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功能性稻米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概述了功能性稻米研究的意义,国际和国内研究开发的进展。  相似文献   
72.
超泰型优质香稻中健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健2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从Starbonnet/IR841组合中 ,通过微卫星标记、RVA、近红外线等稻米品质辅助选择技术选育的优质香型新品种 ,其亲本IR841是国际水稻所以泰国香米KDML105为亲本育成的香稻新品种。1999年在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地示范表现突出 ;2000年参加常德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同年12月通过湖南省常德市审定 ;2002年在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高桥村作一晚连片种植23.3hm2,经专家现场考察 ,表现出农艺性状整齐 ,熟期转色好 ,抗逆性较强等特点 ,在2002年气候出现异常的情况下 ,受害轻 ,结实正常 ,产量较高 ,田间抗病性较…  相似文献   
73.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测定稻米中脂肪含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精米粉脂肪含量化学分析值及其近红外反射光谱以建立分析精米中脂肪含量数学模型。选取3段谱区(6100~4250 cm-1;6100~5450 cm-1并4600~4250 cm-1;7500~5450 cm-1并4600~4250 cm-1)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直线扣除、乘性散射校正、矢量归一、一阶导数),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选择不同谱区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所建模型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证明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稻米脂肪含量的可行性。还阐述了如何对模型进行评价,并讨论了它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4.
土壤有毒重金属镉毒害及镉低积累型水稻筛选与改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培松 《中国稻米》2004,10(2):10-12
土壤中镉及对动植物的毒害作用据有关资料,1980年全国工业“三废”污染农田266.7万hm^2,1988年增加到666.7万hm^2,而1992年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000万hm^2,目前我国污灌总面积的45%土壤受到污染,每年损失粮食120亿kg。而镉、汞、铅、砷、铬这些重金属对人类和动植物具有强毒害作用,在某些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粳稻不同穗部籽粒的淀粉与垩白品质差异及分子机制。将稻穗籽粒按一次枝梗在主穗上的节点划分为稻穗上部、中部和下部籽粒,比较了嘉58等6个品种不同穗部籽粒成熟后的淀粉含量及垩白度等品质差异,同时测定了不同穗部籽粒灌浆期游离糖与淀粉含量,淀粉合成途径相关酶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除秀水134外,其余5个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下部;2个垩白度较高品种嘉58和中嘉8号则表现为上部籽粒垩白>下部>中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垩白度籽粒中淀粉粒的大小和形状差异显著,高垩白籽粒垩白部位淀粉粒普遍表现为半椭球形或其他曲面球形的形状,淀粉粒排布比较疏散,而低垩白籽粒对应部位的淀粉粒外形多为规则多面体,淀粉粒排布相对紧密。不同品种及部位籽粒在灌浆期内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较大,但蔗糖含量动态变化均为先下降后微微上升,葡萄糖和果糖则基本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淀粉合成相关催化酶中蔗糖转化酶(Invertase)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最为显著,其中, AGPase在整个灌浆期内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根据灌浆期水稻内源激素水平解析稻穗不同部位籽粒产量性状的差异。【方法】以相同环境下种植的嘉58等6个浙江省常规粳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将稻穗籽粒按一次枝梗在主穗上的节点划分为稻穗上部、中部和下部籽粒,测定了不同部位籽粒水杨酸(SA)、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和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及收获后籽粒千粒重、整精米率、长宽比、胶稠度和碱消值等相关性状。【结果】籽粒在灌浆期内0~35 d处于持续增重状态,且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花后35 d各品种不同部位籽粒生物量的变异系数为1.66%~10.26%,35 d以后不同部位籽粒生物量的差距逐渐缩小但仍有差异,籽粒成熟后千粒重仍表现为上部籽粒(25.08~33.88 g)>中部(24.04~32.49 g)>下部(23.46~31.78 g);不同部位间籽粒整精米率与长宽比略有差异,且千粒重与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89, P< 0.01),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 = -0.68, P< 0.01);在胶稠度、碱消值方面,品种间的差异显著大于部位间的差异;三种内源激素在不同部位籽粒中的差异均较为显著,且SA差异最为稳定,全周期不同部位间籽粒SA含量变异系数为0.59%~25.90%,ABA和IAA变异系数依次为1.35%~66.25%和0.16%~81.04%。不同部位SA含量在灌浆初期与末期正相反,前期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下部,末期却表现为下部籽粒>中部>上部。【结论】不同部位籽粒的内源激素及产量等相关性状差异均较为显著,激素含量差异以SA最为稳定。SA与ABA和IAA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 =0.54, P < 0.05)和极显著正相关(r =0.59, P< 0.01),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r =-0.53, P < 0.05),其与长宽比和整精米率也分别为极显著负相关(r = -0.66, P < 0.01)和极显著正相关(r = 0.95, P < 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