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黄鲷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天然海域捕捞的黄鲷Taius tum ifrons进行驯养和强化培育,人工催产和孵化。结果表明:野生黄鲷经驯化和营养强化培育,注射LHRH-A3和LHRH-A2 DOM催产后可有规律地连续产卵。产卵一般在12:00~15:00时进行,产卵期长达45~55 d。在培育水温20~22℃、盐度28~30时,受精卵经35~37 h完成胚胎发育,孵出仔鱼,受精率为90%,孵化率为87%~89%,孵出的仔鱼活泼健壮。  相似文献   
93.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20 cm以上的黄鲷雌雄比为1∶0.45。每年有二个产卵期分别在3~5月和11月。黄鲷属卵巢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类型鱼类。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为5 400-27 000粒,平均15 000粒左右。经催产后产出的黄鲷受精卵平均卵径886μm,平均油球径184μm。受精后围卵周隙约16μm。在水温20.0~22.0℃、盐度34的条件下,历时36 h 40 min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仔鱼。在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用15μg 5 mg/kg的LHRH-A2 DOM能有效地催产Ⅵ期性腺黄鲷产卵。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2个月。  相似文献   
94.
通过海上捕获灰鲳亲体进行人工授精,对东海灰鲳的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连续观察,详细地描述了东海灰鲳胚胎和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东海灰鲳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范围在1.150-1.315 mm之间,平均卵径1.260 mm,油球径范围在0.368-0.395 mm,平均油球径0.374 mm。在水温在28-29℃,盐度28时,孵化时间约为24 h;初孵仔鱼,肌节约33对,全长2.785 mm。孵出后2 d就开口,3 d卵黄囊完全消失,5 d油球完全消失。2 d胸鳍张开,10 d尾脊上翘。  相似文献   
95.
黄鲷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暂养1周年的野生黄鲷[Dentex tumifrons(Temminck et Schlegel)]进行注射催产激素,成功完成黄鲷的人工繁殖、孵化并培育出黄鲷幼鱼。通过对人工催产所获得的黄鲷受精卵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形态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黄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比其他鲷科鱼类的略小,受精卵径为0.834~0.998 mm、油球直径为0.184~0.198 mm、初孵仔鱼全长2.25 mm。(2)在水温(19.5±0.5)℃、盐度34.0条件下,受精卵经36~40 h孵化出仔鱼。(3)3日龄仔鱼消化道开通,但还不能摄食;4日龄仔鱼下颌能自如活动并摄取食物,仔鱼卵黄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和内源营养混合期。(4)7日龄仔鱼油球完全吸收,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5)仔鱼在4日龄若未能摄食到食物则在8~9日龄开始死亡。文中还就黄鲷胚胎和卵黄囊仔鱼与同科鱼类真鲷、黑鲷的区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
影响锯缘青蟹幼体成活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海捕和养殖的锯缘青蟹抱卵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幼体饵料营养强化、适口性、幼体的培育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诲区捕获的亲蟹其抱卵率和幼体质量要好于人工养殖的亲蟹;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为28~33,最适温度为26~30℃;幼体\期和大眼幼体时期摄食的饵料以边缘毛状的活体为佳,便于抱握;涵状幼体、期起应降低苗池中的直射光,投饵多餐少量.增加附着面积.可降低相互残杀率。  相似文献   
97.
在全埋式无地沟无法吸污的育苗条件下,利用鲜活生物活饵料进行中华绒螯蟹(Eriocheur Sinensis)俗称河蟹的大棚育苗,配套生物饵料培养池50,000m2, 育苗水体1,680m3,平均每m3育苗水体培育出河蟹大眼幼体0.289kg。共育河蟹大眼幼体486kg,其中试验池为1,52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314kg,对照池为160m3水体;单位水体出苗量为0.190kg。试验池比对照池每m3水体出苗量增产39.5%。  相似文献   
98.
人工养殖银鲳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人工培育的子代银鲳(Pampus argentus)为亲本,对银鲳的胚胎及胚后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量,以期为今后苗种培育和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银鲳成熟卵子为端黄卵,单个油球,卵径(1.417±0.063)mm,油球径(0.575±0.031)mm.在水温(20.0±0.5)℃、盐度24±1,pH8.0~8.5条件下,受精卵经36 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在水温19.0~24.0℃、盐度 23±1,pH8.0~8.5、光照2 000~3 000 lx条件下,经60 d培育成幼鱼.银鲳早期发育分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和幼鱼,前期仔鱼以卵黄囊吸收消化为主要形态特征;后期仔鱼分化出侧囊、食道、胃、幽门育囊和肝脏等消化器官,外形特征是鱼体腹两侧星状黑色素及金黄色斑点明显,背鳍和臀鳍鳍条原基出现,13日龄仔鱼全长(5.586±0.479)mm,体高((1.068±0.087)mm;稚鱼期消化器官进一步完善,脊索末端向上曲屈,随后尾下骨出现并且尾下骨末端与体轴倾斜,至35日龄尾下骨与体轴垂直,45日龄体高明显增高,全长(25.560±3.870)mm,体高(11.157±1.266)mm.幼鱼期胸鳍前端呈尖形,尾鳍上下两侧生长加快形成深叉状,鳞片完全长成,60 d时全长为(引.000±3.300)mm,体高达(19.750±1.620)mm,此时体形与成鱼已无差别.此外,本研究还对仔稚幼鱼的划分、鲳属鱼类中主要品种胚胎与仔稚鱼发育的异同点以及育苗中容易出现死亡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9.
我国鲳属鱼类养殖的发展潜力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鲳作为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之一,深受食用者喜爱。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其国内外捕捞产量已明显降低。因此,实时开展鲳的人工育苗及养殖对于保护当前的鲳资源及改善当前渔业产业结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对鲳人工繁育方面的研究概况,并阐明了鲳将成为今后水产养殖业新兴品种所具有的优势及潜力。  相似文献   
100.
鲻梭鱼营养与环境因子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鲻梭鱼营养(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与维生素、摄食水平与投喂频率)与环境(包括温度、盐度、光照及环境污染物)因子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鲻梭鱼就营养与环境因子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