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2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8年在温州瑞安塘下早稻1代二化螟上,进行了3种化学农药和2种生物农药对抗性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对二化螟防效最高的为5%阿维菌素乳油,每667 m2施用140 mL,防效达71.7%,化学农药的速效性显著高于生物农药。每667 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100 mL及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对二化螟防效较理想,为害稳定期保苗效果均高于85%,其中防效最佳的是每667 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 mL。但天敌种群影响试验显示,每667 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40 mL对蜘蛛种群影响较大,蜘蛛减少率达40.5%,因此面上推广推荐使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和每667 m2施用5%阿维菌素乳油100 mL。  相似文献   
72.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是稻田中鳞翅目害虫重要的卵期寄生型天敌,为了规范稻螟赤眼蜂放蜂期农药的安全使用,利用卵卡浸渍法处理蛹期稻螟赤眼蜂,通过稻螟赤眼蜂室内飞行装置和单雌寄生法评估了蛹期5种非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井冈霉素、三唑酮、吡蚜酮、印楝素、毒死蜱对稻螟赤眼蜂成蜂搜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搜寻能力结果显示,在毒死蜱处理后稻螟赤眼蜂失去搜寻能力,三唑酮、吡蚜酮和印楝素处理对稻螟赤眼蜂的搜索行为无影响,但井冈霉素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飞行蜂比例为48.1%,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74.7%。寄生能力结果显示,毒死蜱处理对稻螟赤眼蜂高毒,能使稻螟赤眼蜂失去寄生能力;印楝素处理对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力和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影响;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吡蚜酮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力分别为22.2、25.3和24.7,显著低于对照的27.4、31.1和29.6,但对子代羽化率无显著作用。表明印楝素对稻螟赤眼蜂安全,可以推广使用;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吡蚜酮对稻螟赤眼蜂的搜索能力(仅井冈霉素)和寄生能力有显著的削弱作用,应谨慎使用;毒死蜱对稻螟赤眼蜂高毒,在稻螟赤眼蜂放蜂期应该禁用。  相似文献   
73.
在余杭灌溉水稻生产区内,大小麦、油菜、蚕豆为主要的冬季作物,水稻、棉花、大豆为要的夏季作物。稻田系统内杂草的种类繁多,有25科74种,并且在季节间具有较明显的动态变化。3月份杂草的种类数最多,达32种,之后随时间的推移物种数逐渐减少,至10月底达最低。就发生的数量看,禾本科、莎草科和菊科等9科杂草最为常见。由于季节变化和作物轮作等原因,5-6月、12月至翌年1月具有较低的植被覆盖率,而4-5月、8-9月的植被覆盖度最高。植被覆盖度与多样性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受到作物的生育期和农事操作的影响。水稻、大小麦和油菜等作物生境中的植被多样性和优势种数均低于附近的田埂和抛荒地。  相似文献   
74.
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茭白田中的蜘蛛Spider群落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对茭白田和蔬菜地,蚕豆地,小麦地,冬闲田,田梗和荒地等生境中的越冬蜘蛛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就茭白田对邻近稻田蛛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茭白田越冬蜘蛛种类有11科,31属,48种。在茭白田中越冬的蜘蛛密度是其它生境的4倍-40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茭白田蜘蛛的优势种,占总数的50%以上。茭白田可提高邻近稻田蛛量约30%。茭白田是蜘蛛尤其是拟水狼蛛在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的越冬场所和避难所,对保护稻田蜘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枸骨内生真菌抗菌代谢产物的鉴定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一株枸骨内生真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该真菌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正相硅胶和ODS-反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一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经红外、质谱和核磁分析,鉴定为:4β-乙酰基-12,13-环氧-9-单端孢霉烯(trichodermin),这是首次从哈茨木霉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出该化合物。Trichodermin对蕃茄早疫病和黄瓜立枯病病原菌的离体抑制活性EC50值分别为3.35和3.59 mg/L;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在 100 mg/L的剂量下对两种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7.8% 和98.1%,治疗效果为96.7%和97.3%。  相似文献   
76.
就"生物防治"、"标准防治"、"农民自防"和"不用农药"4种防治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和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不用农药的情况下,水稻害虫的发生为害严重,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低."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模式对水稻主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稻谷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接近,但"农民自防"模式中4代二化螟虫伤株率高,表明这种模式具有盲目性和风险性,可能是某些年份害虫暴发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民自防"模式用药量大、频次高,对生态环境和农药残留产生不利影响.以稻鸭共作和使用生物农药为基础的"生物防治"模式对水稻害虫有较好的防效,但显著低于"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模式,产量仅为"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模式的55.15和59.60,在防治效果和产量方面仍有提高的潜力,但其经济效益比"标准防治"模式和"农民自防"模式高出80~120元/667m2.研究表明,引导农民从"农民自防"模式转向"标准防治"是非常必要的,"生物防治"模式在有机稻生产中有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7.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比较研究了褐飞虱3个生物型对高温、饥饿、浸水和杀虫剂等逆境条件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35℃高温条件下生物型1若虫的抗性显著低于生物型2,而在常温和37.5℃以上高温下3个生物型的抗性无差异。22℃和26℃时生物型1雌成虫的耐饥力最强,生物型2最弱。在常温下3个生物型卵浸水1至3d后的孵化率无明显差异,但在35℃高温下浸水5d后,生物型1的卵孵化率明显降低。生物型1对甲胺磷的敏感性最高,而生物  相似文献   
78.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持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持抗性是根据鉴定圃内水稻品种在褐飞虱为害压下,感虫对照品种受害9级时1~5级的抗性品种的抗级保持期进行评定的。1997~1998年通过对449外水稻新品种(系)苗期抗褐飞虱鉴定,筛选出34个抗性品种和2个有望推广的感虫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持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持长(LD)、持中(MD)、持短(SD)和无持抗期级的分别有15,3,14,2个,其中成株期各持抗期级与苗期一致的分别有  相似文献   
79.
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甲胺磷和氧化乐果2种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这2种杀虫剂处理,共生菌数量均低于对照。低龄若虫经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处理后,其羽化后的短翅雌成虫共生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一般比对照减少50%以上,最低的仅为对照的19.42%,并且其共生菌数量随浓度的增高而减少。短翅雌成虫处理后,其共生菌的数量也比对照减少11.51%~33.36%,但不同的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用氧化乐里处理褐  相似文献   
80.
银杏叶粗提物对桃蚜种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银杏粗提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及其乳油制剂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银杏粗提物对桃蚜有较强的拒食作用,1.0%的浓度下拒食率达90.71%,拒食中浓度(AFC50)为0.4440%。对桃蚜有一定的毒杀作用,1.0%的浓度处理5d后成蚜的存活率为56.67%,若蚜更为敏感,处理1d后其存活率仅为16.67%。桃蚜在银杏叶提取物处理过的叶片上取食,其寿命显著缩短,生殖力显著下降,桃蚜种群数量受到明显的抑制,1.0%的浓度下,桃蚜的种群数量约为对照的30%。提取物的乳油制剂对桃蚜有较好的田间防效,药后7d,0.10%药液的防效达89.86%,其持效期约为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