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1篇
  免费   611篇
  国内免费   1107篇
林业   1456篇
农学   1076篇
基础科学   1591篇
  984篇
综合类   9186篇
农作物   873篇
水产渔业   447篇
畜牧兽医   3808篇
园艺   1374篇
植物保护   854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595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746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1122篇
  2013年   1024篇
  2012年   1297篇
  2011年   1247篇
  2010年   1074篇
  2009年   1140篇
  2008年   1160篇
  2007年   1022篇
  2006年   815篇
  2005年   775篇
  2004年   794篇
  2003年   660篇
  2002年   639篇
  2001年   634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361篇
  1997年   302篇
  1996年   333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66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82.
83.
滨麦(Leymus mollis)是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具有改良小麦所需的许多优良性状。为了将滨麦中的优异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通过远缘杂交获得小麦-滨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以选自普通小麦7182与滨麦衍生后代M42(2n=54)F_6代的株系M11005-1-2-7-10-1-1(M11005A)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抗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M11005A有44条染色体且配对良好,可以稳定遗传。原位杂交及分子标记结果表明,M11005A含有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1对来自滨麦Lm#3Ns的染色体,并且用Oligo-pTa535探针得到了Lm#3Ns的FISH核型;筛选出6个EST及8个PLUG特异分子标记可以用来鉴定Lm#3Ns染色体,其中只有1个EST和4个PLUG标记可以同时在M11005A中扩增出滨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条带,说明滨麦的Lm#3Ns染色体与华山新麦草的3Ns基因组之间存在差异。M11005A的穗长、穗型、小穗数、千粒重与亲本7182无显著差异,但分蘖数较7182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抗条锈病鉴定结果显示,苗期M11005A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和CYR34表现高抗,对CYR32表现高感,成株期对CYR32和CYR33混合小种表现高抗,推测滨麦的Lm#3Ns染色体携带对CYR29和CYR34小种的抗性基因,又携带了成株期对CYR32和CYR33的抗性基因。因此,M11005A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中。  相似文献   
84.
对缺失原始数据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方差分析。从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入手,对基本统计数据进行反向推理,得到处理间和误差项的各项离差平方和、自由度以及均方,从而可以实现缺失原始数据下的方差分析,并编写了SAS程序予以实现整个计算和方差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85.
早熟厚皮型萝卜一代杂交种"富帅二号",是以自育萝卜雄性不育系HS46A和优良父本HS1224配制选育而成。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韧性好,草姿半直立,28片叶,羽状裂叶,根形顺直、均匀,表皮全白,光滑,适宜条件下根长26~37 cm,根直径6~8 cm,根质量1.1~1.4 kg,皮厚有韧性。田间对软腐病抗性优于对照"新白玉春"。适宜在山东与湖北、重庆等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DGAT基因包括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前者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基因家族,后者属于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GAT)基因家族,分别编码微粒体酶DGAT1和DGAT2,这两种酶控制着甘油三酯的合成,均是定位于内质网的跨膜蛋白,其膜拓扑结构具有与其他蛋白质和细胞器相互作用的能力,影响脂肪代谢及脂类在组织中的沉积,参与调节动物机体的能量合成和分解代谢,影响心脏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代谢;同时DGAT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牛乳中脂肪的含量及泌乳量。因此,了解DGA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述了DGAT基因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基础应用,如参与哺乳动物生产调控的脂肪沉积、乳脂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