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5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8篇
  175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2002年5月,对东北农牧交错带内某草甸土壤、小尾寒羊主食的羊草、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含硒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带春季土壤中平均含硒量为111.80μkg/kg,羊草中平均含硒量为78.88 μg/kg;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平均含硒量为420.28μg/kg。据此认为,该交错带春季放牧小尾寒羊不会发生硒缺乏症和硒中毒痛。  相似文献   
72.
根据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县1970~200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30年来气候变化周期、趋势及其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的态势,并且都具有7年的准周期,预计在下一个周期平均气温可能会上升到7.88℃,而降水将减少到377.7mm.在温度升高而降水不变的情景下,温度每升高1℃草地生产潜力增加96.49kg/hm2·a;相反,在降水减少而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降水每减少1mm草地生产潜力减少5.06kg/hm2·a.  相似文献   
73.
利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13个站点20a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前期不同时段降水量(R)和参考作物蒸散量(Eo)与春季实测底墒的关系,分别建立了不同生态气候经济类型地区0~50cm和0~20cm土层的底墒估算模型,并利用2001~2002年土壤湿度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预测准确率平均为91.1%。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以空间序列方法,从土壤和植被二个方面探讨了绿洲-荒漠交错带环境演变的过程,并从微观及宏观上对其演变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针对交错带在存在主要环境问题,探讨了该区域今后环境管理的重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75.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探讨性地将分为三类:(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2)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6.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 ,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 ,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 ,探讨性地将它分为三类 :( 1 )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 ;( 2 )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 ;( 3 )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 ,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7.
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土地整治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自然条件的特点和生产的实际出发,对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土地的整治模式与技术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提出这一地区沙漠化土地的整治必须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与农牧林业生产的实际相结合。在整治中开发,在开发中整治,才能达到既整治环境又发展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刘云飞  王文全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2139-2144
本研究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和田地区策勒绿洲外围荒漠交错带为典型研究区,基于涡度相关仪器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荒漠交错带下垫面植物生长季的蒸散特征及其对降水因素的响应,通过PT-Fi模型对下垫面的蒸散发组分加以区别分析。结果表明,观测区中,在研究时段内总蒸散量为276.44mm,土壤蒸散所占比例为47.4%,植被蒸腾所占比例为52.6%。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投入水平范围在6.7-253 kg·hm-2,极值间相差38倍;各县区农田氮素的投入结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跟当地化学氮肥施用习惯及农业种植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单位农田面积农作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9.11-96.75 kg·hm-2,空间上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县区农田氮素盈余量在-16-202 kg·hm-2,氮素亏缺与盈余情况并存;区内畜牧生产系统中外源饲料氮素投入差异较大,朔州市的山阴县外源饲料氮素投入高达0.94×104 t,而忻州的五寨、临汾的隰县、大宁和蒲县,则可以通过作物生产系统来满足畜牧生产系统的饲料需求,也充分反映了各县区畜牧业养殖规模和农牧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区内单位面积农田动物主产品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51-27.50 kg·hm-2,极差25.99 kg·hm-2,说明各县区畜牧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单位农田面积动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13 kg·hm-2的分布在区域北部朔州市的山阴、怀仁、大同等县区,表明这些县区畜牧生产系统中的氮素利用率较高;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尿氮素负荷较高(>50 kg·hm-2)的县区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显:一级区(>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北部,二级区(120-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南部和北部,三级区(<120 kg·hm-2)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今后应重点关注区域北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环境问题。【结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牧分离”是造成农牧生产系统氮素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今后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要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氮素资源,在养分投入上既要考虑化学氮肥和粪尿氮素的投入,还要兼顾来源于环境投入部分的氮素,更要注重和畜牧生产系统的耦合,以最小的环境代价生产更多的农牧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