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40篇
综合类   7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目的]研究陕北沙地改良中土地肥力条件变化,为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陕北沙地、新改良地、多年耕种改良地和耕作熟地中土壤水分、温度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盐含量等指标,分析了土壤肥力变化状况。[结果]土壤水、温与改良状态和灌溉方式有较高相关性,呈现出无灌溉设施的改良地高于沙地,无覆膜有灌溉设施的田块高于无灌溉设施田块,覆膜田块高于未覆膜田块;改良地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盐等养分指标含量均优于未改良沙地,且除速效磷外,各养分指标呈随农业利用历史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通过改良可以有效改善陕北沙地土壤质量,提高肥力;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改良地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82.
陕西省华县耕地分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分等工作作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果可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等多方面。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采用因素法对华县耕地进行等别划分,结果为:自然质量等别九等至十四等,利用等别为十等至十八等,经济等别为四等至九等,三个等别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似,均呈现出阶梯式带状分布特点。经验证,该分等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可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华县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基于能值分析的农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促进农业循环园区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该文构建了农业园区循环经济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北某农业科技园区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园区经济发展程度整体较好,但二三产业发展较为薄弱;园区能值投资率为8.06,能值产出率为1.12,能值再利用率为29.27%,整体资源再利用程度偏低;园区环境负荷率为8.11,废弃物能值比为11.57%,废弃物利用率为69.6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有限;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61,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为3.42,生态效率指数为0.88,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且不均衡。建议园区改善资源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系统强度和生产效率。该研究对国内其他农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评价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
将陕西省府谷县府谷镇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圈定了47个滑坡点,制作了研究区滑坡编录图。以GIS软件和统计分析模型为基础,开展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研究。首先通过GIS软件将滑坡点随机分成训练样本(70%)和测试样本(30%)两组。然后选择坡度、坡向、高程、距断层的距离、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岩性、土地利用、NDVI、降雨量作为影响因子,提取因子图层。分别应用熵权模型(IOE)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计算滑坡易发性指数,利用自然间断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最后利用ROC敏感度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检验两种模型所得到的分区结果,结果表明,成功率曲线和预测度曲线的AUC值均在0.70~0.90,表明两种模型所得到的分区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都可以为研究区的滑坡防治提供参考。在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中SVM模型的AUC值均最高,说明SVM模型比IOE模型适合在研究区开展滑坡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85.
我国西北地区耕地质量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耕地自然本底存在限制因子。确定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子并进行潜力分析,对日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及耕地质量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依据陕西省2015年宁强县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了影响耕地质量的5种限制型:坡度限制、土层限制、有机质限制、质地限制、裸岩限制,应用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模型,以全局可比的无量纲形式反映出限制型的制约程度和自然等分别提升潜力。结果表明:宁强县存在10种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型组合类型:坡度限制、土层限制、有机质限制、有机质—质地限制、有机质—坡度限制、土层—有机质限制、土层—质地限制、土层—裸岩限制、土层—有机质—裸岩限制、土层—有机质—质地限制,其中坡度限制、土层限制和土层—有机质限制占比超过98%,其他的7种主导限制类型占比均小于1%。依据确定的耕地自然等质量主导限制型,可以针对不同限制类型的耕地采取对应的质量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86.
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是于201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设的新工科专业。长安大学是首批开办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的高校。以长安大学为例,介绍了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教学组织管理和课程优化;实践教学等建设内容,以期提高高校专业建设水平与地位,夯实人才培养的根基,确保行业人才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7.
基于地形梯度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2000、2010 年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基于地形位梯度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探讨了陕西省土地利用分布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利用现状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三者土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95%以上;2000—2010 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是耕地面积逐渐降低,大量耕地退耕为草地(3761.33 km2)和林地(1198.61 km2),而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主要源于对耕地(729.66 km2)和草地(225.86 km2)的侵占;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是随着地形位的增高,草地、耕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分布指数逐渐降低,而林地与之相反。土地利用程度显示,在地形位指数较低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剧烈,而随着地形位指数增高土地利用程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88.
卫新东  员学锋  汪有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23-7025,7029
[目的]研究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冬小麦土壤中NO3-N分布的影响。[方法]测定同一灌溉量不同保墒处理和同一保墒处理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冬小麦土壤中NO3-N的积累量。[结果]不同保墒处理在灌溉或非灌溉条件下,其NO3-N含量基本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非灌溉和春灌条件下,NO3-N累积量大小顺序为PAM〉CK〉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而冬灌条件下则PAM处理硝NO3-N累积量最小,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对于同一处理不同层次NO3-N含量大小顺序均为非灌溉〉春灌〉冬灌。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全N的累积量均低于对照,随着PAM施用浓度的增加土壤中N淋溶损失量越少。[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下茬作物的施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周璐红  李亚妮  王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00-14302
根据研究区遥感解译资料、统计资料和陕西省农用地分等资料,以土地利用优势度为基础,以泾惠渠灌区为例,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法对灌区各类土地利用优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的效益-成本比值为1.5,比值较大,说明耕地是泾惠渠灌区的优势土地资源;研究区内土地资源丰度为0.73,土地资源组合指数为2.3,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为0.32,说明研究区土地资源组合指数较大,而土地资源人均优势度较小,说明研究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针对"泾惠渠灌区内各类土地资源组合状况较差,配套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一是严格执行中央政策,保护耕地资源;二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努力提高效益;三是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以灌区为单位,建立灌区土地利用等级及价格标准。  相似文献   
90.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红  马卫鹏  王晓峰  孔小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1-13152,13155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