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5篇
  免费   754篇
  国内免费   1089篇
林业   1584篇
农学   767篇
基础科学   619篇
  3202篇
综合类   6510篇
农作物   585篇
水产渔业   344篇
畜牧兽医   1488篇
园艺   418篇
植物保护   441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710篇
  2022年   698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651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648篇
  2016年   778篇
  2015年   779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974篇
  2012年   994篇
  2011年   944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727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81.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 cm土体10个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剖面分布、C/N及有机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明显的剖面分布差异。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较其它几种利用方式高,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碳产生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极显著相关,但自然生态系统中碳与氮的相关性略高于农田生态系统(林地R 2=0.990,撂荒地R 2=0.990,稻田R 2=0.976,玉米地R 2=0.980,P < 0.001,n =30);剖面中C/N随深度而下降,林地C/N较高,稻田C/N较低,玉米地与撂荒地相应土层中C/N相近;在100 cm深度内,林地土壤分别比稻田、玉米地、撂荒地每年多截获4.25、2.87和 4.48 t·ha-1有机碳,年增幅分别为6.15%、3.26%和 5.09%;林地有机碳储量显著高于稻田、玉米地和撂荒地(P值分别达到0.001、0.008和0.008),其它3种利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据此认为林地在增加碳储量及改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82.
超声波提取代替水平振荡法测定固废重金属浸出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用于制砖的城市生活垃圾为原料,以Cu、Zn、Ni为例建立了一种以超声波提取固废中重金属的前处理方法,并对超声波提取法的试验条件进行选择。结果表明:频率越高超声效果越差,取样量越多效果也越差,即金属离子溶出的越少,几乎检测不到;超声作用时间取决于固废的组成及试验的温度等条件,不同金属离子溶出的时间不同,如Ni的溶出时间少于Cu和Zn的溶出时间;频率16kHz、时间60min、取样量10.00g为最终选择的试验条件。对较少的取样量的代表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固废颗粒磨得越细混合就越均匀,较少的取样量的代表性就越不受影响。在超声波提取法中,10.00g的取样量的测定结果与100.00g国标振荡法的测定结果相当。该前处理方法具有简便易行,试验所需时间短、效率高、取样量少、准确度高等特点,方法的精度分别是:Cu为5.2%,Zn为3.7%,Ni为4.8%。  相似文献   
983.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全球资源竞争愈演愈烈,热带物种资源的巨大开发利用潜力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开发占国土面积5%的热带地区,进一步加强我国热带作物资源的科学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984.
SPE-HPLC测定黄瓜中除虫脲灭幼脲和杀铃脲的残留检测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固相萃取(SPE)和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的方法对除虫脲、灭幼脲和杀铃脲在黄瓜中的残留检测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法采用乙腈提取经盐析脱水后,取5.0mL稀释1倍直接上样,经甲醇洗脱后定容至4.0mL,摇匀后进液相色谱直接检测,方法简便易于操作。3种农药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143mg·kg-1,0.0167mg·kg-1,0.020mg·kg-1,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5.11%~99.35%,94.00%~101.63%,101.65%~105.15%。变异系数分别为1.35%~1.84%,3.77%~6.09%,2.63%~8.09%。  相似文献   
985.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氮磷化肥配施长期定位试验和翻免耕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验证DNDC(脱氮—分解 )模型 ,说明其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程度较好 ,证明DNDC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当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动态变化。对 2个试验长期 (10 0a)的模拟结果表明 :对于氮磷化肥配施试验 ,对照、单施氮肥和单施磷肥的处理SO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 ,每年施用氮肥(纯N) 2 70kg·hm-2 配合施用磷肥 (P2 O5) 135kg·hm-2 的处理SOC含量与初始值相比增加了 31%。对于翻免耕试验 ,免耕并施用 112 5kg·hm-2 氮肥 (纯N)再配合每年秸秆还田 4 5 0 0kg·hm-2 的处理比初始值增加了 6 2 % ,翻耕并施用 187 5kg·hm-2 氮肥、15 0kg·hm-2 磷肥再配合每年秸秆还田 4 5 0 0kg·hm-2 的处理SOC含量比初始值增加了 5 6 %。从DNDC模型模拟得出 ,实行秸秆还田或增加作物生物产量还田及免耕等耕作措施将有效持续的增加SOC含量 ,提高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86.
杂种小麦碳同化特性及籽粒产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春季小麦返青后的各生育期中,供试化杀型(CHA)杂种麦优4号和T型三系杂种麦优1号与亲本和对照相比,在群体光合速率(CAP)、群体叶源量(CLSC)和叶面积指数(LAI)上都表现明显杂种优势,这些优势随生育进程呈逐渐增强趋势。杂种小麦在返青后各生育期的群体干物重(PDW)均优于亲本。CLSC与PDW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CLSC可作为反映群体物质生产力大小的可靠指标。供试杂种在籽粒产量上的优势亦较明显,其平均优势(AH)大于超标优势(SH)。麦优4号、麦优1号的穗数、粒数、粒重三产量构成因素的AH均为正值,SH在麦优4号中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为正值,穗粒数为负值;在麦优1号中则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为正值,千粒重为负值。麦优4号的籽粒产量优于麦优1号。杂种小麦在CAP、CLSC上的明显优势是其获得PDW优势及籽粒产量优势的重要生理基础。本文还就杂种光合优势和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7.
针对我国东北黑土深松结合秸秆还田措施对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影响不清晰、土壤有机碳平衡不确定的问题,以东北典型黑土区--绥化市青冈县为例,开展了田间原位监测试验,研究了不同深松深度(深松25 cm、深松35 cm)结合不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处理对土壤呼吸(包括根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田间管理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在7月中旬至8月初呼吸速率达到峰值的变化特征;各个生育期土壤累积呼吸量对总呼吸的贡献有所差别,其中以春玉米拔节期和吐丝期土壤呼吸对总呼吸贡献最大,分别占35.3%~41.2%和25.9%~31.9%。与农民习惯处理(不深松、秸秆不还田,FP)相比,深松结合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并显著提高土壤呼吸累积量53.2%~108.0%(P<0.05);FP处理土壤有机碳表现为入不敷出,土壤有机碳平衡值为-647 kg C·hm^-2。单独深松处理(T1)土壤有机碳平衡表示为碳亏损,碳支出比FP高102.3%,有机碳损失最严重。单独秸秆还田处理(T2)、深松25 cm+秸秆还田处理(T3)和深松35 cm+秸秆还田处理(T4)较FP分别增加了土壤有机碳收入448.5%、477.7%和448.9%,土壤有机碳平衡均为正值,均能有效固存有机碳;与FP相比,深松和秸秆还田及两者结合的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13.8%~22.4%(P<0.05),达到12 t·hm^-2高产水平。深松结合秸秆还田措施能有效增加土壤活性,提高作物产量,是东北黑土地力提升和有机碳固存的推荐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88.
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准确揭示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差异,该文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06年6—8月测定并分析了太行山北段百花山区域5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夏季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农田和退耕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最低值以及日变化幅度都比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和刺槐林的高;在全天CO2释放量方面,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退耕地和农田分别是5.44、6.28、6.27、7.71和10.92 g/(m2·d);各样地的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5 cm处温度、近地面大气气压、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都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自然状态下的天然灌木林土壤全天CO2释放量最低,人工针叶林和阔叶林略高出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三者之间的差异较小;农田的释放量是自然状态下土壤的2倍以上,退耕行为和营造人工林有助于降低土壤CO2释放量。   相似文献   
989.
不同荻繁殖体地下部分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选择是植被护坡的重要研究内容。获是一种易栽种生长快的禾木科草本植物,具有强盛的地下根状茎和不定根网络系统,可用于加固和防护边坡。本实验采用获不同部位的繁殖体进行无性繁殖,定量研究获的不定根长度和数量、根状茎新生芽数量和地下部分包裹土壤的体积,以预测其护坡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繁殖体发芽率分别为:一年生根状茎顶芽70%,一年生根状茎切段78%,两年或多年生根状茎切段70%,地上茎基部鳞芽73.33%。一年生根状茎切段长出新生植株基部不定根的平均数量为40.95,平均长度为27.62cm,新生芽平均数量为7.4,地下部分最大包裹沙土体积3116623.38cm^3,其地下部分总体生长状态优于其它3种繁殖体。  相似文献   
990.
以华北平原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间作对农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净温室气体平衡(Net greenhouse gas balance,△GWP)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玉米单作处理(M)的CO2累积排放最高(12.6t/hm2),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比M处理减少4.0%~8.9%。M处理的土壤N2O排放最高(16.0kg/hm2),显著高于间作处理,间作处理比M减少32.2%~36.6%(P0.05)。间作和单作处理间土壤CH4排放没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CO2排放动态主要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而土壤N2O排放则主要与土壤水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不同系统的△GWP不同,M系统的△GWP为8 681kg/hm2,高于等行距间作系统(6 635kg/hm2),而低于宽窄行间作系统(9 753kg/hm2)。结果显示,合理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能够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