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40篇
综合类   7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城镇环境保护,是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既是保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对小城镇环境问题的客观、充分认识,对加强小城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云南省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情况开展调查和分析,从农村环境管理视角来看待环境保护的问题,反思云南省小城镇发展方式,分析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对小城镇经济生活发展形成的制约,探寻云南省小城镇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小城镇可以不是简单地从行政建制的意义上来理解,应该包括了城镇建成区和其他行政区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和谐的小城镇发展体系.最后提出解决小城镇环境问题、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加快小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42.
榆林市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识别及模式策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榆林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方式,为资源密集型地区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帮助.文中基于系统工程思想,运用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从地区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互耦合人手,系统地分析了榆林地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的核心问题和基本发展链条的设置.认为榆林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需要以经济发展向社会、生态领域扩散为指导思想,把握产...  相似文献   
43.
页岩气测井解释对于D区块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获取准确的页岩气测井解释结果,通过分析研究区内5口取心井的储层参数实测结果与测井曲线,建立了研究区页岩气储层参数的解释模型,并确定了对应模型的解释参数。利用上述测井解释模型及参数,对研究区内的42口未取心井进行解释,其结果与取心实测结果符合度较高,相对误差率为5.36%。  相似文献   
44.
通过野外布点试验,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禹城市农田土壤稳渗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稳渗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空间结构可用球状变差函数模型进行描述.地表层与犁底层稳渗率的相关距离分别为23.7m和17.2m.利用克里格法绘制了稳渗率的等值线图.  相似文献   
45.
《干旱区研究》2021,38(3):855-866
基于1990—2019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银川市湿地景观信息,通过景观指数、冗余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研究区湿地景观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银川市湿地面积由1990年的264.86 km~2减少到2019年的241.32 km~2,减少了23.54 km~2。与1990年相比,2019年的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33.57 km~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0.03 km~2。(2)1990—2019年间,银川市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下降、聚集程度降低、形状逐渐不规则化、多样性与异质性增加。(3)选取12个驱动因素指标进行冗余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是湿地景观演变的主导因素,非农业人口数、水产品产量、第二产业产值与建成区面积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降水量、气温等自然因素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果可为银川市的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矛盾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讨以WEB-APP模式为平台架起城市与农村沟通连接的桥梁,发掘乡村发展潜力。具体实现:农产品种植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自产有机农产品的享用与销售;拓展农村资源信息发布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提供城乡互动信息服务。最终,在充分整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入股"、"大数据"的经营优势,为农民创收,为城镇人口提供体验和创业机会,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7.
对资源环境及其承载力进行调查、评价、监测今后将成为我国资源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根据调查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禀赋及其承载力的大小,制定相应区域产业政策,确定合理的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方案,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传统评价方法加以改进的基础上,对陕西省主要牧业生产区内五个县的草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陇县、麟游、永寿、淳化等4个县的草地资源不超载,千阳县处于临界超载状态。针对草地利用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草地建设,逐步增加人工草地的面积,提高牧草在所有饲料中的比重,构建畜牧业的绿色发展模式,进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与变革,包括土地制度以及和土地制度相关的诸多农业政策对于我国“三农”的发展相当关键,“三权分置”是结合我国的国情,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次创新。从“三权分置”的政策背景着手,探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大意义及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农村长久不变以后人地矛盾怎么解决、土地承包期限和起点的问题以及包括抵押权、入股权和继承权在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问题,结果表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期限和权能上都在发生变化。重点阐述土地流转问题,尤其是其中的退出机制问题。最后从统一经营的层次探讨如何去完善和发展农村发展体制。统一经营主要是2个转变:家庭经营到集约化发展的转变,统一经营到提高组织化程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49.
西安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西安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和黄土地层的侵蚀期,利用野外调查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安地区全新世黄土与古土壤发育时的气候变化和不同气候阶段的土壤侵蚀。通过野外调查,在西安白鹿塬区发现了在黄土塬区很少见到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分为3个层次,整个全新世黄土剖面可分为5层,表明黄土塬区全新世气候变化与沙尘暴活动与河谷地区一样可分为5个阶段。土层氧化物、微量元素、CaCO3含量和磁化率测定结果显示,西安白鹿塬区全新世8 500~6 000年和5 000~3 100年古土壤发育时较10 000~8 500年、6 000~5 000年和3 100年以来的黄土发育时夏季风活动强,降水量多,气候湿润,沙尘暴活动弱。中全新世8 500~6 000年间发育的S02古土壤中Fe2O3和Al2O3有一定富集,该层土壤类型相当于黄棕壤,指示当时年平均降水量较现今多150 mm左右。虽然沙尘暴活动很弱的间冰期是黄土地层理论上的侵蚀期,但是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土壤侵蚀很弱。全新世黄土的侵蚀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干时期,不是发生在温湿时期。全新世中期6 000~5 000年间的黄土侵蚀率一般大于堆积率,使得广大地区全新世中期的薄层黄土在绝大多数地区受到侵蚀而消失。全新世中期薄层黄土发育时气候变冷干引起的植被退化是当时土壤侵蚀加强和出现侵蚀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究NDVI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方法] 基于MODIS NDVI数据,辅以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及残差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NDVI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结果] ①黄河流域NDVI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总增速为6.8%/10 a,NDVI在东南部及西部较高,北部及西北部较低,由东南向西北部减少,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上,以东亚季风生态地理区和西北干旱生态地理区界线(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和青藏高原生态地理区和西北干旱生态地理区及东亚季风生态地理区界线(西宁市—甘南市—定西市)为界呈Ⅴ字型分布。②NDVI整体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反持续性强于持续性,且表现出较强的弱持续性,其中改善区约占62.32%,主要呈带状集中分布。在中上游地区,在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西宁市—甘南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关中平原及运城盆地—三门峡两两界线间的条带区域基本为改善区,而退化区域以中下游为主,呈零散分布。③NDVI与降水和气温呈正相关,且与降水的偏相关强度稍大于气温,流域约76.7%的地区NDVI残差呈增长的趋势,人类活动整体对NDVI增加的影响以促进为主,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中游>上游>下游。[结论] 黄河流域NDVI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适度的生态工程及农业生产活动对植被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