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3篇
  28篇
综合类   211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山莨菪碱提高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鲫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山莨菪碱作为佐剂在细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中的作用,将山莨菪碱和嗜水气单胞菌全菌灭活疫苗联合浸泡免疫异育银鲫,首次浸泡免疫7d后加强免疫1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2、4、7、11、14和21天脾脏中IgM、IL-1β、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的mRNA表达量,并在第21天进行同源菌株活菌攻击实验.结果显示,山莨菪碱组第4天IgM和IL-1 β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8.3和332.7;而无佐剂疫苗组第11天IgM和IL-1β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1和791.8.山莨菪碱组的补体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无佐剂组和对照组,且表达持续时间长.活菌攻击实验表明山莨菪碱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可达80.0%,显著高于无佐剂组的56.0%.结果表明,山莨菪碱与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共同浸泡免疫银鲫,可以增强脾脏中IgM、IL-1β、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基因表达,提高银鲫相对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灵仙通络方对C518大鼠膝关节退变软骨细胞增殖、Ⅱ型胶原(COL-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方法 选取C518 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株,随机分为中药组(灵仙通络方)、西药组(氨糖美辛)和对照组(氯化钠溶液),进行培养、诱导退变等处理,于给药后第 1、2、3 d,分别检测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不同浓度下对软骨细胞增殖、COL-Ⅱ及MMP-13表达的影响。结果 同一时间点的中药组、西药组不同浓度之间噻唑蓝(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MT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L-Ⅱ免疫组化染色中,中药组与西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染色指数χ2=16.26,df=2,P<0.01)。在 MMP-13 免疫组化染色中,对照组较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染色指数χ2=54.31,df=2,P<0.01)。结论 C518 大鼠膝关节退变软骨细胞经灵仙通络方干预后能够促进其增殖,调节COL-Ⅱ、MMP-13的表达,延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3.
为了建立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疫苗抗原含量的ELISA检测方法,制备了3株抗ISKNV主衣壳蛋白(MCP)的单克隆抗体,鉴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MCP纯化复性后,连续3次免疫BALB/c小鼠,然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过克隆、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ISKNV MC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F1、3D9和5B4,均为Ig G1亚型。间接ELISA实验表明,3株单抗可特异性识别ISKNV,与鳜弹状病毒、大鲵虹彩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将5F1株免疫小鼠后制备腹水,以重组MCP和ISKNV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为检测抗原,ELISA检测腹水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400。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5F1能够与ISKNV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初步确定5F1单抗株制备的腹水用于IFA的使用浓度为1∶200、Western Blotting的使用浓度为1∶1000。结果证实,成功制备了抗ISKNV MCP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ISKNV病毒粒子和MCP蛋白,为建立ISKNV疫苗抗原含量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是下丘脑弓状核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垂体细胞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GHRH基因5’侧翼启动子区域的活性和该区域中潜在的转录因子对GHRH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对该基因5’端启动子区域约1400 bp长度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预测顺式作用元件,获得了Oct-1、SP1、NF-1、C/EBPalp和C/EBP等多个潜在的调控GHRH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结合位点序列。在包括外显子1和内含子1的GHRH基因5’侧翼区两侧加入两个限制性酶切位点Xho I和Bam H I,对其进行改造,并将该片段插入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 DsRed2-1,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HRH1-RFP。同时,用不含有外显子1和内含子1的GHRH基因5’侧翼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HRH-RFP。将质粒pGHRH1-RFP和p GHRH-RFP转染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sum cyprinid,EPC)。经过48 h的培养,在pGHRH1-RFP转染的部分细胞中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又将pGHRH1-RFP或p GHRH-RFP质粒注射到斑马鱼(Danio rerio)一细胞或二细胞期的胚胎中,注射了pGHRH1-RFP的胚胎在受精后48 h约有22.5%能检测到有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受精后72 h约有29%的仔鱼检测到红色荧光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分离到的GHRH基因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基因表达的活性,且该基因的内含子1和外显子1是启动子的活性所必需的。另外,pGHRH1-RFP质粒注射的斑马鱼胚胎只能在胚胎和仔鱼的脊椎和肌肉中检测到RFP的表达,而在脑中没有检测到表达。推测扩增到的大口黑鲈GHRH启动子序列1407 bp(-1043 bp~362 bp)只是起到了驱动RFP脊椎和骨骼肌表达的作用,而不包括驱动在脑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本研究为GHRH基因功能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基于荧光定量PCR的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滴度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ORF007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了ISKN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CPE法对连续10倍稀释的ISKNV培养液的滴度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拷贝数。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测定的病毒拷贝数与CPE法测定的病毒滴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1.076x+0.545(R2=0.998 6),其中y为基因组拷贝数浓度的对数,x为病毒滴度TCID50的对数。研究表明,荧光定量PCR法可替代CPE法应用于ISKNV疫苗抗原的定量,大大缩短了疫苗制备的时间,为疫苗生产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6.
雌核发育草鱼的遗传结构分析和微卫星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卫星标记检测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纯合度的变化建立了雌核发育草鱼的鉴别技术。结果显示,8个位点共扩增出33个等位基因;在普通草鱼中,平均纯合度和PIC分别为0.203 1和0.552 8;在雌核发育群体中,则为0.716 1和0.357 2;2个群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873 3。其中,5个位点在雌核发育草鱼中纯合度明显提高,雌核发育草鱼在这5个位点的扩增总条带数为5~7个,普通草鱼则为8~10个,由此可100%区分2个草鱼群体。通过概率计算,理论鉴别概率达到99.92%。研究表明,雌核发育技术对草鱼的群体遗传结构改变较大,是快速建立纯系、固定优良性状的有效手段;根据群体遗传纯合度的改变、扩增条带数目差异,应用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简单、有效地区分雌核发育群体(或与之相似的高度近交群体)与普通群体。  相似文献   
77.
不同砧木嫁接对无籽西瓜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抗无籽10号’西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植物生理生化测定等方法, 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无籽西瓜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能提高无籽西瓜3个生长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C/N,且能提高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不同砧木嫁接无籽西瓜叶片POD、SOD、CAT和PPO活性以及MD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不同的嫁接组合表现有差异,其中以长葫1号为砧木的嫁接苗表现较为突出。叶片光合和抗性相关生理指标可以作为无籽西瓜砧木品种筛选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8.
以‘东湖早’和‘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分析比较其叶片营养状况,探讨枇杷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夏梢、秋梢、冬梢均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叶片全磷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春梢叶片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东湖早’枇杷夏梢叶片全钾含量显著低于‘早钟6号’,秋梢和冬梢叶片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2个品种氮的吸收高峰均在冬梢,磷和钾的吸收高峰均在春梢。  相似文献   
79.
桑树二倍体及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8份桑树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进行DNA遗传差异研究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SRAP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农桑8号、璜桑37号、湖桑197号、湖桑199号和国桑20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无差异,而育71-1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SRAP多态性最高,达到1.41%,所有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材料均聚在一起,不同材料间亲缘关系近的聚为一大类。说明不同桑树材料经秋水仙素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桑树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产生变异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积加效应造成DNA分子遗传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对不同品种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广西生产用桑树二倍体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沙2×伦109及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的种子为材料,采用50、100、200、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12或24 h后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提高,不同杂交组合桑种发芽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50、100、200 mg/kg赤霉素和乙烯利均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二倍体桑树品种的发芽率,而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浓度抑制桑种子发芽,说明过高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桑种生理生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100、200、500 mg/kg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种子24h的效果明显优于12 h,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在生产上可采用2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24h,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