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2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336篇
基础科学   152篇
  1257篇
综合类   2471篇
农作物   289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2053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区域土壤侵蚀遥感与核素示踪联合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具有宏观、快速、信息量大等优点,但是实际应用中有3大制约因素:1)廉价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2)科学准确的判读和解译方法;3)成熟的土壤侵蚀评价模型或系统的观测数据。我国普遍缺乏土壤侵蚀评价模型和长期观测数据,技术问题比较突出。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采用经验分级指标法得出土壤侵蚀现状或强度,影响了土壤侵蚀评价的精度、准确性和应用范围。利用土壤侵蚀核素示踪技术测算不同土地利用单元的土壤侵蚀量,能够突破了遥感土壤侵蚀调查依赖模型和观测数据的限制,实现土壤侵蚀评价的宏观与微观、点与面、估算与实测的结合,为区域土壤侵蚀快速评价提供一条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将碳元素储存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中可缓解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美国科学家J.D.Derner等就牧场土地管理措施对C螯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严重干旱和过度放牧导致牧场上正常或超常生产年存储的有机碳大量流失。通过增加N可提高牧场的生产力和水份利用效率、有机碳的存储能力增加。在牧场上耕作将大大降低有机碳。不采取任何修复措施而要使耕地上土壤C恢复到耕作前的水平大约需要230 a。有机碳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放牧率下,0~30 cm土层中C螯合与年平均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成反比。管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应加强对整个温室气体累积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3.
以番茄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法和不同氮肥种类对氮素在土壤不同层次间的残留以及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之间的分配。结果表明,在番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中无机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NH4+-N所占比例很小。0~100cm土层中,滴灌和沟灌各处理土壤中NH4+-N的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含量均比较低(低于6mgkg-1),且变化幅度不大,各土层NH4+-N的含量受灌溉方式和施肥的影响较小。无论是滴灌还是沟灌,番茄全生育期内0~20cm土层土壤NO3--N含量始终较高。沟灌易引起土壤中NO3--N向下层迁移,而滴灌对40~60cm土层及其以下各层次土壤的NO3--N分布影响作用不明显。硝态氮肥较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更易随水向深层土壤迁移。灌溉方式对肥料15N在果实、茎、叶中的分配比例没有明显影响,肥料15N在番茄地上部分各器官所含的量以果实为最高,其次为叶,茎中的含量最少;两种灌溉方法间肥料15N在果实、茎、叶的分配比例差异不大,平均为2.9∶1∶1.6。  相似文献   
994.
硫代硫酸铵对尿素氮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硫代硫酸铵(ATS)对土壤尿素态氮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TS不仅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增加土壤中尿素态氮的含量,还抑制了硝化作用的发生,减少硝态氮的生成量。特别当ATS达2.5mgg-1时,抑制效果更明显,大大提高了尿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5.
陆地生态系统N_2O排放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2O是一种痕量气体,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而且对臭氧同温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中N2O浓度每年以0.2%~0.3%的速度增加,N2O排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对大气N2O排放的源与汇还缺乏全面认识,N2O在大气中增加量的40%~50%尚不知来源。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N2O排放的自然源和人为源,分析了N2O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今后N2O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放牧强度和土壤层深度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P<0.01),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②放牧强度对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速效钾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土壤层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7.
不同农业措施下冬小麦田N2O排放通量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静态自动箱连续观测系统对冬小麦农田翻耕(对照)、秸秆覆盖、免耕、秸秆深施和有机肥5种农业措施条件下N2O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各处理中N2O高排放通量均在12:00—17:00,低排放通量在0:00—3:00;冬小麦孕穗期N2O排放通量与气温和土壤5cm处温度显著相关;拔节期的水肥同期会导致15~20d的N2O排放高峰。不同农业措施N2O排放量大小顺序是有机肥〉免耕〉秸秆覆盖、秸秆深施和对照,差异极显著,而秸秆覆盖、秸秆深施和对照三种措施之间N2O排放量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对估算不同农业措施下冬小麦田N。O的排放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PPRVN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于PPR防疫.【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Nigeria 75/1株N基因序列进行人工合成,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N5基因扩增,经测序分析后将N5基因片段和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相连接,成功构建pET-32a-N5质粒.将pET-32a-N5转化于TransB(DE3)原核表达感受态细胞后用IPTG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分析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果】利用原核表达纯化的PPRV N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针对PPRV N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建立的方法对112山羊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该方法与竞争ELISA试剂盒对比,临床符合率94.8%.【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9.
豆科绿肥对渭北旱塬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渭北旱塬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态区,但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亟需培肥土壤、改善生态环境。为探究渭北旱塬地区夏闲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后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了3种豆科绿肥(绿豆、大豆和长武怀豆)和4个施氮水平,连续6年种植并翻压绿肥后,分析了土壤中养分含量,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结果表明:与对照(休闲)处理相比,长期种植并翻压豆科绿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等养分指标含量,3种养分分别提高了4.47%~15.35%、5.21%~6.25%和11.00%~14.35%,且均以怀豆处理提升效果最佳。翻压绿肥短期内(2周后),土壤全氮含量的提升幅度大于有机碳和碱解氮。怀豆处理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显著升高,培肥效果最为明显。翻压绿肥后,短期内土壤C∶N降低,但从长期效应来看,翻压绿肥提高了土壤C∶N,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平衡状态。土壤C∶P和N∶P与土壤C、N含量变化关系较为密切。夏闲期长期种植并翻压绿肥明显改善了土壤碳、氮养分状况,是渭北旱塬地区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畜禽粪便堆肥的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以羊粪、牛粪、猪粪和鸡粪为主料,玉米秸秆为辅料,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和养分含量的变化.【方法】用平板培养计数法和国家有机肥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春季堆肥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冬季和春季不同季节堆肥过程的温度变化.【结果】春季堆肥较冬季堆肥升温速度快,高温(60~65℃)期持续时间长(9~12d),堆肥周期短,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堆肥至第30天时,即可达到腐熟标准,冬季堆肥需要40d方可达到腐熟标准;不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以鸡粪为原料的堆肥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最多,在高温阶段下降的幅度最小,为91.1%;鸡粪堆肥的有机质含量亦最高,为48.6%;总养分(N+P_2O_5+K_2O)含量升高的幅度最大;达到42.4%;羊粪堆肥的放线菌数量在堆肥过程中的增加幅度最大,为74.8%,有利于堆肥后期木质素的分解.【结论】因此,当地企业在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时,可加入适量鸡粪和羊粪,以提高堆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