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24篇
  35篇
综合类   373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663篇
畜牧兽医   236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南澳县养殖太平洋牡蛎,于1987年攻克人工育苗关以后,走自繁、自育、自养的道路,开展大面积推广养殖。1990年初该县选择适宜牡蛎养殖的自沙湾等场地,进行商品性生产。养殖面积42亩,平均亩产达4950公斤(带壳),出肉率在20%以上,亩收牡蛎肉近1吨。  相似文献   
82.
海洋酵母培育中国对虾、太平洋牡蛎幼体的生产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以海洋酵母为饵料培育中国对虾、太平洋牡蛎幼体获得成功,并且以海洋酵母与小球藻或湛江叉鞭金藻混合使用,培育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单细胞藻类并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卢瑞彬 《草原》2014,(3):66-69
正对香港浅水湾的牵念,还是因为萧红。踏上香港的土地,是2012年的4月份。《从异乡到异乡》里的浅水湾,是萧红生命尽头时最后的嘱托,生命最后的安放,因此,在我的脑海里,对浅水湾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一片海,一碧沙滩,海浪喧哗着,拍打着凸起的岩石,有呜咽的声音……而当我真正踏上香港浅水湾的土地、踩着细细的白沙时,竟有一种相熟相知、久别重逢的感觉。对萧红这种特殊的情结,是因为她特殊的生命经历,她对文学的执着和客死异乡的凄凉,因此已发表过写她的文章——《泪眼看繁华与落寂》。1942年,战争的烽火燃烧着整个地  相似文献   
84.
85.
经过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会同乳山市乳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长达5年的试验,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在乳山取得了成功。采取这种养殖模式,经过65天的育肥, 牡蛎肥满度达到12%-15%,成活率为80%左右,重量增加10%-15%,每667 m2产量7000kg,收入近10000元。 1 乳山市浅海养殖概况随着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和捕捞业在渔业中所占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水产养殖成为促进农村经  相似文献   
86.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 (Bloch),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热带地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生长迅速,肉味鲜美,在东南亚、广东省、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沿海地区均有大规模的养殖。  相似文献   
87.
三倍体技术是染色体工程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当今水产养殖学科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牡蛎三倍体具有生长快、品质好、繁殖力低、抗病力强等特点,为各沿海贝类养殖国家作为提高贝类养殖的生产效率,如加快生长速度、降低病害死亡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等的重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8.
为解决日本真牡蛎浅海吊养、滩涂播养、虾池混养大量用苗问题,1990年进行了日本真牡蛎室内人工育苗试验。探索到亲蛎肥育、采卵孵化、幼虫培育、附着变态、稚贝培养、下海过渡等重要技术,在118m^3水体中育出稚贝5196.1万粒,平均1m^3水体出稚贝44万粒,平均壳长7mm。1991年1月,国内著名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9.
岩牡蛎的生物学及其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姬 《水产科学》2007,26(12):689-690
岩牡蛎(Crassostrea nippona)又称夏牡蛎,自然分布于日本、韩国。在日本作为日本海的特产深受消费者欢迎。一直以来以采捕天然岩牡蛎为主,由于大量采捕资源量逐渐减少。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日本研究了人工育苗、养殖及天然采苗技术、目前市场上有部分人工养殖的产品上市。由于岩牡蛎的产卵期在8—9月,且有分批多次放精产卵的特点,夏季岩牡蛎体内糖原含量仍保持较高水平,因此夏季味道也很好,弥补了真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夏季产卵后不能上市的空缺,深受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90.
野生和养殖牡蛎种群的比较摄食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5年4~5月在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用模拟现场流水法对该湾野生和养殖太平洋牡垢种群不同大小个体的摄食生理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和养殖太平洋牡蛎种群在滤水率、选择率和吸收率等方面无明显的差异,但在保留率和摄食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野生种群能比养殖种群更好地过滤下并摄入海水中的颗粒物。根据实验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得出了野生和养殖牡蛎种群的滤水率与个体体重的关系为:FRω=2.8823W0.3647,R2=0.9422和FRc=4.0144W0.2691,R2=0.90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