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研究吲哚丁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以及金属螯合活性和还原力。结果表明,吲哚丁酸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与吲哚乙酸相当,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螯合力、还原能力均高于萘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而对Fe2+的络合能力与没食子酸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2.
Δ9硬脂酰-ACP脱氢酶(Δ9 stearoyl-ACP dehydrogenase,SAD)是植物中重要的脂肪酸脱氢酶,在调控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非洲油棕和杂交油棕为材料,在油棕果实油脂积累期,分别测定花后120、140、160 d 3个时期的脂肪酸组分;从油棕中克隆SAD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AD在2个油棕品种果实成熟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非洲油棕中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比例(55.76%~60.27%)显著高于杂交油棕(37.2%~45.43%),杂交油棕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比例(51.61%~56.92%)显著高于非洲油棕(35.54%~38.64%);鉴定了7个基因命名为:EgSAD1~EgSAD4OeSAD1~OeSAD3;EgSAD基因编码的肽链平均为41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3.41~45.92 kDa,等电点为5.99~7.13,蛋白不稳定指数为44.07~53.25,总平均亲水性为-0.496~-0.405。OeSAD基因编码的肽链平均为40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4.94~49.39 kDa,等电点为6.05~7.14,蛋白不稳定指数为43.44~44.61,总平均亲水性为-0.554~-0.489。多序列比对分析,油棕SAD基因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典型SAD特征的保守组氨酸富集区:EENRHG和DEKRHE。在SAD的启动子上鉴定出植物激素响应、逆境胁迫响应、光响应和逆境响应顺式作用元件。EgSADs在油棕果实成熟过程中呈上调表达趋势,EgSAD1EgSAD2在杂交油棕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非洲油棕,OeSADs在杂交油棕果实花后140 d中表达量最高,在杂交油棕的3个时期中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花后120 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花后120 d和160 d。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AD调控油棕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2018年自福建省疑似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病鸡中分离得到9株鸡滑液囊支原体,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筛选出的多重耐药株(MS HB)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福建地区鸡滑液囊支原体临床株对泰万菌素和泰妙菌素较为敏感,对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土霉素和替米考星敏感性次之,而对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最不敏感.多重耐药株(MS HB)基因组大小为766081 bp;GC含量为28.02%;共注释到1464个基因,其中,包括多个毒力基因和1个耐药基因(ermQ),与敏感标准株WVU1853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得出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鸡滑液囊支原体流行病学的认识,并可为该地区临床治疗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合理用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4.
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土壤盐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为研究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研究区土壤盐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盐分类型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类型,其占比大于60.00%;土壤全盐量、Na~++K~+、Ca~(2+)、SO_4~(2-)和C1~-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0%,呈强变异性,HCO_3~-的变异系数大于90.00%,小于100.00%,呈中等变异性;Mg~(2+)在0~10与10~30 cm土壤层中分别呈强变异性与中等变异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32.85%与93.30%;(2)土壤全盐量与主要土壤盐分离子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全盐量相关性最强的土壤盐分离子为Na~++K~+,相关系数为0.99,相关性最低的土壤盐分离子为Mg~(2+),相关系数为0.37;(3)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全盐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未利用地(11.82 g·kg~(-1))林地(5.98 g·kg~(-1))草地(4.89 g·kg~(-1))耕地(2.50 g·kg~(-1)),土壤全盐量变异系数依次为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变异系数最大为176.31%,变异系数最小为87.97%;(4)土壤盐分状况的特征因子为Na~++K~+、HCO_3~-、SO_4~(2-),其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Y=0.09(HCO_3~-)+0.30(Cl~-)+0.10(SO_4~(2-))+0.17(Ca~(2+))+0.18(Mg~(2+))+0.09(Na~++K~+),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0.58,变异系数为122.00%,呈强变异性。  相似文献   
65.
宋磊  姜德全  李新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80-10682
[目的]比较不同破壁方法对水蕨孢子破壁率的影响。[方法]运用温差-机械破壁法、乙醇浸泡-超声破壁法、纤维素酶法、乙醇浸泡-纤维素酶法以及乙醇浸泡-混合酶法对水蕨孢子进行破壁,分析不同破壁方法对水蕨孢子破壁率的影响。[结果]温差-机械破壁法的水蕨孢子破壁率最低。用pH值4.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添加5%纤维素酶处理后,水蕨孢子的破壁率为47.08%。用50%乙醇浸泡、添加5%纤维素酶、超声破碎30 min处理,破壁率最高,达到61.22%。采用乙醇浸泡-混合酶法破壁的水蕨孢子破壁率比只加纤维素酶要低。[结论]该研究对提取和分析水蕨孢子的化学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以博斯腾湖滨湖绿洲为研究区,在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方法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表层土壤全盐量和盐分离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盐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全盐量在0~30cm不同层间呈T分布,土壤盐分表聚强烈;表层土壤中可溶性盐阳离子以Na++K+和Ca2+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表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以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化土为主,土壤盐分的特征因子是Na++K+、Cl-、SO42-、Mg2+、Ca2+;在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全盐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裸地、香蒲地、柽柳地、耕地、林地,其大小分别为3.563、3.085、3.000、2.302、2.256g·kg-1。  相似文献   
67.
以15个芒果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芒果品种嫩叶的色彩值、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并对以上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红绿属性a值分别与b值、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8、0.649、0.675;b值与花青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水平,r为-0.761;叶绿素含量与b值、花青素含量均不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5份不同芒果品种可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留香、粤西一号、台农一号、黄象牙、蜜芒、五公祠、吕宋、白象牙;第二类包括金穗、桂香;第三类有四季、秋芒;第四类有爱文、金煌;第五类有红玉。此结果为依据芒果嫩叶颜色进行品种分类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68.
黔西南是我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本文选择贵州省西南部的兴义市作为研究区域,在野生果树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从种类、分布、多度、利用价值和野生果树的区系成分等方面,对该区野生果树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兴义市的野生果树有32科、45属、73种(含种下单位),其中种类较多的是蔷薇科(Rosaceae)和桑科(Moraceae),分别有20种和6种;野生果树种类在不同区域和垂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目前已经形成产业规模的有刺梨(Rosa roxburghii)、北枳椇(Hovenia dulcis)、仙人掌(Opuntia stricta var.dillenii)和胡桃(Juglans regia)等;在区系成分上,45个属可归于14个分布区类型(或变型).对野生果树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9.
研究巴西蕉幼苗在60 mmol/L NaCl人工模拟的盐胁迫0、4、8、12、24和48 h不同时间下,通过增加外源CaCl2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处理后,测定其叶片和根的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在NaCl胁迫过程中,叶片CaM含量在4、8、12 h显著增加而在24和48 h显著减少;根的CaM含量则是在4、12、24 h显著增加,在8 h显著降低。在NaCl胁迫中添加CaCl2处理能显著提高CaM含量,而在NaCl胁迫中添加EGTA处理能显著降低CaM含量。以上说明,通过  相似文献   
70.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但S1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相比无显著变化;S2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S3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S2和S3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S1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S2产量最高,增产8.1%,其次为S1,增产2.5%,S3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2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经济系数较低,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群体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万穴·hm~(-2)较为适宜,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