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805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10篇
  63篇
综合类   50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半干旱地区杨树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杨树人工林丰产栽培技术进行8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m×2m小区蓄积最高,4m×4m小区蓄积连年增长量最高;含碳酸盐黑钙土的干旱地区施磷肥最好;整地深度50~60cm为宜;最佳组合为每穴施磷肥150g、4m×2m密度、整地50~60cm。  相似文献   
82.
人工林场杨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生长在 3种长江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4m ,4m× 5m ,5m× 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cv.I -72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P .deltiodescv.I-63 51 )和 69杨 (P .deltoidescv.I-69 55) ,以下简称 72杨 ,63杨 ,69杨 ]为对象 ,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生长培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品系对滩地杨树木材材性有较大的影响。安徽新洲洲滩和湖北黄洲江滩上生长的 63杨 ,湖南沅江湖滩上生长的 72杨纤维长度最长 ,微纤丝角最小 ,导管比量最大 ,方差分析表明 :72、63、69杨微纤丝角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 ( 2 )滩地类型对72、63、69杨木材材性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 :63杨、69杨微纤丝角、基本密度、抗弯强度和干缩率差异显著 ,说明 63杨和 69杨受滩地类型影响较大。 ( 3)栽植密度对 72、63、69杨木材材性的影响因材性指标的不同而不同。对 72、63、69杨来讲 ,栽植密度越大 ,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增大 ,纤维长度、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都减小 ,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也越小。方差分析表明 ,72杨和 69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大 ,63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3.
将筛选出的JP15、JP13和JP7共3个杨树无性系进行育苗试验,结果看出:①3个杨树无性系其生长期均比对照长1~2个月;②扦插成活率除JP7较差外、JP15与JP13均高于对照,达95%以上;③在育苗密度上,以40cm×60cm为最好,不仅苗木整齐,且壮苗合格率达80%以上。在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杨树快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4.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长江流域杨树人工林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与杨树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关,夜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与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全年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数值波动在-2~2 mg.m-2.s-1之间。生长季NEE的变化特点为:早上7点开始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吸收CO2,到午时(11:00—13:00)NEE的值较为稳定,日落(18:30—19:00)开始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占主导,而晚上NEE的值变化不大。CO2的最大吸收出现在早上10点左右。NEE同时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节(4-9月)NEE多为负值,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对CO2的吸收,而在非生长季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的6月碳固定能力弱于生长季的其他月份,原因是长期降雨导致土壤呼吸加剧和水淹的生理胁迫导致杨树呼吸作用加剧。2006年全年NEE为-579 g.m-2,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85.
A Review of Fine Root Dynamics in Populus Plant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oduction of native and hybridized varieties of Populus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temperate regions as an alternative to agricultural crops and an additional wood source, while acting as a potential carbon (C) sink to offset emissions of fossil fuel-based greenhouse gases. Research of root system dynamics in Populus species is expanding,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role of fine roots (FR) is incomplete. The study objective, therefore, was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regarding FR production, mortality and longevity in Populus, and evaluate the magnitud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FR fraction to C sequestration. FRs, conventionally defined as less than 2 mm in diameter and responsible for water and nutrient uptake, ar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tree. Populus FRs are relatively short-lived, with reported lifespans ranging from 30 to 300 days, depending on root diameter, tree species and age, and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Standing FR biomass fluctuates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Fine root production generally peaks in mid-summer, and ranges between 1.0 and 5.0 mg ha−1 yr−1, while FR mortality has less seasonal amplitude.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dynamics in Populus are highly plastic in response to soi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although opposing conclusions have been proposed, research suggests soil moisture and nitrogen to be most important. Results from the literature indicate annual FR turnover to the soil C pool may be small (0.2–1.6 mg C ha−1 yr−1), but substantial in maintaining or enhancing C levels in natural and managed stands of Populus.  相似文献   
86.
杨树嫁接苗生长量与伐根直径及嫁接株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杨树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量与伐根直径及嫁接株数的关系 ,对杂交杨伐根嫁接冀秦 1号杨、冀秦 2号杨、冀秦 3号杨、山海关杨、加杨、 1- 2 14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接穗品种虽不同但同属黑杨派 ,其嫁接在相同伐根上的成活率及胸径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在本研究范围内 ,嫁接株数对嫁接苗的生长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而伐根直径及其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 ;伐根直径在 15~ 2 5cm时以嫁接 3株为宜 ,在 2 6~ 30cm时可嫁接 4株  相似文献   
87.
选取四种品牌四种厚度阻燃杨木胶合板,待其释放稳定(第28天),采用小型环境舱采集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牌阻燃杨木胶合板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量在50.14μg/m3 ~ 248.92μg/m3之间;各个板材VOCs释放量和检出物不完全相同,单个板材检出物种类最高为36种;芳香类和烃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之和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质量浓度的55.10%~85.72%;同时还捡出醛类、酮类和酯类等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过磷-氮-硼系阻燃剂处理的板材VOCs释放量比磷-氮系阻燃剂处理板材高;同种品牌阻燃杨木胶合板随厚度增加TVOC释放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8.
对20世纪末新引进到辽宁并经初选的12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通过无性系多点生长对比试验、室内外物候观测、对杨干象抗性评价和材性测试等,筛选出生长快、适应强的杨树新品种中辽1号杨,其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对照种辽宁杨、沙兰杨、荷兰3930杨和I-214杨14.8%~68.1%。其生长进程中高生长最快期是在5~6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3.6 m;胸径生长最快期是在3~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数值达到6.34 cm。而且干型好、材质优良,对杨干象有相对较强的抗性,可作为新品种在其适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杨树(Populu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林草复合系统中两种植物根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利用WinRHIZOTM对3 a生紫花苜蓿和7 a生杨树在单作和间作条件下0~60 cm土层中的根长密度(RLD)、平均根直径(ARD)和比根长(SRL)的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紫花苜蓿RLD降低了10.01%~54.29%,20~60 cm土壤中紫花苜蓿ARD降低了11.15%~37.30%, 间作苜蓿的SRL比单作苜蓿高10.52%~28.78%;间作增加了 0~40 cm土层中杨树ARD的20.36%~28.08%,增加了苜蓿种植区域0~20 cm土层中杨树RLD的15.51%~34.23%。杨树SRL受到的影响较小,仅在8月5日的0~20 cm 土层中测得单作和间作SRL存在差异,单作杨树SRL比间作杨树高14.46%。单作和间作苜蓿的最高产量均在第一次收获时期,间作降低了苜蓿的产量,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收获中产量分别降低了24.7%、30.9% 和 43.7%,与单作苜蓿相比,杨树/紫花苜蓿林草复合系统中苜蓿的总产量减少了31.2%。通过计算土地当量比,发现杨树与紫花苜蓿复合经营为杨树林带增加了额外来自紫花苜蓿的收入,能够提高系统41%的生产力。综上所述,林草复合系统中紫花苜蓿根系分布及生长受到了不利影响,而杨树根系受到了有利的影响。相比单作种植,林草复合系统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提高新疆地区防护林带生态和经济回报率的潜能。  相似文献   
90.
由于大部分养殖户或养殖场对杨树叶和松针可以作为饲料原料来合理利用的了解甚少,以致于榆林市杨树及松针资源在饲料行业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笔者通过对榆阳区西北风沙区2007年4、7、9、10月份(生长初期—落叶期)杨树叶和松针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样本的粗纤维随生长的进行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粗蛋白则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粗脂肪、粗灰分、钙、磷、有机物、无氮浸出物等成分均无明显规律性。同时,杨树叶在生长的过程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变化趋势明显,而松针的则变化相对平稳。通过笔者的研究可以为榆林市开发杨树和松针资源作为饲料原料来利用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并就杨树叶和松针做为榆林节粮饲料原料的利用方法上提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