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96篇
  免费   683篇
  国内免费   1647篇
林业   374篇
农学   656篇
基础科学   111篇
  392篇
综合类   8072篇
农作物   349篇
水产渔业   1276篇
畜牧兽医   25637篇
园艺   957篇
植物保护   1202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613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735篇
  2019年   1073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783篇
  2016年   909篇
  2015年   1044篇
  2014年   1964篇
  2013年   1914篇
  2012年   2960篇
  2011年   2885篇
  2010年   2459篇
  2009年   2795篇
  2008年   2664篇
  2007年   2295篇
  2006年   1888篇
  2005年   1709篇
  2004年   1158篇
  2003年   906篇
  2002年   643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553篇
  1998年   489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439篇
  1995年   411篇
  1994年   416篇
  1993年   406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16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283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最近,笔者实验室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两种新亚型藏猪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进一步调查新型PEDV是否在四川腹泻猪群中存在或流行,对实验室2018-2019年保存的116份猪腹泻粪便或肠组织样本进行PEDV的检测及其纤突蛋白基因(spike)分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腹泻样本的PEDV检出率为42.2%(49/116,95% CI=33.1%~51.8%),并获得了13条完整的S基因序列,全长为4 149~4 170 bp,序列相似性为94.2%~99.9%,其中SWUN-H3-CH-SCYA-2019的S基因与藏猪源新G1亚群PEDV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7.0%~98.6%。遗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3株PEDV S基因划分为G1和G2大群,其中SWUN-H3-CH-SCYA-2019位于藏猪源新G1亚群;SWUN-19-CH-SCZY-2018、SWUN-4-CH-SCXC-2018、SWUN-1-CH-SCNJ-2019和SWUN-3CH-CH-SCZG-2019位于G2亚群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且与藏猪源新G2亚群毒株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13株PEDV的演化过程,以贝叶斯进化分析软件包(BEAST)进行分歧时间估算,结果表明SWUN-H3-CH-SCYA-2019的分歧时间约为2012.3年,早于藏猪源新G1亚群其余毒株的最早分歧时间(2015.7年);SWUN-4-CH-SCXC-2018、SWUN-19-CH-SCZY-2018和SWUN-3CH-CH-SCZG-2019的分歧时间约为2014.2年,早于G2亚群的藏猪源毒株2014.7年,所有藏猪源PEDV的分歧时间均晚于四川毒株。本研究在四川地区首次发现了藏猪源PEDV,并且从毒株的分歧时间推断青藏高原的藏猪源PEDV来源于四川,为新型PEDV分子遗传进化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简述了蔬菜小菜蛾对农药抗药性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抗药性十分严重,少数菜农不科学使用农药,导致对蔬菜小菜蛾防治效果差。选用不同的药剂(化学和生物农药)进行试验,筛选出防治蔬菜小菜蛾效果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83.
为制备特异性结合猪源Sn受体的纳米抗体分子,采用人工合成猪肺泡巨噬细胞Sn受体胞外区(Sn4D)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Sn4D蛋白;经Ni柱纯化的Sn4D蛋白作为靶标分子,在T7噬菌体展示的纳米抗体文库中进行3轮亲和筛选;然后从筛选产物中挑选单抗克隆噬菌体进行亲和力、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ET-30a-Sn4D重组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出约50 ku的目标蛋白,Western-blot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经过3轮亲和筛选,投入产出比逐渐升高,并从筛选产物中鉴定出6株特异性结合Sn4D的纳米抗体分子。该纳米抗体分子的获得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明确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寄主(家蚕品种)和环境条件(温湿度)的相关性并掌握BmNPV的感染力差异及传播规律,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从广西不同蚕区和不同季节收集的BmNPV毒株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对不同家蚕品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调查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影响;并基于bro-a和bro-c基因序列构建不同来源BmNPV毒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5株不同来源BmNPV毒株对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LC50为2.1×106~4.2×106多角体/mL,毒株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BmNPV毒株在不同环境条件[春季(温度25℃和湿度90%)、夏季(温度35℃和湿度95%)、秋季(温度30℃和湿度85%)]下对家蚕的LC50排序均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在夏季和秋季条件下,不同蚕品种对BmNPV的感染抵抗力排序为桂蚕N2>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对BmNPV的感染抵抗力显著高于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P<0.05).不同BmNPV毒株在基于bro-a和bro-c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均聚在同一分支上,不同BmNPV毒株间的bro-a基因序列相似性很高、遗传距离较小,但不同BmNPV毒株间的bro-c基因序列相似度相对低、遗传距离相对较大.[结论]温湿度条件是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重要因子,且血液型脓病的发生流行与家蚕品种抗性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5.
[目的]明确引起海南三亚、东方和陵水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分子特征,为防控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9年2月从海南三亚、东方和陵水采集的15份疑似番茄黄化曲叶病样本为材料,采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通用简并引物AV494/CoPR对15份样本进行PCR检测,并对PCR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滚环扩增(RCA)及基因克隆,获得侵染海南三亚、陵水和东方番茄的病毒基因组全序列,进而在GenBank数据库BLASTh程序进行相似性比对,利用SDT 1.2的MUSCLE alignment进行序列相似性比较分析,采用MEGA 6.0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明确所获得病毒分离物与已报道分离物的亲缘关系.[结果]获得侵染海南三亚、陵水和东方番茄的3个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其大小均为2781 nt,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病毒链上AV1和AV2基因,互补链上AC1、AC2、AC3和AC4基因.相似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TYLCV海南分离物与墨西哥和美国分离物的相似性在99.0%以上,与来自我国不同省(市)的14个TYLCV分离物的相似性在98.0%以上.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显示,海南三亚、陵水和东方3个分离物与墨西哥、美国及我国北京和江苏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小分支,进一步与来自我国其他12个省(市)、韩国、哥斯达黎加和澳大利亚的分离物形成一个分支.[结论]侵染海南番茄的TYLCV可能来自我国大陆的番茄等种苗和烟粉虱带毒传入,也有可能来自墨西哥和美国等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86.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鹅类养殖业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随着规模的增大,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染病相对应的也会越来越多,而这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鹅副黏病毒病。该病又叫“鹅类新城疫”,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该病会导致鹅类发生腹泻、呼吸困难、神经症状、肠道黏膜出血等症状,在鹅的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生,又以幼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类疾病最早于1997年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而后陆续蔓延至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鹅类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7.
小反刍兽疫又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动物,在我国属于一类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发热、腹泻、口腔黏膜糜烂、流泪和肺炎。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曾在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多地暴发疫情,导致大量羊死亡淘汰。但是很多人对该病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反刍兽疫及其防控策略进行简述,以期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
为验证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对鸽子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对试制的5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分别在3家规模化养鸽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幼龄鸽、青年鸽和种鸽免疫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并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水平,免疫后180 d对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川沙株的攻毒保护率在90%以上。试验效果证明,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9.
Potyvirus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是最大的植物病毒属,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外壳蛋白(Coat Protein简称CP)是Potyvirus属病毒中相对较稳定、功能较复杂的编码蛋白,涉及到病毒传播、运动、抗性及症状表达。本文详细分析了外壳蛋白的功能,包括参与病毒的蚜传、参与病毒的长距离运动和胞间运动、参与植物病毒病防治和参与病毒症状表达。对病毒蛋白功能的研究为该属病毒的研究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对Potyvirus侵染机制及抗病机理研究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0.
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 (ST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侵染番茄的病毒, 通常与多种病毒复合侵染, 可能与番茄的褪绿、黄化、衰退、果实变小等症状相关。该病毒最早在1984年发现, 并于2005年命名。我国首先于2015年在山东寿光发现。最近, 我们在山东和北京市多地的番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该病毒, 并通过检测发现国内一些主要品种番茄种子的STV携带率达40%。STV基因组为一条双链RNA, 隶属Amalgaviridae科Amalgavirus属, 是严格种传病毒, 不能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和嫁接传播。鉴于STV的潜在危害以及与其他病毒高度复合侵染造成的严重损失, 本文介绍了STV检测方法, 并提出应开展对主栽品种的种子检测和针对性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