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37篇
基础科学   29篇
  310篇
综合类   1058篇
农作物   205篇
畜牧兽医   356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24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对绿肥还田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长期连作,麦后休闲期长、光热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麦后复种绿肥对轮作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在石羊河流域,于2017—2019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后复种绿肥的不同还田利用方式(全量翻压、地表覆盖免耕、地上部收获后根茬翻压、地上部收获后免耕和不复种绿肥传统翻耕对照)对后茬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地表覆盖免耕和全量翻压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平均达14 274.9kg·hm~(-2)和14 687.5kg·hm~(-2),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对照)显著提高18.2%和20.4%(P0.05)。绿肥地表覆盖免耕条件下,玉米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分别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对照)平均高5.4%、9.6%、20.8%(P0.05),且较根茬还田处理(翻压、免耕)增幅显著。与此同时,绿肥地表覆盖免耕和全量翻压显著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量和平均净同化率。绿肥地表覆盖免耕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达24.4kg·hm~(-2)·mm~(-1),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对照)显著提高29.9%(P0.05),该处理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对照)显著提高玉米播前土壤贮水量26.9%(P0.05),平均达280.7mm,且该条件下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低于其他绿肥还田处理。绿肥根茬还田处理(翻压、免耕)下,玉米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不复种绿肥翻耕处理显著高16.7%、16.0%(P0.05)。因此,在干旱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地表覆盖免耕获得玉米高产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2.
黄芪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芪为试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了5个不同采收期的3年生蒙古黄芪的多糖、总皂苷、总黄酮含量,探讨蒙古黄芪的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10月上旬采收的黄芪多糖含量最高,达7.79%,8月上旬采收的黄芪黄酮含量、皂苷含量最高,分别为3.18%和0.568%。3年生蒙古黄芪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上旬至10月初,此期间采收的黄芪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43.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Ib—CG(含有Chi-linker—Glu融合基因和Bar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携带的Chi—linker—Gm融合基因和B4r基因转化烟草(Nicotiana tobaccumL)品种红花大金子。经根癌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后,用100mg/LKan+500mg/LCef筛选抗性芽.获得30株抗性植株,抗性植株再生率为37%:分别对抗性再生植株中Chi一砌ker—Glu融合基因和Bdr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27株为阳性,占90%。PCR、Souchem杂交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离体抑菌试验和除草剂抗性试验表明,转基因烟草植株对木霉菌fTricko derma viride)、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 sppisii)和除草剂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44.
绿洲灌区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的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巧梅  樊志龙  赵彦华  殷文  柴强 《作物学报》2017,43(9):1347-1356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生产,密植对玉米耗水特性影响研究薄弱,以及生产实践中缺乏调控种植密度以同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依据等问题,2012—2015年,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在相同施肥、灌水制度下,设75 000株hm–2(低,D1)、87 000株hm–2(中,D2)、99 000株hm–2(高,D3)3个密度水平,探讨密度对玉米耗水的时间动态、耗水结构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密植增产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ET)增大,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是耗水量增大的主要时期,高、中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总耗水量4年平均分别高22.8%、14.4%,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平均分别高28.4%、18.2%,其他生育时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增加密度可降低玉米的无效耗水,提高水分利用率,高、中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全生育期的棵间蒸发量(E)4年平均分别减少56.5 mm、27.6 mm,密植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主要时期在拔节至灌浆期,其中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均棵间蒸发量分别减少0.51 mm、0.27 mm;高、中密度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的E/ET分别降低15.8%、6.2%,其中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减小幅度最大,分别为22.1%、10.7%。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7.9%、14.8%,但高、中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中、低密度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18.2、19.3和16.8 kg hm–2 mm–1,中密度处理的WUE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4年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分别提高了34.5%、19.6%。本研究说明,在传统供水覆膜条件下,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是干旱绿洲灌区提高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为比较2、35日龄滩羊皮肤毛囊的发育特点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分布特征,探究出生后滩羊被毛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试验应用常规HE染色及改良Masson胶原纤维染色、Gomori银氨法染色、磷钨酸染色等特殊染色观察2与35日龄滩羊皮肤组织结构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VEGF及VEGFR2在2与35日龄滩羊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定位,并用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2日龄滩羊皮肤组织比较,35日龄滩羊表皮与真皮间界限更加清晰,毛囊结构发育完整;毛囊密度显著降低(P<0.05);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含量增加,形成网格状分布。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EGF及VEGFR2在滩羊皮肤表皮及毛囊外根鞘、皮脂腺上均有表达。统计表明,VEGF及VEGFR2在2日龄滩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35日龄(P<0.05)。综合上述结果,滩羊毛囊发育过程中,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增加明显;VEGF与VEGFR2通路在毛囊角质形成中起直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旱地胡麻生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施氮量为中氮水平(N4为165 kg/hm~2)下,胡麻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最高,光合势最强,干物质积累量最快;耗水量最高,达到247.51 mm;产量最高,达到1 812 kg/hm~2。  相似文献   
47.
针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缺乏、种植业生产受限的问题,比较了武威市凉州区19种种植模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马铃薯和油葵较春小麦(CK1)节水25%且分别增收84.21%和31.58%;低耗水型模式玉米/豌豆和油葵/豌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模式春小麦/春玉米(CK2)提高38.2%和52.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1.6%和125%,水分能量生产效率提高40.72%和49.81%;日光温室中,辣椒、西瓜和双孢菇的节水增收效果较好。由此提出发展马铃薯、油葵等低耗水高效模式,以玉米/豌豆、油葵/豌豆替代高耗水型模式春小麦/春玉米,日光温室重点发展辣椒、西瓜和双孢菇等作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复合菌剂在蔬菜废弃物厌氧堆肥中的应用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蔬菜废弃物厌氧堆肥中菌剂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处理3(每1000 kg蔬菜废弃物中添加0.2kg白糖和复合菌剂10 L组合的厌氧覆膜型堆肥)菌剂应用效果最好.该处理堆肥过程温度上升最快,最高温度达63℃;有机质含量高达1.49%;氮、磷、钾含量都较高,分别高出大田土样的12.24%,104.54%,1793.03%.在蔬菜废弃物堆肥各处理中,钾素的增加量极为显著,比大田土样增加4倍以上.  相似文献   
49.
对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调亏灌溉2年后的土壤碱解氮和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速效钾和全钾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养分年际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区春小麦调亏灌溉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影响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50.
保护性耕作具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能耗等优点,但能否将该技术集成应用于间作套种,尚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2011至2012年度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间作玉米作物群体竞争、互补作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3种秸秆还田处理,分别是小麦带25 cm高茬收割立茬免耕(NTSS)、小麦带25 cm高茬等量秸秆覆盖免耕(NTS)及小麦带高茬等量秸秆还田翻压(TIS),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秸秆还田后少耕间作的土地当量比高于传统耕作间作,且大于1,说明少耕小麦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间作优势;少耕秸秆还田降低了共生期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以NTS处理对小麦竞争力的影响最大,NTSS、NTS和TIS的小麦全生育期相对竞争力分别降低37%~54%、109%~141%和22%~24%。与单作玉米相比,NTSS、NTS、TIS和CT处理间作玉米的相对生长率分别高54%~59%、66%~71%、61%~63%和71%~78%,其中小麦秸秆还田间作处理中NTS更有利于发挥玉米的恢复效应。间作条件下,3种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较对照高6%~10%(2011年度)和4%~12%(2012年度),其中NTS增产显著。总体来看,间作群体籽粒产量与小麦相对于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竞争力呈二次相关关系,当该竞争力在0.24~0.27时利于获得间作高产。本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合少耕是调控种间竞争力的可行途径,其中小麦等量秸秆(小麦留茬25 cm)还田覆盖是优化小麦玉米竞争力的理想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