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紫花芒、粤西1号、留香芒、青皮芒4个芒果品种的叶片厚度、叶片组织紧密度(CTR)等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并通过隶属函数来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大小。结果表明:4个芒果品种的叶片显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均达到显著性差异;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品种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粤西1号>留香芒>青皮芒>紫花芒。  相似文献   
72.
提早化控对高产花生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提早化控对高产花生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影响的生理基础,以花育2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清水(CK)和喷施多效唑(PBZ)处理,其中PBZ处理包括PBZ-1(主茎高25 cm喷施多效唑)、PBZ-2(主茎高30 cm喷施多效唑)、PBZ-3(主茎高35 cm喷施多效唑)3个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化控对高产花生植株性状、叶片生理特性、内源激素含量及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BZ处理通过抑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的合成显著降低了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和主茎绿叶数;通过促进玉米素核苷(ZR)的合成使分枝数显著增加,表现为化控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其中PBZ-1和PBZ-2处理在饱果期GA含量分别较CK降低30.60%和26.45%,IAA含量分别降低17.29%和14.98%,ZR含量分别增加18.10%和10.14%。PBZ-1和PBZ-2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了GA/ABA和IAA/ABA值及成熟期ZR/ABA值,进而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BZ-1处理使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23.69%、36.80%和44.88%,PBZ-2处理分别提高19.28%、28.70%和34.26%,促进了光合产物向荚果的转运与积累。PBZ-1和PBZ-2处理显著增加了单株结果数,从而使单位面积荚果产量显著增加,2个试验点PBZ-1处理平均较CK增产17.94%,PBZ-2处理平均增产12.74%。PBZ处理均降低了籽仁蛋白质、总氨基酸含量和亚油酸相对含量,显著提高了脂肪含量、油酸相对含量和O/L值,且均表现为化控时间越早差异越显著。综上,以油用为主的高产花生在保证足够的营养器官建成的前提下,化控时间越早其增产效果越显著,品质也最优。本研究结果为花生高产、优产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3.
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3种不同果壳类型油棕花粉在散粉后不同天数和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不同花期及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油棕的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散粉第1 d即具有活力,薄壳种、厚壳种和无壳种的花粉活力分别在散粉后第2、3、4 d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日变化特点:在同一开放状态下,除12:00和18:00时,3种类型油棕的花粉活力排序为:薄壳种>厚壳种>无壳种。柱头可授性的变化特点为:雌花开放的早期,具有较弱的柱头可授性,薄壳种和无壳种在第Ⅲ期可授性最强,第Ⅳ期开始减弱,厚壳种则是在第Ⅳ期达最强,柱头的可授性日变化排序为:8:00~10:00,无壳种>薄壳种>厚壳种,12:00~18:00则是厚壳种>薄壳种>无壳种。综上可知,3种果壳类型油棕的花粉应于散粉后的第2~4 d采集;无壳种和薄壳种的雌花在开花后第Ⅲ期的10:00授粉效果最佳,厚壳种则是开花后第Ⅳ期的16:00授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4.
以"湘花2008"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栽培方式下夏播花生Al、Mn、Cu养分吸收特性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覆膜+遮阳栽培提高花生不同时期叶和根中Al含量、根中Cu含量,但降低叶、果针中Cu含量,降幅分别为1.20%~17.12%、1.25%~24.95%。花针期、结荚期,覆膜+遮阳栽培降低茎、果针、荚果中Mn和Al含量,而结荚之后茎中的Cu含量降低0.35~0.67 mg/kg。覆膜+遮阳处理有利于花生促进对Al、Mn、Cu的吸收、积累,但不同元素在不同生育阶段积累规律存在差异。覆膜+遮阳栽培显著提高苗期植株Al和Cu的积累量(P0.05);成熟期显著提高Mn和Cu的积累量,分别提高23.34%、13.29%。随生育进程的递进,Al和Cu的分配中心逐渐向生殖器官转移,而Mn的分配中心一直在营养器官。从开花到成熟,覆膜+遮阳处理提高了叶、根的Al和Mn分配系数,但降低果针的Al、Mn、Cu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75.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土壤盐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为研究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研究区土壤盐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盐分类型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类型,其占比大于60.00%;土壤全盐量、Na~++K~+、Ca~(2+)、SO_4~(2-)和C1~-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0%,呈强变异性,HCO_3~-的变异系数大于90.00%,小于100.00%,呈中等变异性;Mg~(2+)在0~10与10~30 cm土壤层中分别呈强变异性与中等变异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32.85%与93.30%;(2)土壤全盐量与主要土壤盐分离子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全盐量相关性最强的土壤盐分离子为Na~++K~+,相关系数为0.99,相关性最低的土壤盐分离子为Mg~(2+),相关系数为0.37;(3)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全盐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未利用地(11.82 g·kg~(-1))林地(5.98 g·kg~(-1))草地(4.89 g·kg~(-1))耕地(2.50 g·kg~(-1)),土壤全盐量变异系数依次为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变异系数最大为176.31%,变异系数最小为87.97%;(4)土壤盐分状况的特征因子为Na~++K~+、HCO_3~-、SO_4~(2-),其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Y=0.09(HCO_3~-)+0.30(Cl~-)+0.10(SO_4~(2-))+0.17(Ca~(2+))+0.18(Mg~(2+))+0.09(Na~++K~+),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0.58,变异系数为122.00%,呈强变异性。  相似文献   
76.
以博斯腾湖滨湖绿洲为研究区,在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方法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表层土壤全盐量和盐分离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盐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全盐量在0~30cm不同层间呈T分布,土壤盐分表聚强烈;表层土壤中可溶性盐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表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以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化土为主,土壤盐分的特征因子是Na++K+、Cl-、SO42-、Mg2+、Ca2+;在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全盐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裸地、香蒲地、柽柳地、耕地、林地,其大小分别为3.563、3.085、3.000、2.302、2.256g·kg-1。  相似文献   
77.
2018年自福建省疑似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病鸡中分离得到9株鸡滑液囊支原体,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筛选出的多重耐药株(MS HB)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福建地区鸡滑液囊支原体临床株对泰万菌素和泰妙菌素较为敏感,对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土霉素和替米考星敏感性次之,而对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最不敏感.多重耐药株(MS HB)基因组大小为766081 bp;GC含量为28.02%;共注释到1464个基因,其中,包括多个毒力基因和1个耐药基因(ermQ),与敏感标准株WVU1853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得出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鸡滑液囊支原体流行病学的认识,并可为该地区临床治疗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合理用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8.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但S1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相比无显著变化;S2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S3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S2和S3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S1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S2产量最高,增产8.1%,其次为S1,增产2.5%,S3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2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经济系数较低,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群体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万穴·hm~(-2)较为适宜,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79.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芦苇地为研究区,分析不同长势芦苇地土壤特征,建立土壤主要特征因子与芦苇长势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芦苇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与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土壤氧化还原电位(ORP)与pH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电导率具有明显表聚现象,在0~10cm土层中,盐分质量分数占0~50cm土壤盐分总量的58.08%,电导率占0~50cm总电导率的45.21%;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pH是影响芦苇长势的主要特征因子,芦苇株高和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H=0.01S3-0.27S2+1.15S-1.19,R2=0.88,芦苇生长最适盐分质量分数在3.80~4.40g/kg;芦苇数量与土壤pH间的回归方程为M=-196.71pH+1 741.80,R2=0.92,芦苇生长最适pH为7.80(F95%)。  相似文献   
80.
毛白杨历来是我国华北平原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其树形高大美观、生长快、抗性强、材质好,深受各地群众喜爱。然而,每到春暖花开之际,从杨花中飞出的大量白毛随风飘扬、铺天盖地,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一些人甚至产生过敏症状。如何在人们享受毛白杨绿荫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