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37篇
基础科学   29篇
  310篇
综合类   1058篇
农作物   205篇
畜牧兽医   356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24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于显枫  张绪成  王红丽 《核农学报》2012,26(7):1058-1063
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叶片干物质积累、碳氮关系和糖含量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适应性下调有重要的反馈作用,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叶片干物质积累、叶氮浓度和糖含量的影响,可进一步明确氮素对植物光合作用适应性下调的调控机制。以不同大气CO2浓度和氮素水平为处理条件,测定盆栽小麦拔节期叶片鲜重、干重、含水量、还原糖、可溶性糖、全氮含量,研究了氮素对长期高大气CO2浓度(760μmol·mol-1)下小麦叶片的干物质积累、糖含量及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使小麦叶片的鲜重和干重增加,含水量下降。大气CO2浓度升高使N0处理的小麦叶片还原糖含量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施氮后小麦叶片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高大气CO2浓度条件下小麦叶片全氮含量下降,C/N比增加,而增施氮素后C/N比显著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和C/N比的下降有利于减轻同化物质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提高大气CO2浓度增高条件下小麦叶片的Pn。  相似文献   
92.
干旱气候条件下水分胁迫对辣椒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郁继华  徐秉良  颉建明 《核农学报》2012,26(8):1197-1203
以"陇椒2号"辣椒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水分处理、轻度水分胁迫和中度水分胁迫对辣椒叶片MDA含量、保护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确定甘肃省干旱气候条件下满足辣椒正常生长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处理下辣椒叶片的MDA含量呈上升的趋势,SOD和P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度水分胁迫下辣椒叶片MDA含量和SOD活性均高于另外2个处理,POD活性在处理前期较高,在处理后期则下降;3种处理下辣椒叶片的Fv/Fm、Fv’/Fm’、ФPSII和qP指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处理后期,中度水分胁迫下的叶片上述指标较低;3种处理下辣椒叶片的NPQ指标变化趋势与qP指标的趋势相反,在轻度水分胁迫下2个指标的变化较为平缓。综合结果说明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干旱地区,轻度水分胁迫(田间持水量的60%)可以满足辣椒的正常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93.
为减少高产农田硝态氮累积对地下水的潜在污染,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设置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留茬方式对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土壤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留茬方式对作物籽粒、秸秆含氮量影响较小。间作比单作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籽粒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2种作物无论间作或单作,立茬土壤0-20cm硝态氮累积显著高于焚烧和翻还,20-60cm则相反,60cm以下受留茬方式影响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残留单作小麦翻还比焚烧和立茬处理分别高11.41%和8.13%,单作玉米焚烧比立茬和翻还分别高26.97%和17.02%;植株总吸氮量小麦/玉米间作立茬和翻还分别比焚烧高9.58%和6.10%;硝态氮淋失量小麦/玉米间作平均比单作处理低30.75%,小麦/玉米间作立茬和翻还分别比焚烧处理低28.04%和10.23%。综上所述,小麦/玉米间作立茬硝态氮淋失最少,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4.
基于APSIM模型旱地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旱地春小麦生长的影响机理,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调试APSIM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用APSIM模型模拟7个温度水平和7个CO2浓度水平组合设计下的春小麦产量,并采用二次多项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春小麦产量对温度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温度不变,CO2浓度每升高100 mol·mol-1,春小麦平均增产4.9%,最大增产可达到14.6%;春小麦产量随CO2浓度升高呈递增型二次抛物线变化,但春小麦产量会出现报酬递减。当CO2浓度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春小麦平均减产6.1%,最大减产幅度高达14.2%;春小麦产量随温度升高呈递减型二次抛物线变化。温度和CO2浓度同时升高对春小麦产量存在正的协同作用,但温度对春小麦产量负效应大于CO2浓度对春小麦产量的正效应。温度和CO2浓度同时升高会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95.
马铃薯块茎顶端优势与主茎数及产量组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块茎产量性状复杂,由多个产量组分构成.为探究马铃薯块茎不同顶端优势类型、植株主茎数和产量组分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102份高代品系块茎的发芽情况进行筛选,以12个顶端优势强弱程度不同的马铃薯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马铃薯植株盛花期测定主茎数;收获期统计小区产量、小区大薯产量、小区小薯产量、单株产量、单株...  相似文献   
96.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研究了15个现代春小麦品种间的降水利用效率、耗水量以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7.8kg/(hm2.mm),品种间最高相差1.09倍;平均耗水量一般在240.5~308.5mm之间,最高相差28.3%。品种间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合积累对籽粒贡献差异很大,花前储备对籽粒贡献平均为25%,但品种间差异较大(10%~49%);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分数为:籽粒(42%)>茎秆+叶鞘+叶片(40%)>穗轴+颖壳(18%),但品种间差异较大,最大分别相差112%、63%和27%;品种间对土壤水分消耗差异较大,其中在生育时期上以分蘖期和180~2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为定量分析手段,选用5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通过子宫内灌注盐酸环丙沙星(2.5 g/头),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在患子宫内膜炎奶牛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以二氟沙星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离心,经针头式过滤器处理,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其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 色谱条件为:ODS-1C18柱;测定流动相为0.015 mol/L四丁基溴化铵溶液-乙腈(92∶8,V/V),pH为3.0;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λex)278 nm,发射波长(λem)465 nm。通过采用MCPKP房室分析程序,分析血中浓度 时间数据,发现有3头奶牛血样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三室开放模型。其血样中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0.916 h、T1/2β为49.20 h、AUC高达7.6296 mg/L·h、Clβ为1.582 L/kg·h,β为0.642 h-1。有2头奶牛血样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1.26 h、T1/2β为9.2 h、AUC高达28.336 mg/L·h,β为0.3571 h-1。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子宫给药吸收快,分布广,消除慢。  相似文献   
98.
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西葫芦品种早青一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低温弱光组合及低温弱光持续时间对西葫芦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低温弱光逆境程度加剧和持续时间延长持续减少;在15℃/5℃以上,弱光处理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但增加幅度随着弱光逆境加剧和持续时间延长而减弱;但在15℃/5℃下,弱光逆境导致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99.
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过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植株调整等措施使蔬菜植株适应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是通过建造设施、配套设备、人工调控等措施使环境条件满足蔬菜植株的要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主要是利用  相似文献   
100.
以连续自交4代的甘蓝型油菜品种03武291-2X和03武240-1为材料,以开放授粉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生育期自交1代、2代、3代、4代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自交后,植株叶片保护酶活性与对照(开放授粉)相比差异不大,自交后代衰退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