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为研究吡蚜酮在水稻空间立体和不同种植区域间残留的差异以及对灰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在全国不同农区布置试验点,采用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检测吡蚜酮的残留量,分析吡蚜酮的残留特性。结果显示,在药后2 h,江苏、湖南、广西和黑龙江4地水稻植株上部沉积量所占比例均为整个植株沉积量的66.7%以上。水稻植株上部吡蚜酮沉积量,黑龙江大于其余3地。吡蚜酮在江苏、湖南、广西和黑龙江4个试验点水稻植株上部的半衰期分别为2.1、1.0、2.1 d和2.4 d,但在植株下部的半衰期分别为2.8、1.7、3.2 d和3.6 d。吡蚜酮在水稻植株上部的降解要快于植株下部。吡蚜酮在水稻上的沉积量与防治效果的研究表明,江苏和湖南地区水稻飞虱防治用吡蚜酮药按标签推荐最大的75%用药即可满足防治需求(56 g·hm-2,以有效成分计)。广西双季稻地区水稻飞虱防治用吡蚜酮药剂时,其用量应为标签推荐的1.5倍用量(112.5 g·hm-2,以有效成分计)。黑龙江一季稻地区水稻飞虱防治用吡蚜酮药剂时,其用量应为标签推荐的1.0倍用量(75 g·hm-2,以有效成分计)。试验表明,针对具体农药制剂,应根据实际水稻种植区域靶标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合理设置符合本区域的农药施用剂量,避免农药使用过量给环境造成压力,也避免农药使用不足而起不到应有的防治害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黄瓜中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黄瓜中敌百虫、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毒死蜱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过丙酮提取,弗罗里硅土净化,以甲醇-水(水相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ZORBAX SB-C18(5μm×2.1 mm×150 mm)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正模式(ESI+)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结果显示: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8;乐果与敌敌畏的定量限为0.002 mg.kg-1,敌百虫、杀螟硫磷和毒死蜱的定量限为0.01mg.kg-1;回收率为72%~98%,相对标准偏差(RSD)≤3.6%。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5种有机磷农药的同时快速测定,目标农药的响应值高,检测限低,能够为生食蔬菜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3.
采用典型样方法,分别计算各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对湖南沅陵3种天然次生林群落(檫木+锥栗群落、枫香+檫木群落、杉木+檫木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檫木+锥栗群落乔木层出现植物20种,隶属于11科19属,枫香+檫木群落出现1...  相似文献   
84.
豆野螟是豇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豇豆产量、商品性影响极大。目前生产上菜农主要依赖甲维盐来控制豆野螟的危害,药剂种类单一。为此,2011年秋季,我们选取3种药剂开展了防治豆野螟药效比较试验,旨在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5.
2008年"秀水123"在松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进一步促进其推广应用,笔者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其直播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中亚热带三种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CL)、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CG)和马尾松-石栎针阔叶混交林(PM))土壤CH4通量,及土壤温度、含水率、土壤有机质(SOC)和全氮含量等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亚热带三种森林类型土壤CH4通量总体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出一定的月变化规律,冬季高、春夏季逐渐降低。其通量平均值为-1.71μg/(m2·h)(CL),-4.14μg/(m2·h)(CG)和-9.48μg/(m2·h)(PM),均表现为大气CH4的汇。土壤CH4通量与土壤温度(地表、地下5 cm和地下10cm)之间相关性显著(p0.01)。杉木林和马尾松-石栎林土壤CH4通量与土壤5 cm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土壤CH4通量与青冈-石栎林SOC含量,杉木林、马尾松-石栎林的全氮含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7.
夏文静  李飞  常钰  蒋雅静  沈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02-10305
[目的]利用碱解农林废弃物制备阿魏酸和对香豆酸。[方法]对4种农林废弃物(花生壳、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玉米芯)进行比较,发现玉米芯最适合用于提取阿魏酸和对香豆酸。考察不同氢氧化钠浓度、固液比(玉米芯/碱液)、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玉米芯中阿魏酸和对香豆酸提取量的影响。[结果]提取玉米芯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0.5 mol/L,固液比(玉米芯/碱液)为1∶30 g/ml,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5 h。在此条件下,阿魏酸的提取量最高为14.05 mg/g,对香豆酸的提取量为21.12 mg/g。[结论]研究可为提高玉米芯的附加值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美拉德反应提高黄鲫蛋白抗菌液与葡萄糖反应物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作用。[方法]在前期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黄鲫蛋白抗菌液-葡萄糖美拉德反应条件中葡萄糖添加量、反应初始p H、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进行优化。[结果]当葡萄糖添加量为3%,反应液初始p H为9.0,加热时间为100 min,加热温度为120℃,在此条件下黄鲫蛋白抗菌液—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效果最强。[结论]美拉德反应能够提高黄鲫蛋白抗菌液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9.
鸢尾乳玉是黄菖蒲的自然变异,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品种,较耐干旱,喜光,喜温热也极耐寒,株高 93 cm,花有轻微清香,花色乳白色,花径 6.3 cm,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具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病虫害少等优点。并对其在园林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0.
对江苏地区斑点叉尾鮰主要养殖区域环境的水、底泥及鱼体内的18种多氯联苯 (PCBs,7种环境指示类、12种类二齅英类) 及4种重金属 (Pb、As、Cd、Hg) 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CB28、PCB52和PCB114在环境与鱼体组织中均有较高的检出频率,但不同养殖区域PCBs的污染组成不同,表明污染来源有所不同;底泥中PCBs的含量为178.4~457.2 pg/g,远高于水体中的0.2~11.9 ng/L;PCBs在鱼肉中富集量较高,为1.28~267.96 pg/g,与该鱼种皮肉中较高的脂肪含量相关,而在肝脏和肠胃中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64~95.46 pg/g和1.20~45.94 pg/g。重金属在底泥中的含量最高,水体中较低;在鱼体内的平均含量依次为Pb>As>Cd>Hg,鱼体各组织中重金属总含量依次为肝脏>肠胃>肉。鱼肉中二齅英类多氯联苯 (DL-PCBs) 的总毒性当量 (TEQ) 浓度为1.9 pg/g,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值6.5 pg/g。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的目标风险商 (THQ) 和风险系数 (R) 模型,通过比较每日摄入量和每日允许摄入量,对江苏地区斑点叉尾鮰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江苏省鮰鱼养殖体系中PCBs及4种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均为可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