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28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生物有机肥与碳酸钙对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碳酸钙水平下,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显著,单施生物有机肥,在木薯生长前期,生物有机肥延缓土壤中速效氮释放,而在后期则促进速效氮、磷的释放.此外,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的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而碳酸钙能显著提高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2.
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田 CH4 和 N2O 排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施氮处理稻田 CH4 和 N2O 的排放规律、综合增温潜势和综合排放强度,以期获得降低稻田 CH4 和 N2O 排放的灌溉模式和施氮管理。【方法】2015~2016 年在广西南宁市灌溉试验站进行晚稻和早稻大田试验,两次试验均设 3 种灌溉模式:常规灌溉 (CIR)、“薄浅湿晒 ”灌溉 (TIR) 和干湿交替灌溉 (DIR)。 2 种尿素-N 和猪粪-N 比例:100% 尿素-N (FM1),50% 尿素-N + 50% 猪粪-N (FM2)。共设 CIR-FM1、TIR-FM1、DIR-FM1、CIR-FM2、TIR-FM2 和 DIR-FM2 6 个处理,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水稻生育期内稻田 CH4 和 N2O 排放通量,分析了早晚稻生育期内 CH4 和 N2O 累积排放量和综合增温潜势,并结合产量分析了 CH4 和 N2O 综合排放强度。【结果】DIR 下 FM2 处理早稻产量和两季总产量比 FM1 处理分别提高 18.8% 和 17.7%,FM2 下 TIR 和 DIR 模式早稻产量分别比 CIR 模式提高 20.9% 和 37.4% 以及 DIR 模式两季总产量比 CIR 模式提高 21.5%。不同处理早晚稻生育前期 CH4 排放通量较高,生育中后期 CH4 排放通量较低。水稻生育期内 TIR 和 DIR 模式 CH4 累积排放量低于 CIR 模式,FM1 处理 CH4 累积排放量低于 FM2 处理。不同处理早晚稻生育前期 N2O 的排放通量为负值或者较低,N2O 排放主要集中在晒田完成复水之后及成熟期稻田水分落干时,DIR 模式 N2O 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 CIR 模式,FM2 处理 N2O 累积排放量高于 FM1 处理。不同处理稻田 CH4 和 N2O 的排放彼此间存在消长关系。CH4 对综合增温潜势的贡献率达 99% 以上,而 N2O 的贡献率不足 1%。3 种灌溉模式下 FM1 处理 CH4 或 N2O 增温潜势、CH4 和 N2O 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均低于 FM2 处理,2 种施氮处理下 TIR 和 DIR 模式 CH4 和 N2O 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低于 CIR 模式。【结论】与常规灌溉相比,“薄浅湿晒”灌溉水稻产量和 N2O 排放有所提高,但是降低 CH4 排放量及 CH4 和 N2O 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干湿交替灌溉增加水稻产量和 N2O 排放,但是降低 CH4 的排放量及 CH4 和 N2O 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因此,“薄浅湿晒”和干湿交替灌溉模式是有效降低稻田 CH4 和 N2O 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的两种灌溉模式。在这两种灌溉方式下,与猪粪尿素配施相比,单施尿素显著降低 CH4 和 N2O 综合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8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处理下早稻、晚稻不同时期稻田N_2O的排放通量、氨氧化细菌数量、氨氧化潜势和无机氮含量的变化,揭示土壤氨氧化细菌数量、氨氧化潜势和无机氮含量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两季试验均设3种灌溉模式,即常规灌溉(CIR)、"薄浅湿晒"(TIR)和干湿交替(DIR),和2种施氮处理,即100%尿素-N(FM1)和50%尿素-N+50%猪粪-N(FM2)。结果表明:晚稻、早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土壤氨氧化细菌数量较低,而孕穗期和乳熟期数量较高;晚稻孕穗期、早稻孕穗期和乳熟期土壤氨氧化潜势较高,而晚稻、早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土壤氨氧化潜势较低;相同施氮处理下,DIR模式土壤NH_4~+-N含量高于CIR与TIR模式,DIR与TIR模式土壤NO_3~--N含量均显著高于CIR模式;晚稻、早稻孕穗期和乳熟期DIR和TIR模式土壤N_2O排放通量比CIR模式显著提高,FM2处理高于FM1处理;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潜势与NH_4~+-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_2O排放通量与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潜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N_2O的排放受到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潜势的直接影响,稻田NH_4~+-N含量大小会影响氨氧化细菌数量和氨氧化潜势,从而间接影响N_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84.
为探明番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灌溉施肥制度和最优水氮耦合模式,开展了不同滴灌水氮耦合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与F0W0(土施100%N肥基肥,降雨+补充滴灌灌水)相比,F2W2(交替滴灌方式施用100%N肥和80%常规灌水量)、F3W2(土施40% N肥-基肥-交替滴灌方式追施60%N...  相似文献   
85.
为探明有利于提高甜糯玉米鲜穗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水肥供应模式,开展了3种有机肥料(牛粪FC、生物有机肥FB和猪粪FP)和2种有机无机N比例(70%无机N+30%有机N(1),60%无机N+40%有机N(2))下,3种沟灌方式(常规沟灌CFI,交替隔沟灌AFI和隔沟灌溉FFI)配合对甜糯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FFI时,与FB相比,FC和FP甜糯玉米鲜穗产量分别提高1.6%和2.3%,且FC处理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微生物量碳,FP处理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各沟灌方式下,与FC1相比,FC2不同程度提高甜糯玉米鲜穗产量、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机碳(SOC)、ROC和DOC含量,其中土壤ROC和DOC含量分别提高14.5%~37.9%和24.3%~78.5%。与CFI相比,FC1时,抽雄期AFI和FFI土壤ROC、灌浆期AFI和成熟期FFI土壤DOC显著提高;FC2时,抽雄期FFI土壤有机碳提高10.3%,抽雄期和灌浆期AFI和FFI土壤ROC提高19.8%~31.5%,灌浆期和成熟期FFI土壤DOC分别提高57.9%和26.1%。玉米鲜穗产量与灌浆期土壤脲酶活性、SOC、ROC和DOC,以及SOC与ROC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鲜穗产量与DOC之间相关系数为0.834。因此,60%无机N+40%牛粪N与隔沟灌溉或交替隔沟灌结合是有利于提高甜糯玉米鲜穗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水肥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8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种氮、钾水平下,不同生育阶段(苗期至抽雄期、苗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雄期)实施根区局部灌溉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不同生育期根区局部灌溉处理耗水量均明显减少;苗期至拔节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干物质积累降低甚微或略有增加;中氮、钾(N、K2O均为0.12 g/kg土)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8%,且氮表观利用率最高。在相同灌水方式下,中氮、钾水平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和氮吸收利用较高,中氮、钾时苗期至拔节期分根区交替灌溉是一种节水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87.
灌溉方式与施肥水平对超级稻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节水灌溉方式对超级稻光合生理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施肥水平(不施肥、低肥和高肥)和3种灌溉方式[常规灌溉(FIR)、控制灌溉(CIR)和间歇灌溉(IIR)]对"中浙优1号"拔节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光合速率与光合色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与FIR处理相比,CIR和IIR处理提高了3个生育期"中浙优1号"的Pn,而Ci提高不明显;分别使拔节期、抽穗期"中浙优1号"的光饱和点增加9.2%~36.8%和3个生育期表观量子效率增加6.7%~31.5%,但使拔节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光补偿点降低3.2%~12.8%。与FIR相比,CIR分别增加拔节期、抽穗期和乳熟期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19.1%~76.3%、44.5%~98.5%、31.5%~117.4%和45.4%~145.0%;IIR处理分别提高3个生育期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4.2%~45.8%和31.5%~117.4%。不同灌溉方式下,施肥处理"中浙优1号"光合生理指标和光合色素含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高肥处理又高于低肥处理。通过"中浙优1号"光合速率与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分析发现,其Pn与同期光合色素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并受到生育时期的影响。因此,CIR和IIR处理能提高"中浙优1号"的光合能力,提高其对强光的光合能力和弱光条件下的适应性,提高了光饱和点,进而增加光能利用率,并提高了功能叶光合色素含量,有效改善其叶片光响应特征。同时,在节水灌溉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增施肥料均能明显提高"中浙优1号"的光合机能。  相似文献   
88.
CO_2浓度、氮和土壤水分对春小麦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试验设 2种CO2 浓度水平 (35 0和 70 0 μmol/mol) ,2种土壤水分处理 (湿润、干旱 )和 5种氮肥施用水平(0、5 0、10 0、15 0和 2 0 0mg/kg土 )。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降低春小麦的氮肥表观利用率 ,但增加氮、磷、钾利用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钾利用效率会因土壤水分不足而降低 ,而磷利用效率则因水分不足而增加 ,氮、钾利用效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此外 ,春小麦氮利用效率与根冠比率呈直线关系 ,而与冠层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9.
热带作物的镁素营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带作物的镁素营养问题李伏生(广西农业大学530005)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土壤镁素淋失严重,除少数土壤外,该地区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丘陵旱地的土壤有效性镁含量低,土壤供镁潜力也较低[‘1。种植在该地区土壤上的橡胶、剑麻、柑桔、香蕉、...  相似文献   
90.
为了寻找适宜的水肥供应模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根区局部灌溉水肥一体化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灌水方式设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和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施肥设100%常规施肥(F1)、100%水肥一体化施肥(F2)和80%水肥一体化施肥(F3)。结果表明,与CI处理相比,APRI处理玉米总干质量减少,耗水量显著降低,因而以干物质为基础的水分利用效率多数提高。CI和APRI处理时,与F1相比,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玉米总干质量增加,干籽粒产量增加,因而WUEs和单位肥料水分利用效率(WUEu)提高。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分根区交替灌溉和80%水肥一体化施肥组合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水肥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