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7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4篇
  43篇
综合类   29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通过查阅外来入侵植物的文献资料、植物标本信息并结合野外调查,确定了目前吉林省外来入侵植物约有18科48属66种。同时分析了吉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原产地、入侵途径和生长型。针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
利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六道沟流域农用地、林地和草地三种土地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各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C/N值八种养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表现为农用地>林地>草地,全磷含量表现为农用地>草地>林地,土壤全钾含量表现为草地>林地>农用地,速效氮含量表现为农用地>草地>林地,速效磷表现为农用地>林地>草地,速效钾表现为林地>农用地>草地;土壤C/N值表现为林地>草地>农用地;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线性关系,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果说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方法]以西成薯007和泉薯9号为试验材料,对秋甘薯干物质积累过程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生长的推进秋甘薯植株鲜重和干重均增加,干物率缓慢上升,T/R比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徒长较严重;主要的干物质接收器官大中薯在植后42 ~56 d形成,之后随着薯块的生长大中薯率直线上升;泉薯9号的LAI在整个生长内变化较为平稳,栽插42d后西成薯007的有效光合叶面积呈直线上升,到98 d收获时仍大于9.叶干物质分配率在生长期内呈直线下降,到收获时只占总干物质重的10%;柄干物质分配在生长期内保持在10%左右;茎所分配的干物质从28 d的40%逐渐下降到收获时的20%以下,而块根在28 d出现后其干物质分配呈直线上升,到收获时达到总干重的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缓慢下降;甘薯正常生长时,叶片的SOD、POD、CAT等酶的协同变化将MDA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甘薯植株受到低温胁迫时急剧上升,在后期持续低温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不受冷害;块根淀粉含量在栽后28 d形成后即直线上升.在秋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决根的GA、ABA和IAA含量均较叶片低,植株体内的GA含量栽插56 d后随着植株的衰老逐渐降低.在秋甘薯生长后期ABA含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快了植株衰老,而LAA含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应是延缓植株衰老.[结论]该研究对一季薯干倍增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管角螺幼螺网笼吊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不同网笼养殖密度和海区网笼吊养的方法,对管角螺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0d的不同养殖密度养殖,各密度组幼螺壳高、体质量的生长均呈指数生长,除10个·笼-1密度组生长离散(SV)增加外,其他4个密度组(20,30,40,50个·笼-1)生长离散(SV)均降低;不同密度组间生长表现差异显著,20,30个·笼-1密度组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质量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特定生长率与养殖密度存在着显著的3次项回归关系(SGR=0.8573+0.1532D-0.0051D2+0.00005D3,R2=0.9991)。海区网笼吊养结果表明:选取养殖密度为30个·笼-1,经过100d的海区吊养,管角螺壳高增加了34.7%,体质量增加了157.4%,壳高平均日增长0.18mm,体质量平均日增长0.173g,成活率为98%;网笼吊养模式适合管角螺养殖。  相似文献   
95.
光质对番茄果实表面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罗塔番茄果实为试材,采用叶绿素成像荧光仪(MINI-IMAGING-PAM)测试分析了蓝(453±2)nm、绿(519±2)nm、红(623±2)nm 3种光质对番茄果实表面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加(200~2 500μmol/(m.2s)),蓝光和红光处理番茄果实表面光系统Ⅱ(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实际量子产量Y(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II天线转化效率Fv’/Fm’均呈"S"型下降趋势;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急剧上升,反映出高光强导致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的不平衡,PSⅡ和PSⅠ间线性电子传递的协调性降低;而绿光处理番茄果实表面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来说变化不大,可能是绿光减少了叶绿素对光能的过度吸收,使得光抑制程度较轻;蓝光处理番茄果实表面Fv/Fm、Y(Ⅱ)、ETR和Fv’/Fm’均小于红光和绿光处理,并且随着光强的增加这种差距越来越明显,表明蓝光对光抑制更敏感,更容易受到强光胁迫的影响;另外,当光强为200~1 000μmol/(m.2s)时,番茄果实表面Fv/Fm、Y(Ⅱ)和Fv’/Fm’值红光>绿光,超过1 000μmol/(m.2s)时,则绿光>红光,反映出绿光处理番茄果实适应强光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6.
本研究在六道沟流域采集土壤样品74个,通过测试分析各指标值,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手段,计算出土壤肥力综合性指标值(IFI),对六道沟流域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农用地IFI最高(0.68),表明农用地土壤肥力较好,荒草地和林地次之(IFI分别为0.53和0.40),灌木地土壤肥力最差(IFI为0.35).空间分布格局上,IFI以六道沟流域主沟线为中心向周围递减.总体来看,六道沟流域土壤肥力质量处于中下等水平,其中第3级土壤所占面积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46.9%.处于1和2级的土壤仅占到流域面积的23.8%,而处于3-5级的土壤占到76.2%,是前者的3倍多.  相似文献   
97.
遮阴对10种野生观赏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野生观赏植物在遮阴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及寻求适度的遮阴比例,选取兰州地区10种野生观赏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测定不同光强生境(全光照、25%、50%、70%遮光率)对10种野生观赏植物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角茴香(Hypecoum erectum)和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含水率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而增加,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在75%遮阴度时干重最大,显著高于其余遮阴处理及全光照(CK)(P0.05);藤本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而减少,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角茴香、水杨梅(Geum aleppicum)和驴蹄草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遮阴度的增加而增加;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角茴香和驴蹄草在全光照下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香青(Anaphalis sinica)和水杨梅在75%遮阴度下丙二醛含量较高。综上所述,香青、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藤本铁线莲和野棉花(A.vitifolia)比较适合全光照生长;鹅绒委陵菜、小花草玉梅、东方草莓、角茴香和水杨梅可以忍耐适当的遮阴环境;驴蹄草适合在遮阴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98.
朝鲜崖柏种子形态质量及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白县十五道沟采集的朝鲜崖柏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对其种子形态、千粒重进行了观察、描述和测定,探讨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朝鲜崖柏种子长2. 20~3. 80 mm、宽0. 96~1. 31 mm、厚0. 15~0. 84 mm,种翅长3. 63~5. 25 mm、宽0. 49~0. 90 mm,千粒重1. 174 1 g,朝鲜崖柏种子在相对湿度75%、温度25℃下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
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荧光参数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控制灌排条件下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农田水位为调控技术指标,采用蒸渗测坑进行水稻栽培试验,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分别设置先旱后涝胁迫(HZL)、先涝后旱胁迫(LZH)2种旱涝交替胁迫模式,测定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主要荧光参数及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会减少SPAD,其中HZL处理产生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旱涝交替胁迫光能转化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大潜在电子传输速率、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等荧光参数和光合指标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对照水平,而在抽穗开花期、乳熟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旱涝交替胁迫下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在分蘖期、乳熟期受到抑制,拔节孕穗期得到促进;HZL处理提高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其他主要荧光参数和光合指标HZL低于LZH处理。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LZH处理对光合作用的补偿作用更大,抽穗开花期、乳熟期HZL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较LZH处理更明显,因此,在水稻生育后期应尽量避免重度的旱涝交替胁迫,尤其要避免发生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100.
旱涝交替下控制灌溉对稻田节水及氮磷减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研究控制灌排技术对稻田水氮磷动态变化及节水减排效应的影响。于2015年5—10月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节水园,在有底侧坑内进行水稻栽培试验,于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4个生育阶段进行控水试验,以常规控制灌溉为对照,测定稻田淹排水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总磷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旱转涝处理淹水初期稻田水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总磷浓度显著高于涝转旱处理,这个时期地表和地下排水应该引起注意。控制灌排条件下灌水量减少7.4%~18.5%,排水量减少23.0%~43.5%,NH_4~+-N负荷减少18.5%~54.5%,NO_3~--N负荷减少16.8%~57.7%,总磷负荷减少34.2%~58.3%;其中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在保证节水减排的同时,也能实现较高的产量;因此,控制灌排技术具有较好的节水减排效果,对南方稻作区灌排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