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8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46篇
综合类   387篇
水产渔业   211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利用2009年4月和9月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浮性鱼卵、仔鱼调查资料,比较和分析了这两个海域浮性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产卵场位置和产卵期等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闽江口鱼卵、仔鱼共出现4目7科8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同期兴化湾鱼卵、仔鱼共出现5目9科10种。9月闽江口产卵场主要位于南部水域,与闽江口南支为径流主要通道有关,也与径流所受到柯氏力有关。而兴化湾产卵场则主要位于中部水域,这是外来涨潮水和内湾水交汇的主要海域。闽江口浮性鱼卵、仔鱼的种类主要是洄游性鱼类,例如白姑鱼和小公鱼。而兴化湾是塘鳢科和鰕虎鱼科的鱼类,往往具有地方性栖息习性。在9月,兴化湾海域浮性鱼卵和仔鱼的数量分别是5ind./m2和9.58ind./m2,闽江口分别为197.17ind./m2和20ind./m2。兴化湾鱼卵和仔鱼的数量远远低于闽江口海域。也就是说,闽江口渔场作为鱼类产卵场,其重要意义要大于兴化湾渔场。  相似文献   
992.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近年来,受人为干扰、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鱼类资源急剧衰退,全面了解该流域水生生态学信息、进行长江大保护迫在眉睫。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应运而生,其相比于传统调查方式更加高效、灵敏,应用领域更广;该技术的灵敏性使其非常适合于检测濒危物种、低密度物种入侵、瞬时和隐秘物种的存在,特别是当检测低密度物种的采样工作难以控制时,其敏感性、简便性和降低危害性的优势愈加显现出来。因此,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生物监测、群落生态学、古环境、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入侵等领域的研究。介绍了环境DNA定义、发展史、研究方法与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其在长江流域水生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环境DNA技术与环境RNA技术相结合的技术革新以及新一代测序手段、大数据及机器智能技术多技术结合助力该领域研究的前景,以期为长江流域持续性生态学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本试验通过检测运输胁迫前后血清皮质醇、葡萄糖和乳酸浓度以及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变化,以研究饲料中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运输前后应激指标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配制4种试验饲料,分别以100%鱼油(FO组)、70%鱼油+30%大豆油(FSO组)、30%鱼油+70%大豆油(SFO组)、100%大豆油(SO组)为脂肪源,饲喂平均体重(17.2±6.7)g银鲳60 d后进行4 h运输胁迫。每种饲料饲喂3个水泥池(重复),每池投放50尾试验鱼。结果显示:4 h运输胁迫后,各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有所增加,其中SO组变化显著(P0.05),升高1.89倍,SFO组变化程度最小;各组血清葡萄糖浓度均略有增加,其中SFO组增加最少,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各组乳酸浓度则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SO组;各组脑部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力均出现显著减弱(P0.05),而SFO组无论是在胁迫前还是在胁迫后在各组中均有最高活力;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其中SO组上升幅度最大;虽然各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有所增强,但只有SO组变化显著(P0.05);肝脏和肌肉CAT活力仅SO组显著增强(P0.05),其余各组变化不显著(P0.05);SO组血清SOD和CAT活力显著增强(P0.05)。由此可见,SO组银鲳在运输后机体健康情况较差,应激反应较为剧烈,说明投喂过量添加大豆油的饲料不利于银鲳的机体健康和长途运输,而在保持鱼油含量的前提下适当添加大豆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旨在比较摄食浒苔和人工饵料的点篮子鱼幼鱼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选择180尾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点篮子鱼幼鱼,设置2个饵料组(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分别投喂浒苔鲜样和人工饵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长率均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水分含量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检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6.72和70.05,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3)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ω3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从以上结果可见,2组点篮子鱼幼鱼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从EAAI及EPA+DHA、ω3PUFA含量来看,浒苔组点篮子鱼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和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均较优,摄食浒苔后的点篮子鱼味道鲜美,并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长江口底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受试生物,检验不同浓度的底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其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试验,探讨长江口底泥污染物析出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低于或等于20%时,底泥浸出液对牟氏角毛藻和微绿球藻生长影响不显著;高于20%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加明显。悬浮液抑制作用强于浸出液。浸出液对叶绿素a含量增长的抑制作用,在牟氏角毛藻试验的第4天开始显现,在微绿球藻试验和悬浮液试验中,第3天就开始显现。在较低浓度中,微绿球藻对污染物的反应更加灵敏,而牟氏角毛藻是适合较高浓度的受试物种。底泥重金属溶出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水温对不同鱼类的急性致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对四种海洋鱼类按突然升温和逐步升温两种方式进行96h热冲击实验。结果显示:在突然升温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值分别为33.00℃、32.40℃、35.00℃和36.19℃;在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分别为32.72℃、33.47℃、36.40℃和37.11℃。突然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鮸鱼对高温耐受能力最差,大黄鱼对高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高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逐步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大黄鱼对逐步升温的耐受能力最差,鮸鱼对逐步升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逐步升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现场温度下逐步升温方式对不同受试生物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突然升温方式。  相似文献   
997.
浙江海洋贝类微生物调查及其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3年 8月在浙江沿岸地区抽取了 4 0份贝类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在总共 4 0份样品中 ,有 2 7份不同程度地受到微生物污染 ,占总数的 6 7.5 % ,合格率仅为 32 .5 %。其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大肠菌群 ,占超标总数的 6 7.5 % ,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 ,占总数的 2 2 .5 % ,沙门氏菌和李斯特菌 ,在此次抽检的样品中未见 ,检出率为 0 % ;也有少部分贝类产品是因细菌总数超标 ,占总数的 5 %。可见 ,微生物性污染对浙江海洋贝类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998.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根据 2 0 0 4年 7月 2 8日至 9月 1日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金枪鱼围网生产调查结果 ,以及“金汇 2号”2 0 0 3年全年的生产数据 ,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渔获物种类有鲣鱼 (Katsuwonuspelamis)、黄鳍金枪鱼 (Thunnus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 (Thunnusobesus)等 19种 ;渔获物重量组成中鲣鱼占 70 .5 1% ,黄鳍金枪鱼占 2 6 .92 % ,其它鱼类占 2 .5 6 % ;鲣鱼的叉长范围为 2 7~ 81cm ,优势叉长组为 4 0~ 5 0cm ,占 4 1% ;黄鳍金枪鱼叉长范围为 32~ 16 5cm ,优势叉长组为 5 0~ 70cm ,占 33% ,另一优势叉长组为 110~ 130cm ,占 2 0 % ;渔获物重量组成存在海域差异 ,在 16 2°E以东海域鲣鱼比例高于以西海域 ,黄鳍金枪鱼则是在 16 2°E以西海域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99.
东海养殖大黄鱼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海洋渔业》2005,27(3):241-245
对2004年9月在闽东三都湾4个养殖场取样的大黄鱼进行了细菌多样性定性和定量分析。新捕获大黄鱼细菌总数为1.8×103~6.0×106cfu/g。从养殖密集海区的鱼体分离出135株细菌,对它们形态、生理生化、营养特征等进行系统鉴定,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优势菌群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p.)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otromonasmaltophilia),比例为34.1%和21.0%,摩氏杆菌属(Moraxellaspp.)、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spp.)出现比例较少,均为2.2%,出现了较多数量的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5.2%)、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9.6%)。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从长江口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了海洋反硝化细菌,模拟了该细菌对不同浓度水平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海洋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硝酸盐氮,在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mg/L,1d内硝酸盐氮去除率就达到了70%;在100mg/L硝酸盐氮模拟试验中,约在一周内能将90%硝酸盐氮去除。试验证实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水体中硝酸盐氮浓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旦生物修复过程完成,反硝化细菌就会大量死亡,水体重新恢复到清澈透明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