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3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林业   131篇
农学   263篇
基础科学   48篇
  834篇
综合类   2220篇
农作物   241篇
水产渔业   514篇
畜牧兽医   1130篇
园艺   83篇
植物保护   35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着多种细菌,这些细菌对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生态意义,同时对其所携带病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细菌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新进展,从体内细菌常见种类、与宿主相互作用、对病原体影响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吸血节肢动物体内细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2.
不同补水方式下砂壤土渗滤系统对硝态氮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资源短缺的北京地区利用再生水回补城市河湖,一方面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地下水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该文采用100 cm砂壤土柱模拟(河湖岸底)土地渗滤系统,设置定水头淹水、交替淹水落干、定流速补水和侧向补水4种不同再生水回补方式,研究再生水中硝态氮(NO3-N)在土地渗滤系统中的去除效果和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在0.25~2.65 cm/d范围内时,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减小;侧向补水方式下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优,平均去除率高达96.1%.在定水头淹水和侧向补水方式下,系统对NO3-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土柱的上部,而交替淹水落干和定流速补水条件下,土柱中下部对NO3-N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主要取决于系统内部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土层中的反硝化细菌数量越大,该土层对NO3-N的去除率就越高.当水温在15~32℃范围内变化时,定水头淹水和交替淹水落干补水方式下,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与温度分别呈指数和幂函数关系.该研究表明土地渗滤系统可实现再生水的进一步净化处理,可为再生水安全回补河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and fructooligosaccharides (FOS) on growth performanc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of Arctic foxes (Alopex lagopus) during early growth period. Sixty male post-litter Arctic foxes with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of (1.16±0.15) kg and at the age of (45±3) day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4 groups with 3 replicates per group and 5 foxes per replicate. The foxes were fed the following diets, respectively: basal diet (control group), basal diet+3×109 CFU / kg LAB (LAB group), basal diet+5 g / kg FOS (FOS group) and basal diet+3×109 CFU / kg LAB+5 g / kg FOS (LAB+FOS group). 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30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 on the days 1 to 15, the diarrhea rate of foxes in the LAB group and LAB+FO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FOS group (P<0.05). On the days 16 to 30, the average daily gain of foxes in the LAB+FO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FOS group (P<0.05), 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LAB group (P>0.05); the diarrhea rate of foxes in the LAB+FO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FOS group (P<0.05), 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LAB group (P>0.05); compared with the FOS group, the feed to gain ratio of foxes in the LAB+FO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2) The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of foxes in the LAB + FO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FOS group (P < 0.05), 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LAB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itrogen intake, fecal nitrogen, urine nitrogen, nitrogen deposition, net protein utilization and protein biological value among all groups (P>0.05). 3) Serum total protein (TP) content of foxes in the LAB+FO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OS group (P<0.05), 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group and LAB group (P>0.05). Serum albumin (ALB) content of foxes in the LA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FOS group (P<0.05), 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LAB+ FOS group (P>0.05). Serum urea nitrogen (UN) content of foxes in the LAB+FO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 05). In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supplementation of 3 × 109 CFU / kg LAB and 5 g / kg FOS in the diet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diarrhea rate, improve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improve body immune level,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Arctic foxes during early growth period. © 2023 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84.
摘要:以巴西蕉盆栽苗为试材,通过接种病原菌和灌根拮抗菌菌悬液等4个处理,探索不同的处理下香蕉苗防御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差异,从而探究生防菌抗病机理。结果表明:JKJ-23菌悬液处理香蕉苗CAT、PPO、SOD、POD活性明显提高,各处理最大峰值分别是对应时间对照的3.72、2.03、1.72、2.61倍;JKJ-23菌悬液能够很好的抑制病原菌对香蕉苗叶绿素的破坏;无论有无病原菌的存在,JKJ-23拮抗菌菌悬液能够明显地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85.
旨在对解淀粉芽孢杆菌GB58在水稻纹枯病上的盆栽防治效果和最佳菌剂载体进行研究,明确其应用前景。采用盆栽试验测定GB58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斑高率和在水稻上的定殖能力,测定GB58在菌剂固定载体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稳定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GB58在水稻病株上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定殖数最大达到2.22×107 cfu/g。与喷施井冈霉素处理相比,GB58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在病害发生后20、40天分别显著提高了20%、24%。GB58在固体菌剂吸附载体的研究表明:结合菌体吸附量、存活率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有机载体吸附效果好于无机载体;同时综合考虑应用价值,选择玉米粉、有机肥为菌剂吸附载体较好。GB58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采用玉米粉和有机肥作为固体菌剂吸附载体,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与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6.
新疆核桃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促生菌群的构建提供菌株材料,通过对新疆核桃拮抗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出对核桃腐烂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能在其根际稳定定殖的优质高效菌株。从阿克苏、和田、喀什等新疆核桃主产区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拮抗菌30株,采用对峙试验法对其拮抗能力进行测定,选出拮抗菌14株。经耐利福平诱导后剩余7株。将其进行大田定殖试验后,最终筛选出7株拮抗菌。经16S r DNA鉴定,这7株拮抗菌属于3个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种属,且拮抗效果及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87.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实验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初始NH 4N浓度的生物滤池中生物膜上和水中的细菌数量及群落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成熟生物膜及水体样品中的异养菌、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培养计数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滤池初始氨氮浓度增大,除异养细菌数量逐渐下降外,生物膜上的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均高出水样3~4个数量级;同时对上述样品的16S rRN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及其序列同源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膜和水中都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同一初始氨氮浓度的滤池中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高于水中的。生物滤池中的细菌主要由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纲和变形菌门的α-、β-、γ-变形菌纲的15种细菌组成。生物膜上的优势菌包括奥雷氏菌属、湖饲养者菌属、泥滩杆菌属、沉积杆菌属、雷辛格氏菌属、冷蛇形菌属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等;水体中的优势菌则有明显差异,主要有蛋黄色杆菌属、Nautella,玫瑰杆菌属和一种硫氧化菌等。初始氨氮越高的滤池中,亚硝化单胞菌属的细菌在生物膜上所占比例越高,逐渐成为优势菌之一。实验证实,挂膜初期,提高水体中初始氨氮浓度,有利于硝化细菌的富集和固着,提高生物滤池的除氮效率。  相似文献   
88.
青贮饲料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共生体系,主要包括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乙酸菌、梭状芽饱杆菌等,其中以乳酸菌的数量和种类最多,也是在青贮饲料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着重介绍了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的种类、选作微生物青贮剂的乳酸菌需符合的条件,阐述了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的作用机制、添加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对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的未来发展趋势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同时需将现代基因工程、遗传工程技术引入乳酸菌微生物青贮剂,以开发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89.
由于DNA重组技术和蛋白组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外源基因表达技术备受关注。其在生物、食品、工业以及医学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原核生物细胞及真核生物细胞作为表达系统,进行目的基因序列的表达以生产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和生物酶制剂等是近年来发酵工业的新型领域。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是近年来研究和应用最广泛和最成熟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对近年来关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0.
利用纤维素琼脂选择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方法,从不同来源的土样中分离出2个菌株,测定了其纤维素酶活性、小麦秸秆降解能力,并对纤维素降解能力强的两个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两株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上均能形成透明水解圈,利用16S r RNA序列测序并分析Genbank中的同源性,结合形态和理化性质确定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Bacillus anthracis。在37℃,p H为7的条件下测定了纤维素酶活力,SC1-3和XR2-5-4分别为1.41和1.59。这两株37℃下经15 d后小麦秸秆失重率达19.92%和2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