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5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8篇
  175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1999年和2010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Fragstats 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分析了辽北农牧交错带11年间土地荒漠化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99—2010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呈减少趋势,减少了18 114.93 hm2,其中轻度荒漠化土地的减少对该时期荒漠化土地减少起主导作用;斑块数明显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有所增强,其中轻度荒漠化景观始终为研究区优势景观,中度荒漠化景观类型斑块形状趋于规整有连片趋势,重度荒漠化景观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52.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立地类型草本植物根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缓坡、陡坡、江心洲、人工岸坡4种典型立地类型,对主要优势草本植物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类型不同优势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差异性均显著。各立地类型不同优势草本植物根长、根表面积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不同优势草本植物根长度和表面积在陡坡和人工岸坡立地类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表面积在江心洲立地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最适合生长的立地类型是缓坡类型;白背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 L.)、土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最适合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陡坡类型;紫菀(Aster tatarian)、艾草(Artemisia argyi)最适合生长的立地类型是江心洲类型;葎草(Humulus scandens Merr.)最适合生长的立地类型是人工岸坡类型。  相似文献   
53.
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近年来漓江出现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等生态问题,研究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植被、土壤特性空间分异规律,旨在为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恢复、景观美化、典型湿地的保护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喀斯特地貌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水陆交错带4个典型梯度带植被与土壤调查,分析其分布及两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河岸梯度高程增加,植被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覆盖度呈现递增趋势,分别由0递增至9.500、1.742、0.774、0.786、0.673;土壤容重由1.065g/cm3先增加至1.352g/cm3,后下降至1.257g/cm3,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砂粒含量明显下降,粉黏粒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由25.522mg/kg先下降至15.634mg/kg,后增加至26.148mg/kg,呈现先减后增趋势;全氮质量分数由0.399g/kg增至0.556g/kg;有效磷质量分数由13.930mg/kg降低至4.685mg/kg。漓江水陆交错带喀斯特碱性土壤pH值与全氮含量相关系数为0.628,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含量相关系数为0.942,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覆盖度与土壤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全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含量、土壤容重、pH值、有效磷含量呈现负相关;研究结果还显示,全氮含量是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规范漓江沿岸居民行为和充分利用砾石河滩现有条件进行适当开发均有助于漓江水陆交错带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54.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蚀风蚀交错带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严重地区,该地区立地条件复杂,土壤质地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该文选取土壤质地为立地条件的主要参考因子,利用便携式CO2分析仪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立地条件下2种典型灌木(柠条和沙柳)土壤呼吸特征进行了连续2a的野外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灌木林地土壤呼吸之间的差异,阐明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柠条林地黄绵土土壤呼吸高于风沙土,相反,沙柳林地风沙土土壤呼吸高于黄绵土。每种灌木林地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呼吸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土壤呼吸速率的高峰值出现在7、8月份。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现显著指数函数关系,每种灌木林地黄绵土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高于风沙土,从而对土壤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5.
明确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特征对于草坡地生态系统磷素管理、空间分布和磷素流失预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本氏针茅坡地,分析了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沿坡面的分布特征,并且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磷素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揭示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坡位的降低,草坡地植物生物量、植物磷素含量和储量均逐渐增加,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坡上部和坡中部相近,且均低于坡底部;这些变量的变异系数均以坡底部最小。植物磷素含量和土壤全磷的变异系数由坡顶向下依次为34.25%、 25.98%、 10.02% 和 24.05%、 15.27%、 10.85%,表明坡底部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相对均匀。各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在3个分析尺度上均保持一致,植物生物量和土壤速效磷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土壤全磷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而植物磷素以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随分析尺度的增加,块金常数、块金效应逐渐增大。植物磷素含量在5、 10、 15 m 3个尺度上的块金常数和块金效应依次为0.010、 0.010、 0.011和7.9、 8.5、 8.9,即样点间的空间依赖性逐渐减弱,空间相关性减弱。这表明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在不同尺度上空间结构比较稳定,属中等或强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来源于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5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赵淑芬  陈志远 《华北农学报》2004,19(Z1):131-133
苜蓿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带重要的牧草之一.近年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治理中得到快速发展,但在生产中缺乏规范的苜蓿种植管理技术,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制定规范的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苜蓿栽培技术模式,是在林西县多年的苜蓿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该技术模式又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后形成此文.技术模式着重介绍了苜蓿品种的选择原则、播种要点、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  相似文献   
57.
该目的在于揭示长白山森林绍泽生态交错带群落的演替规律,以便为科学地保护和经营管理森林与湿地过渡带生物资源提供依据,选择本区典型的白桦沼泽生态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观测和建立经验回归模型的方法,研究群落群群种白桦生长过程和斑块动态、蒸腾排水作用的相关规律,预测白桦沼泽生态交错带演替进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群落建群白桦生长加快、年龄不断增大,林分个体着生的微域斑块 现三次式函数曲线增大,林分蒸腾排水作用按幂函数曲线增强,随着群落的发育,斑块不断扩大和生物排水作用的增强,白桦沼泽交错群落在50-60a内将会使交错带生境趋于中生化,并演替为森林。  相似文献   
58.
以水陆边际的生态规律为基础,结合生态园林和生态工程等理论和技术,探讨了在城市水系的滨水绿带和园林水体的建设中,应用生态驳岸工程和湿生水生植被营造重建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59.
晋西北农牧交错带饲用玉米种植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品种、播量二因素试验,在晋西北农牧交错带进行了饲用玉米种植利用研究。结果表明:饲用玉米植投入比地膜玉米低800元/hm^2,生物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分别比地膜玉米高750kg/hm^2和158kg/hm^2。大面积推广种植饲用玉米,即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又缓解了冬春季饲草短缺矛盾,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三元种植结构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农牧业高效、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0.
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是农业农村部2016年划定的北方农牧交错带重点区域。彰武县是辽宁省畜牧业养殖大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连续多年在50%以上,2018年主要畜种的饲养量分别达:肉牛42.4万头、奶牛5.8万头、肉羊178.0万只、生猪169.7万头、驴马等3.4万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