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椰糠、蚯蚓粪复合基质对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茄幼苗为供试材料,以草炭、蛭石体积比为2∶1的基质为对照,研究椰糠、蚯蚓粪不同配比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茄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蚯蚓粪的基质其容重、通气孔隙度、pH值、EC值提高,基质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降低;随蚯蚓粪添加比例升高,茄出苗率呈下降趋势,全椰糠基质的茄出苗率相对最高;当椰糠∶蚯蚓粪=2∶1时,茄幼苗根系生长相对较好,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相对最大,而丙二醛含量相对最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叶绿素含量相对最高。因此,椰糠∶蚯蚓粪=2∶1的基质比较适合茄穴盘育苗,在生产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灌淤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土壤。了解灌淤土上作物产量的变化,及其对长期施肥的响应,以及灌淤土生产力的变化与其氮磷钾含量的关系,为西北地区作物增产和灌淤土培肥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988到2004年间,在宁夏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和新疆和田市典型灌淤土区域陆续建立了7个国家耕地质量监测点。2016年,利用时间趋势分析法,探讨了作物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长期不施肥和常规施肥条件下,玉米、小麦和水稻产量、产量变异系数、可持续性指数、增产率及地力贡献指数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增产率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结果】 灌淤土上小麦产量随时间呈现递增的趋势,在2004年达到最高 (7.58 t/hm2),之后保持稳定,2016年约为初始年产量的3倍;玉米产量随时间一直呈递增趋势,2016年平均产量为9.8 t/hm2,约为初始年的两倍;水稻产量近年来变化不大。与不施肥相比,常规施肥下小麦、玉米 (28年间) 和水稻 (8年间) 分别平均增产3.43倍、3.20倍和1.21倍,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分别提高了18.8%、148%和13.9%。监测以来,小麦和玉米农田的地力贡献指数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显著。水田的地力贡献指数以每年0.0125的速率增加。28年间,常规施肥使土壤全氮含量从0.4 g/kg提高到1.1 g/kg,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小麦与玉米的增产率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平均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9.8、16.8和27.4 kg/kg。 【结论】 灌淤土上常规施肥 (主要是氮肥)有效提高了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土壤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基本平稳。土壤肥力对玉米和小麦产量的贡献呈下降趋势,对水稻产量的贡献高且平稳。因此,灌淤土应在合理施用氮肥的同时,注重采取提升地力,实现作物的高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83.
通过设置白光、红光、蓝光和红蓝混合光(红光∶蓝光=1∶1)4组光源,研究不同发光二极管(LED)光质对菠菜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光质对菠菜生长形态的影响不同,红光促进茎的伸长,抑制茎增粗,蓝光则相反;红蓝混合光能提高株高、茎粗和叶面积,促进叶片的生长发育.(2)红光促进菠菜地上部生长,抑制地下部生长;蓝光和红蓝混合光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蓝光对地下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红蓝混合光;红蓝混合光处理的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较平衡,根冠比适宜.(3)红蓝混合光能促进菠菜叶片叶绿素的合成,而红、蓝单色光则相反,蓝光和红蓝混合光均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红蓝混合光处理下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最高,光系统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变化稳定,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最小,说明菠菜对红蓝混合光光能的有效利用率高.综上所述,菠菜对红蓝混合光的光能利用率高,地上部生长最好,提高产量,维持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平衡.  相似文献   
84.
科学合理地测算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是为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汪清县9个乡镇为评价单元,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理论潜力,并选取整治意愿、整治能力和景观细碎化因素,构建腾退潜力综合修正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综合修正。然后综合考虑自然、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宜性评价,基于ArcGIS 10.2软件平台生成Voronoi图,测算汪清县各乡镇新增耕地潜力和新增耕地系数,最后以新增耕地潜力作为潜力分级标准,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整治潜力划分为4个级别。结果表明:(1)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Voronoi图的Cv值为134.82%,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群性;(2)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为265.06 hm2,新增耕地系数为6.33%;(3)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15~0.65之间,东光镇综合修正系数最高,为0.65,天桥岭镇最低,为0.15;(4)建议将Ⅰ级和Ⅱ级潜力区作为整治重点区域,实施重点挖潜,合理有序地推进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85.
水土比、pH和有机质对沉积物吸附四环素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更深入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迁移过程中受沉积物吸附影响的特征和规律,选取典型抗生素之四环素(TC)为代表,研究了不同水土比、pH及有机质对九龙江沉积物吸附TC的复合影响。通过在不同水土比条件下进行改变pH的吸附实验考察水土比和pH的复合影响,又以去除有机质前后的沉积物为吸附剂,在不同水土比、pH条件下对初始浓度范围为20~100 mg·L~(-1)的TC溶液进行等温平衡吸附试验,研究有机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沉积物吸附TC的影响。结果显示pH的影响规律为:沉积物对TC的吸附率总是在酸性条件(pH=3~5)下出现最大值,并且吸附率总体上会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水土比的影响规律为:水土比的变化会使达到最大吸附率的pH位点和最大吸附率值都发生改变,如:水土比为0.125和0.25时,吸附率在pH=3时达到最大,分别是96.8%和95.3%;水土比0.5时,达到最大吸附率的pH值为5,且最大吸附率值降低至82.82%。这可能是吸附方式由阳离子交换转变为离子交换和配位络合的综合作用导致的。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机质不是单一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是在TC形态和沉积物的主要吸附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其促进和抑制作用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为了更好地设计数据共享方案,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共享效果跟踪,以获取数据共享间的内在关联,针对当前数据共享跟踪中存在的运行时间长、结果准确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加权关联规则的数据共享效果跟踪方法.方法 构建数据共享的模糊关联规则,计算模糊关联支持度与置信度,据此对数据分类进行调整,并映射到多维子空间内.融合数据...  相似文献   
87.
为探索脲醛复合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以本地主推优质小麦品种“济麦44”为试验材料,研究脲醛复合肥不同底施和追施组合对小麦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脲醛复合肥料全部底施的处理,小麦前期生长快、分蘖多,但后期生长不足,成熟略早,抗倒伏能力中等,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底施脲醛复合肥+追施尿素的处理,小麦抗倒伏能力差,产量和经济效益居中;底施脲醛复合肥+追施脲醛复合肥的处理,小麦生长后期株高、茎粗、旗叶叶面积、SPAD值、千粒重和基部第二节机械强度较大,抗倒伏能力最强,产量和净收益最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调查不同LED光质处理下蕹菜白锈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分别设置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对照,CK)共4种LED光质,光照处理20 d后调查蕹菜白锈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并测定相关酶活性。[结果]各光质处理下蕹菜白锈病发病率均低于CK,其中蓝光处理效果最佳。蓝光处理下蕹菜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茎各部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绿光处理下蕹菜茎上部及根的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及根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分析表明,蕹菜叶PAL活性与发病率呈正相关,茎中部PAL活性与发病率呈负相关。[结论]相比其他光质,蓝光可显著提高蕹菜叶的PAL活性及茎各部位的SOD活性,并显著降低蕹菜白锈病的发病率,延缓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89.
膜联蛋白(annexins)是一类进化保守的多基因家族蛋白,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能通过Ca2+与膜磷脂的结合参与胁迫相关的多种生物学过程。早期对膜联蛋白的研究多集中于脊椎动物,对植物膜联蛋白的认识开始于番茄。关于豆科植物尤其是牧草中膜联蛋白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分析了蒺藜苜蓿膜联蛋白与饲草紫花苜蓿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研究了蒺藜苜蓿膜联蛋白基因MtANN2的表达模式,进一步利用拟南芥同源基因的突变体阐明了MtANN2在根系发育和盐胁迫中的功能。RT-qPCR结果显示,MtANN2在根中高丰度表达,且表达水平受NaCl诱导。RNA原位杂交表明MtANN2特异表达于幼苗侧根原基。拟南芥同源基因AtANN2的T-DNA插入突变体植株弱小、侧根数少、根鲜重低,且对盐(100 mmol·L-1)处理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超表达MtANN2atann2后转基因植株的侧根数介于野生型与突变体之间,根鲜重接近野生型,表明MtANN2能在一定程度上互补该突变体的表型缺陷。在盐处理下,该转基因株系的发芽率和长势均恢复到类似野生型的水平。以上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表明,蒺藜苜蓿膜联蛋白MtANN2参与植物根系生长及盐胁迫响应,高水平表达该基因能够改善植物的耐盐性。本研究为紫花苜蓿耐盐分子育种提供了备选基因。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液体硅肥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济麦229为试验材料,在浇水和不浇水2种条件下开展了液体硅肥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浇水与否,施用液体硅肥均可以增强小麦植株基部节间强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增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且干旱情况下提高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