的59.7%,其中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以上3种生镜中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997.
疏叶骆驼刺幼苗根系生态学特性对水分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人工壕沟挖掘法,对疏叶骆驼刺幼苗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根系生态学特性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土壤水分较好的环境中,疏叶骆驼刺幼苗大量拓展水平根,并产生分蘖植株竞争光照资源;而在土壤水分相对缺乏时垂直根系发达,向深层土壤拓展资源空间.根系形态的可塑性是疏叶骆驼刺幼苗获取水分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②根冠比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且在生长季后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增加根冠比是疏叶骆驼刺幼苗适应干旱的策略之一.③幼苗根系的扎根深度和垂直生长速度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④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在垂直剖面上呈倒金字塔状分布.根系生物量形成过程符合Logistic"慢-快-慢"的S型生长曲线,总生物量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8.
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挖根试验和室内样品分析测试的研究,测定了2种荒漠植物多枝柽柳和梭梭群落内土壤水分、养分的含量及其分层根系生物量,分析了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2种荒漠植物的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符合指数递减模型,多枝柽柳的根系生物量是同林龄梭梭的2.36倍。2 2种荒漠植物群落内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养分差异不显著。3 2种荒漠植物的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其中多枝柽柳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梭梭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在干旱区,土壤水分状况对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4 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在本地区极端干旱的恶劣环境中,土壤养分不是植物根系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999.
 采用SDS-PAGE技术对70株不同来源及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进行胞外蛋白指纹多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青枯雷尔氏菌菌株呈现丰富的胞外蛋白指纹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100%。不同来源青枯雷尔氏菌分泌的胞外蛋白不同,EZ-Tn5TM插入诱变菌株电泳出20条不同大小蛋白条带,分子量集中在20~97 kD ,且菌株间蛋白条带相似或完全相同;60Co辐射诱变菌株共电泳出16条不同大小的蛋白条带,多数蛋白分子量44.3 kD;野生型菌株电泳的蛋白条带最多,共获得26条不同大小的蛋白条带。进一步对37株不同致病力的野生型菌株进行胞外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致病力菌株胞外蛋白含量差异大,强致病力菌株分泌的胞外蛋白含量较高,为1.026~5.963μg/mL,无致病力菌株胞外蛋白含量较低,为0.083~0.761 μg/mL。  相似文献   
1000.
本实验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春季刈割、春季火烧、秋季刈割、对照4个处理,研究干扰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秋季刈割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叶片进行能量交换、物质积累的能力最强。2)不同干扰方式均降低了疏叶骆驼刺株高,不利于疏叶骆驼刺的恢复与再生,3种人为干扰方式比较秋季刈割骆驼刺再生能力最强。3)秋季刈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3种干扰在生理上降低了疏叶骆驼刺受外界逆境的损害,秋季刈割抗逆性最强。因此,秋季适度刈割是疏叶骆驼刺最佳的保护性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