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以纯化的猪脂肪细胞特异膜蛋白 (40 0 0 0 )为抗原免疫 BAL B/ c小鼠 ,制备了 2 A3、3 H7和 3 A6等 3株单克隆抗体 ,分别属于 Ig A、Ig M和 Ig G1亚类 ,其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 1∶ 1 6 0 0、1∶ 3 2 0 0和 1∶ 6 4 0 0。经 Western blotting鉴定 ,3株单抗均能与 4 0 0 0 0的抗原结合 ,且具有较强的抗原亲和力 ,亲和常数分别为 4 .86× 1 0 8、1 .86× 1 0 9和 2 .4 6× 1 0 9;对皮下脂肪细胞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经 Western blotting鉴定仅与猪和人脂肪细胞的 4 0 0 0 0膜蛋白发生特异反应 ,而与牛、羊、兔、鸡、鼠等动物的脂肪细胞膜蛋白均无交叉反应 ;能与滇玉、滇昆、滇陆、长撒、长白、DL Y、约长撒和撒坝等品种猪皮下脂肪细胞的 4 0 0 0 0膜蛋白发生特异反应 ,而与皮下脂肪细胞的其他膜蛋白无交叉反应 ;仅与长撒猪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细胞的 4 0 0 0 0膜蛋白发生特异反应 ,与心、肝、脾、肺、肾、肌肉、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细胞膜蛋白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2.
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1-186
农业旱灾脆弱性是涉及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承灾体3方面的复杂系统,其脆弱性程度决定了干旱灾害的生成和强度.科学评价农业旱灾脆弱性对防旱抗旱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德尔菲法的改进TOPSIS模型,对2006-2012年期间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贵州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3.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65-169
农业旱灾脆弱性刻画了农业系统应对旱灾过程中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的叠加效应,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干旱灾害的生成机制和受灾程度.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标体系,结合贵州农业旱灾的时序特征,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成功提取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3个公共因子,并对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演化趋势(2006-2012年)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贵州农业旱灾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74.
农田Cd和Hg污染的来源解析与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天津某郊区农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土壤及农产品中Cd和Hg的污染状况,运用指数法评估其污染风险,利用GIS空间模型和同位素比值法分析了Cd和Hg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并筛选出生物富集低且经济效益可观的作物种类,为通过种植结构调整降低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部分农田受到了Cd和Hg的污染,安全土壤点位分别占19%和46%,污染土壤中有较多点位属于警戒(36%和17%)和轻污染(26%和19%),处于重度污染的小于10%,该区域种植的农产品中Cd和Hg超标率分别为17%和37%。基于GIS的空间分布显示:Cd主要以点源形式进入土壤,移动性较大;Hg以面源污染为主,以残渣态为主要形态。运用同位素比值分析法得出:研究区内土壤Cd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弃物及灌溉水,农产品中Cd污染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Hg污染主要来自大气降尘、有机肥及灌溉水,农产品中Hg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土壤和大气降尘。不同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瓜果类蔬菜对Cd和Hg的富集系数最低,果实中这两种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水平以内。研究表明,利用不同植物吸收重金属有效性的差异,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可以在微污染农田中生产出安全农产品,为控制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明确灌溉时期和灌溉次数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胡麻产区节水灌溉提供参考。【方 法】设置 3 个生育期(枞型期、初花期和灌浆期)不同灌溉次数(各时期 1 次、以上任意 2 个时期各灌溉 1 次、 3 个时期均灌溉)的灌溉处理,评估不同时期、灌溉次数对胡麻产量、品质和抗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年 降雨量 220 mm 左右的干旱地区,灌溉对胡麻生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各灌溉处理比不灌溉对照增产 2.5%~75.1%; 单次灌溉处理平均产量为 1 321.5 kg/hm2 ,二次灌溉平均产量为 1 375.5 kg/hm2 ,三次灌溉平均产量为 1 870.5 kg/hm2 ,比对照(1 068.0 kg/hm2 )分别增产 23.7%、28.8% 和 75.1%;枞型期灌溉处理(含单次和多次灌溉)比 枞型期不灌溉处理均表现为植株更健壮、抗折力更高。各灌溉处理下胡麻粗脂肪和 α- 亚麻酸含量均低于不灌溉 对照,降幅分别为 2.22%~6.96% 和 0.21%~9.44%。【结论】从灌溉次数看,灌溉 3 次(枞型期、初花期和灌浆 期各灌 1 次)是该地区胡麻种植的有效灌溉措施,纯收益最高,比不灌溉增收 4 807.5 元 /hm2 ;从灌溉时期看, 枞型期灌 1 次的灌溉产投比最高、为 4.06,增产效益好,可达 3 次灌溉处理收益的 97%,可作为该地区节水灌 溉的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76.
化学药剂处理对蓖麻性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剂对蓖麻性别的影响,本试验以蓖麻两性系(E09004、E09009和E09002)和E09002单雌系为材料,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的GA3、NAA、乙烯利、6-BA和AgNO3对蓖麻雌雄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 GA3有利于蓖麻雌花的形成,250 mg/L GA3则有利于雄花的分化,前者表现为雌花率上升,后者表现为雌花率降低;NAA和6-BA使雌花率增加,出现了纯雌株;乙烯利有利于雄花的分化,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使两性株雄性化;AgNO3促雄效果明显,使两性株雄花率增加,单雌株出现少量雄花;同时试验还获得少数花性特殊(如全雄、纯雌)的材料。本研究为蓖麻的性别逆转诱导、单雌材料的繁殖及性别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南瓜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的一年生草本蔓性植物,起源于美洲大陆。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亚洲栽培面积最多,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2个南瓜主产国,其中中国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南瓜栽培种及野生近缘种共有27个,我国栽培的南瓜种主要有3个,即普通南瓜又称中国南瓜、笋瓜又称印度南瓜、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蓖麻花序特征、顶芽分化及内源IAA和ABA含量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雌花率及雌花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蓖麻雌花并非完全单性花,各品种(系)雌花均存在退化雄蕊痕迹,但其发生率不同,单雌后代品系明显高于品种材料。单雌花序与两性花序的雌花中均存在退化雄蕊,且无显著差异,但花序中下部与上部之间差异显著。顶芽石蜡切片观察表明:蓖麻在5叶期以前,其顶芽基本处于叶芽生长阶段;在6-9叶期,顶芽逐渐进入花芽分化、生长阶段,而此阶段,顶芽内源IAA、ABA含量变化也十分明显。不同性别花序和花的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IAA含量,单雌花序>雌花>两性花序>雄花;ABA含量,雄花显著高于雌花,但两性花序却明显低于单雌花序;IAA/ABA值,雌花>单雌花序>两性花序>雄花;说明IAA含量和IAA/ABA相对含量可能在花性分化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为创新苏子(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种质资源及为苏子辐射诱变育种提供技术参考,研究不同剂量60Co伽马射线(0、200、400、600和800Gy)照射条件下,兴仁花苏和山甲苏子种子的萌发率、田间出苗率和幼苗高度、活力指数以及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辐射对苏子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田间出苗率、幼苗高度、活力指数及相关生理指标都存在极显著影响。在800Gy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强,田间出苗率先缓慢下降后急剧下降,幼苗植株变矮,活力指标降低;而幼苗MDA含量、SOD活性及POD活力均随剂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兴仁花苏比山甲苏子对辐照更为敏感,其田间出苗率急剧下降时的剂量比后者低,其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MDA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受辐照影响均比山甲苏子明显,其理论半致死剂量和理论临界剂量也比后者低。10Gy/min剂量率下,兴仁花苏的半致死剂量和临界剂量分别为512.37Gy和570.80Gy,山甲苏子的则分别为679.74Gy和716.79Gy。  相似文献   
80.
为创新苏子(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种质资源及为苏子辐射诱变育种提供技术参考,研究了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0、200、400、600和800Gy)照射条件下,兴仁花苏和山甲苏子2种苏子种子的萌发率、田间出苗率和幼苗高度、活力指数以及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对苏子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田间出苗率、幼苗高度、活力指数及相关生理指标都存在极显著影响。在800Gy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强,田间出苗率先缓慢下降后急剧下降,幼苗植株变矮,活力指标降低;而幼苗MDA含量、SOD活性及POD 活力均随剂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兴仁花苏比山甲苏子对辐照更为敏感,其田间出苗率急剧下降时的剂量比后者低,其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MDA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受辐照影响均比山甲苏子明显,其理论半致死剂量和理论临界剂量也比后者低。 10Gy/min剂量率下,兴仁花苏的半致死剂量和临界剂量分别为512.37Gy和570.80Gy,山甲苏子的则分别为679.74Gy和716.79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