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2篇
综合类   216篇
水产渔业   13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化感作用与养殖池塘中铜绿微囊藻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感作用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影响藻细胞的细胞膜、光合作用和能量产生步骤以及能量使用过程;次要的机制是影响呼吸过程以及酶的作用。介绍了化感作用的概念、抑藻机理、可利用方式及化感作用与铜绿微囊藻防治的关系,展望了化感作用防治铜绿微囊藻在池塘体系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
王丽娟 《水产学报》2006,30(6):843-847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Daphnia magna fed with Microcystis viridis and Chlorella spp respectively and 20% fish oil + 80% yeast and yeast were studied. The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of Daphnia magna (rm) was 0.243 fed with Microcystis viridis, 0.301 with Chlorella spp., 0.244 with 20% fish oil + 80% yeast and 0.193 with yeast. The result showed that:Daphnia magna fed with Microcystis viridis had lower growth rates than that fed with Chlorella spp. an d 20% fish oil + 80% yeast which both had full fatty acids. And the Daphnia magna fed with yeast was the lowest. So the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of diet may affect the growth of Daphnia magna. This paper further examined total lipids and main HUFA (EPA and DHA) compositions of the continuous three generations of Daphnia magna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 he effects of former diet) fed with different of above diets (except the yeast). The result showed that: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the D. magna fed with Microcystis viridis had the lowest total lipids and the percentages of the HUFA (EPA, and no DHA) have a significant decrease and get the lowest EPA in the final experiment because of the very low HUFA especially EPA and DHA in Microcystis viridis. So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crocystis viridis with low HUFA made the lower growth rate, spawn ing rate and hatching rate of Daphnia magna.  相似文献   
93.
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方法,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作为吞噬源,研究克氏原螯虾血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4 h后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具有吞噬能力的血细胞,以及血细胞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的整个吞噬过程.结果显示,各组血细胞的吞噬百分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空白组(L-15血细胞培养液+甲醇)中血细胞的吞噬百分比与对照组(L-15血细胞培养液)相比有上升趋势;处理组1(L-15血细胞培养液+1 μg/L MC-LR)、处理组2(L-15血细胞培养液+10 μg/L MC-LR)、处理组3(L-15血细胞培养液+100μg/L MC-LR)和处理组4(L-15血细胞培养液+1 000μg/L MC-LR)血细胞的吞噬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对照组与空白组、4个处理组的吞噬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照组与处理组1~3的差异极显著,而空白组和4个处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能在大肠杆菌内稳定、持续地表达,可利用其直接观察血细胞的吞噬和包囊过程,能迅速、准确地得出吞噬百分比及吞噬指数;微囊藻毒素作用后,血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克氏原螯虾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4.
在前期经LR 型微囊藻毒素(MC-LR)处理后建立鲢鱼肝脏组织抑制差减杂交文库的基础上,利用RACE 方法克隆了经MC-LR 处理后差异表达明显的鲢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 基因cDNA 全长,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然后通过半定量分析了经MC-LR 投与1、5、10 h鲢鱼肝脏组织PEPCK 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鲢鱼PEPCK 基因cDNA 全长2 605 bp,包括101 bp 的5'' 端非翻译区、564 bp 的3'' 端非翻译区、1911 bp 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36 个氨基酸。将鲢鱼PEPCK 基因cDNA 核酸及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 中已发表的其他几种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表明鲢鱼PEPCK 与翘嘴红鲌的同源性最高,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达到97%和99%;其次为斑马鱼,同源性均达到90%以上;与星斑川鲽的同源性最差,但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也分别达到77%和84%,说明鱼类PEPCK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鲢鱼PEPCK 具有与草酰乙酯结合的特有结构域以及与GTP 三磷酸链结合的激酶1 和激酶2 基序。另外,鲢鱼投予MC-LR 后,肝脏组织PEPCK 经过1、5、10 h 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升高,说明鲢鱼投予MC-LR 1 h内该基因即被诱导表达,且在10 h内皆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这与微囊藻毒素作用有关,推测与微囊藻毒素解毒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蓝藻水华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威胁了人类饮用水的安全。传统水处理技术对微囊藻毒素去除效果不明显,新型降解技术亟待研究。概述了光Fenton氧化法、二氧化钛系列光催化氧化法的特点和类型,研究其应用进展,并提出未来光催化氧化法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微囊藻水华爆发对沉积物中细菌的影响,加强对富营养化湖泊细菌生态分布和环境调控原理的认识,选取太湖竺山湾沉积物柱状样,经添加高浓度微囊藻培养后,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方法,分析细菌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微囊藻水华叠加对于沉积物剖面表层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很小,对沉积物中细菌垂直分布的影响不大,仅在7~9cm深度之间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7.
王春华 《农家顾问》2012,(10):48-49
随着池塘高密度驯化养鱼的推广和普及,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养殖季节的泛塘、中毒、突发鱼病等意外风险时常发生,给养鱼户带来了较大损失. 1.水质突变引起泛塘成因 在单产较高、水质较肥的池塘,盛夏季节浮游植物过量繁殖,特别是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形成一层翠绿色"湖靛",一方面蓝藻大量繁殖时,在晚上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另一方面蓝藻死亡后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导致鱼肝脏出血.蓝藻的大量繁殖死亡后引起水质突变,不仅造成缺氧泛塘,还可产生很强的毒素,使池鱼缺氧中毒而死.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梭鱼草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蓝绿藻生长的影响,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香草酸和肉桂酸分别作用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单一培养和混合培养。结果表明:单一培养下,香草酸、肉桂酸均可抑制蓝绿藻的生长,抑藻能力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且肉桂酸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抑制能力强于香草酸。化感抑制能力不同,其对藻的动态抑制率不同,当化感物质抑制能力较弱时,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抑藻率先下降后上升,化感抑制能力较强时,抑藻率先上升后下降。混合培养下,化感物质、作用质量浓度均可影响两种藻的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肉桂酸均可使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比增长率下降,但经低质量浓度(20、40 mg·L~(-1))肉桂酸处理后,混合培养中铜绿微囊藻比增长率显著高于同处理下单一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比增长率,经香草酸处理后,结果相反,表明在混合培养体系下,当作用质量浓度较低时,香草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蓝藻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污染因其毒性效应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底泥中微囊藻毒素与关键水化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本试验在蓝藻爆发盛期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尾水循环渠中,设置3个采样点,每2 d采样1次,共进行10 d,分别分析底泥中微囊藻毒素(MC-RR、MCLR)含量和水化指标(TN、TP、COD)。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水中TN、TP、COD含量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26~0.66,0.23~0.60,6.23~7.86 mg·L~(-1);MC-RR、MC-LR以及MCs含量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53~0.86,0.01~0.68,0.87~1.34μg·g~(-1);MC-RR与TN、TP、COD正相关,与N/P负相关,MC-LR与TN、TP、COD、N/P负相关,MCs与TP正相关,与TN、COD、N/P负相关,其中除MCs与TN相关关系显著(P0.05)外,其他相关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00.
大量含氮、磷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当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导致湿地环境越来越恶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对污染水体的修复已迫在眉睫。本实验以1/5的Hoagland溶液为培养液,设置0 mL·L^-1、20 mL·L^-1、40 mL·L^-1、80 mL·L^-1、160 mL·L^-1五个铜绿微囊藻接种浓度梯度与0 mg·m^-2、100 mg·m^-2、200 mg·m^-2、400 mg·m^-2、800 mg·m^-2 5个少根紫萍接种浓度梯度进行双因素正交试验。结果发现,在0~15 d内,所有少根紫萍接种浓度和铜绿微囊藻接种浓度处理下,水体中总氮(TN)、磷(TP)含量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铜绿微囊藻和少根紫萍共培养比各自单独培养对污染水体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15d后测定培养液中藻毒素和少根紫萍体内藻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少根紫萍可有效吸收培养液中的藻毒素。以上结果表明,低浓度铜绿微囊藻可促进少根紫萍生长,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抑制少根紫萍生长,少根紫萍可有效吸收培养液中的TN、TP和藻毒素。在铜绿微囊藻浓度为20 mL·L^-1、少根紫萍接种浓度为400 mg·m^-2时,浮萍生长状况最好,对培养液中TN、TP及藻毒素的去除率也达到最高。综上所述,低浓度铜绿微囊藻和100%覆盖率的少根紫萍共培养用于湿地水体修复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