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91.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高效鉴定微卫星分子标记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种质鉴定、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中.该方法由于操作繁琐,目前在食用菌领域的应用尚不广泛.以香菇为研究对象,建立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检测流程,并利用正交试验对检测流程中涉及的加样缓冲液与PCR反应液的体积比、95℃变性时间、置于冰上冷却时间、银染时间、银染后胶板去离子水洗时间等5个操作节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样缓冲液与PCR反应液体积比为1∶2,95℃变性2~5 min,置于冰上冷却15~20 min,银染7 min,银染后胶板用去离子水洗5~10 s是正交试验的较优处理组合.试验建立了香菇微卫星标记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操作规程,该操作规程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批量化操作等优点,对其他食用菌微卫星标记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针对目前香菇菌棒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各环节缺乏操作规范的产业问题,通过多年、多点、多平台技术研发、参数优化及产业化应用,形成了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在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涵盖了菌棒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的厂区选址及布局、设施设备、品种选择、栽培基质、料棒制作、灭菌、冷却、接种、菌棒培养、菌棒贮存等环节的作业技术要求及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核心技术,并针对菌棒制作过程出现的微孔、胀袋、灭菌不彻底、污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该研究可为促进适合我国现阶段香菇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
为筛选营养价值高的肺形侧耳资源,通过必需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IOM模式评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开展了不同产地12个肺形侧耳的氨基酸特征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肺形侧耳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其中,粗多糖、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矿物质和重金属含量在不同产地肺形侧耳间差异不显著。12个样品共检测到15种氨基酸,包括除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以外的6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12个样品间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呈味氨基酸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氨基酸总量在16.43—39.67 mg∕g,IAA∕TAA值在16.49%—30.12%,IAA∕NIAA值在19.75%—43.11%,均低于理想蛋白质标准。甲硫氨酸+半胱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2个肺形侧耳分为4类。可根据不同产地肺形侧耳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开发和利用,为肺形侧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提取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单核体菌株Dan 3菌丝的总RNA,分离纯化mRNA,合成双链cDNA,依次构建酵母双杂交初级和次级cDNA文库。通过酶切连接法构建诱饵载体pGBKT 7-CRY,其无自激活活性和毒性,与构建的次级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筛选与金针菇DASH型隐花色素(FfCRY-DASH)互作的蛋白,对筛选到的6个蛋白进行回补验证,最终发现一个与金针菇DASH型隐花色素互作的蛋白。  相似文献   
95.
以9株香菇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添加外源镉的方式研究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不同出菇潮次、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子实体不同部位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第一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高于第二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不同发育阶段菌盖的镉含量依次为原基期>生长期>成熟期>开伞期。建议后续研究中香菇重金属镉的取样时期为第一潮菇子实体成熟阶段的菌盖部位。  相似文献   
96.
为确定金针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处理的诱变致死率,创制工厂化金针菇新种质,本研究以上研1号菌株作为亲本,收集其孢子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后,采用多孢自交技术获得新菌株,再经工厂化小试初筛和中试复筛,最终获得新种质。结果表明,从108个突变自交菌株中获得出芽快且整齐、产量高、商品性状优良(菌盖厚实、菌柄较粗)的金针菇新品种上研A130,该品种为白色,菌盖呈球形、内扣,菌柄基部绒毛少,子实体干品中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2.57×104 mg·kg-1。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菌丝培养温度为2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4~18℃,瓶栽菌丝培养周期为22 d,子实体生育时间为26 d,平均单瓶产量为每瓶456.41 g。本研究结合新型诱变技术和传统选育方法,提高了亲本的突变率,为筛选具有目标性状的工厂化金针菇新菌株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金针菇产业持续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