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89篇
农学   151篇
基础科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681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粗线期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求栽培稻同野生稻种的亲缘关系,采用去壁、低渗和Giemsa染色制片法,比较分析了我国的普通野稻(Oryza rufipogon Griff.)=O. perennis Moench),药用野稻(0.officinalis Wall),疣粒野稻(O. meyeriana Baill.)和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粗线期核型。试验结果表明,最长染色体长度与最短染色体长度的比值,以普通野稻同栽培稻最为接近。根据Levan等的臂比率标准,普通野稻的核型为7 M + 5 SM;药用野稻为6 M 十5 SM+l ST;疣粒野稻为7M+ 5 SM; 栽培稻为6 M 十6 SM。普通野稻同栽培稻具有相同类型和编号的染色体数目最多,核型最相似,表明二者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就种内核型变异的主要表现及引起变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花生属植物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花生属植物有共同的特征酶带,不同种之间的酶带差异较大;与栽培种最相似的野生种是Amonticola;A.batizocoi是花生区组内与栽培种很不相似的野生种;二倍体野生种之间;A.stenosperma与A.cardenasii之间的关系很近,A.villosa与A.batizocoi之间的关系很远  相似文献   
993.
亲本间亲缘关系愈近,杂交成功的可能性愈大。为了提高11份豆类种质资源远缘杂交的可预见性,采用过氧化物酶电泳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154~1.000,部分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杂交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讨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新疆伊犁地区3个居群、135份野杏种质资源进行了PCR扩增。研究表明,22条引物共扩增出46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9.49%;从物种水平分析,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99.57%,1.9957,1.3879,0.2449,0.3874;从居群水平分析,各居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各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76.80%,1.7680,1.3463,0.2120和0.3287;3个居群的各项指标均为霍城居群最高,新源居群最低,巩留居群居中;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86.43%),少部分来自于居群间(13.57%);各居群中霍城居群和新源居群亲缘关系最近,遗传分化程度小;新源居群和巩留居群间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分化程度大。  相似文献   
995.
苹果M系矮化砧木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我国苹果生产主要使用的5个M、MM系矮化砧木基因型为试材,建立了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技术体系。从42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了5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即P44M64、P50M41、P66M53、P69M46和P81M65)。依据引物P44M64构建的指纹图谱,区分了供试的5个矮化砧木基因型。根据13对AFLP引物的扩增  相似文献   
996.
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南瓜属三个主要栽培种即美洲南瓜、中国南瓜(C。moschataD.)和印度南瓜(C.maximaD.)的23个品种(系)及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亲缘关系与品种(系)的分子鉴定研究。从200个随机引物(10bp)筛选出17个引物,对23个南瓜品种(系)的染色体组DNA进行PCR扩增,共产生80条扩增带,其中77条在南瓜属三个种间表现出差异,可作为遗传标记(RAPD标  相似文献   
997.
几个百合品种花粉电镜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麝香系,亚洲系与东方系百合品种花粉的微观形态。麝香系百合的花粉浅黄色、花粉粒纺锤形、网脊带状,亚洲系百合花粉棕黄色或橙红色、花粉粒纹锤形、网脊瘤状、东方系百合的分黄色、花粉粒椭圆形、网脊盘珠状。利用花粉微观形态资料,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将3个杂种系的品种得到了正确的归类,系间撙亚洲系与东方系的较近。  相似文献   
998.
ISSR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ISSR是最近发展的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已在植物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其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8个ISSR引物对六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9条带,多态性平均为79.6%。由两个ISSR引物TRI22和TRI30扩增的指纹图谱可清楚区分六个不同品种,利用特殊ISSR标记的存在或缺失以及不同标记组合也可以鉴别不同品种。根据Nei-Li系数将六个品种聚为两类,茂绿、翠峰、青峰、迎霜和劲峰五个品种聚为一类,龙井43单独聚成一类,聚类分析证实了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9.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花生属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份花生栽培种资源和花生属六个区组的19份野生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DNA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大多数从栽培种基因组分离出的SSR引物能在野生种中扩增出DNA片段,共筛选出21对多态性SSR引物;每对引物在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的条带数为1~13条,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5~40条,平均18.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40条,平均18.0条;SSR引物的多态性指数为0.92~9.0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33~0.91,平均0.76。结果表明,大多数花生SSR引物为多位点引物,花生属种间种质存在丰富的DNA多态性, A. duranensis是花生栽培种(A. hypogaea L.)的野生种亲本之一,与花生区组野生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异形花区组,最远的是大根区组。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对虾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海洋渔业重要的经济虾种之一。本研究以相应引物对野生群体和人工培育第1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群体(CP1、CP4、CP5、CP6)的各2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16SrRNA基因片段长为520bp,10个中国对虾个体间无碱基差异,其A、T、G、C含量分别为171bp(32.88%)、176bp(33.85%)、104bp(20.00%)、69bp(13.27%),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利用其中长度为413bp的同源序列,以环斑鼓虾(Alpheus armillatus)为外群探讨了对虾科(Penaeidae)中的对虾属、美对虾属、明对虾属、囊对虾属和滨对虾属5个属(Penaeus,Farfantepenaeus,Fenneropenaeus,Marsupenaeus,Litopenaeus)12种对虾间的系统关系。以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可将以上12种虾类分为两个大群: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先聚到一起后与日本对虾聚成一大群;美对虾属、滨对虾属个体各聚成1支后聚成一大群,最后与中国对虾等聚到一起。同时可见,小褐美对虾(F.subtilis)与保罗美对虾(F.paulensis)、南方滨对虾(L.schmitti)与白滨对虾(L.setiferus)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