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2篇
综合类   216篇
水产渔业   13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81.
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初始浓度为0.25 mg.L-1的微囊藻毒素粗提液,当投加高锰酸钾1.6 mg.L-1进行预氧化后,再采用10 mg.L-1的粉末活性炭进行吸附时,可以取得高达97%的去除率,这说明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38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无机磷(磷酸氢二钾)与2种有机磷(β-甘油磷酸钠、三磷酸腺苷钠)不同配比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效应以及微囊藻摄取不同磷形态[总溶解磷(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 TSP)、溶解反应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SRP)和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 DOP)]的规律.结果表明,当无机磷与有机磷配比为6∶1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最有利,对数生长期可维持6~8 d,其最大生物量达2.586×106个/mL;培养基中以有机磷作为唯一磷源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最差;2种有机磷(β-甘油磷酸钠、三磷酸腺苷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相似,铜绿微囊藻对SRP的摄取速度越快,其生长速率也越高(R=0 9995);待水中可利用磷耗尽后,β-甘油磷酸钠会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转化成可利用磷供藻生长,而三磷酸腺苷可直接分解成磷酸基供铜绿微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383.
阳极材料采用掺硼金刚石薄膜板状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氧化中电流密度、电解时间、pH、氯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影响,以及电解前后藻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显著。抑藻效果随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电流密度为17 mA/cm2时藻细胞出现破裂、细胞内物质流出的现象,抑藻效果较好;当电解时间为20 min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再增大电解时间,对抑藻效果无明显促进作用,初始pH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抑藻效果与溶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成正相关,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 mg/L时,可完全抑制藻细胞生长;无氯离子时,藻细胞在4 d后出现继续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384.
为了解蓝藻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在罗非鱼体内的分布及累积传递过程,2008年6~8月采集了高密度蓝藻池塘及太湖网箱内的鱼样及水样,用ELISA法对鱼样和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池塘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在0.123~0.514 μg/L,MC-LR含量随着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对照组水体MC-LR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MC-LR含量.池塘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在1.194~3.615ng/g,肝脏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将池塘与网箱罗非鱼转至无微囊藻水体中暂养,跟踪检测MC-LR含量变化,池塘和网箱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均低于人体每日可耐受摄入量,而肝脏组织藻毒素MC-LR含量则分别需要经过10~20d自然生物降解后降低至安全摄入量之下.讨论了微囊藻毒素在鱼体组织分布与食物链中的累积传递.  相似文献   
385.
为了解蓝藻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在罗非鱼体内的分布及累积传递过程,2008年6月至8月采集了高密度蓝藻池塘及太湖网箱内的鱼样及水样,用ELISA法对鱼样和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池塘水体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变化范围在0.123~0.514ug/L间,MC-LR含量随着藻密度的下降而降低,对照组水体MC-LR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MC-LR含量。池塘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在1.194~3.615ng/g间,肝脏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累积含量显著高于肌肉组织。将池塘与网箱罗非鱼转至无微囊藻水体中暂养,跟踪检测MC-LR含量变化,池塘和网箱鱼体肌肉组织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均低于人体每日可耐受摄入量,而肝脏组织藻毒素MC-LR含量则分别需要经过10~20天自然生物降解后降低至安全摄入量之下。并讨论了微囊藻毒素在鱼体内的组织分布与食物链中的累积传递。  相似文献   
386.
通过加入金鱼藻(Ceratophyllum)、狐尾藻(Myriophyllum)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同培养的实验方式,测定其过程中藻密度、总氮和总磷、藻毒素含量的变化,研究金鱼藻、狐尾藻对微囊藻生长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鱼藻、狐尾藻不仅能很好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囊藻毒素的释放.其中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密度的抑制率能高达91.19%,对氮和磷的吸附率分别为66.84%和53.75%,对藻毒素MC-LR的抑制率达到44.23%.  相似文献   
387.
为明确浮床水芹不同器官化感物质特征与差异,揭示水芹化感抑藻机制,以浮床水芹为研究对象,基于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水芹种植水和整株不同器官的化感物质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繁殖期、幼苗期和成熟期水芹种植水中检出酚酸类化感物质36种、脂肪酸类化感物质24种,且两类化感物质在幼苗期种植水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繁殖期和成熟期。对幼苗期水芹根、茎、叶中酚酸类和脂肪酸类化感物质进行靶向分析,发现在各器官中共存的酚酸类化感物质有18种,其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在叶片中含量较高,分别为(15.20±1.98) ng·mg-1和(37.26±2.21) ng·mg-1;各器官中共存的脂肪酸类化感物质有33种,其中硬脂酸和肉豆蔻酸在根和叶中的含量较高,分别为(450.70±14.32) ng·mg-1和(39.54±0.50)ng·mg-1。研究表明,水芹种植水和其体内所含的酚酸类、脂肪酸类化感物质种类丰富,这些物质的释放是浮床水芹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化感抑藻的主要原因。同时,...  相似文献   
388.
微囊藻休眠体复苏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围绕我国淡水水体中最常见水华优势种——微囊藻其休眠体复苏机制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及评述。涵盖了微囊藻休眠体越冬过程中细胞形态及结构变化;光合活性及生理代谢变化;重点介绍了微囊藻休眠体在复苏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并指出了新方法新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及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389.
凤眼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凤眼莲种植水抽滤液、不同部位的活体凤眼莲和干体凤眼莲的甲醇和丙酮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种植水抽滤液及不同部位的提取液均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并降低了稳定期的铜绿微囊藻产量。10%、50%、100%种植水抽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分别81.06%、89.23%和89.78%。凤眼莲不同部位的甲醇和丙酮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强度不同,其中以根部的甲醇提取液效果最佳。由此得出:凤眼莲作为杀藻剂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