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75篇
园艺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体外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摘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普洱茶中的降糖降脂活性成分,以阐明其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并可为药物的开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方法]以降糖降脂活性为检测指标,对普洱茶的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先用95%乙醇对普洱茶进行浸提,再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等多次柱层析分离,以反相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为检测手段,对普洱茶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V-1、V-2。在高效液相色谱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后,结合其理化性质,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同时,研究了它们对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化合物V-1:C4H4N2O2,白色无定形粉末,mp300℃(温度未经校正);MS(APCI源负离子图谱):分子量112;IR光谱进行谱库检索对照,与尿嘧啶的光谱数据完全相同;最终确定该化合物为尿嘧啶(Uracil,U)。化合物V-2:C7H6O5,淡黄色粉末,mp:239~242℃,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丙酮及甘油;MS(APCI源负离子图谱):分子量170;IR光谱进行谱库检索对照,与没食子酸的光谱数据完全相同,与标准品没食子酸共薄层,其Rf值一致,与标准品没食子酸混合,其熔点不下降;最终确定该化合物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2个单体化合物没食子酸和尿嘧啶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影响表明,没食子酸比尿嘧啶的抑制作用强,在浓度为10mg/ml时其抑制率达63.76%,与分离纯化组分(SII-1)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相当(66.21%)。[结论]研究在对普洱茶活性成分分离中首次得到尿嘧啶。  相似文献   
72.
运用酶分析技术研究了茯砖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了添加诱发剂对茯砖茶发花中这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3种酶均存在于茯砖茶制造中,且在发花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添加诱发剂对发花中3种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益效应,并且改变了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及其活性,相应的同工酶提前出现,对改善茯砖茶的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大量试验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茯砖茶品质及风味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发花是茯砖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花期间,随着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生长繁殖,通过生化动力——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物化动力——环境热和微生物呼吸热,在一定水分参与的协同作用下,促使叶内生化成分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干燥工序在茯砖茶“菌花香”的形成中,起了进一步完善和定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普洱茶化学成分及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普洱茶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尿嘧啶和没食子酸,其中尿嘧啶为首次从普洱茶中获得。同时,研究了尿嘧啶和没食子酸对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对α-淀粉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结果可为普洱茶降糖降脂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5.
前言速溶茶的制造工艺在我国是一个新的领城。目前,世界生产速溶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西德、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综合各国工艺技术,致力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制率,增强香味和产品的冷溶度,讲究造型和色泽,使产品达到较为完善的水平;二是采用最新工艺和自动化生产流程,提高经济效益。速溶茶的制法,因原料不同分鲜叶提制和成品提制两种,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分真空冷冻  相似文献   
76.
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给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品种鉴定、亲子鉴定提供科学方法,通过对3个人工杂交组合的亲本及F1代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双亲的RAPD谱带能在其F1代中表现出来,表现率分别为94.90%,97.92%,98.64%,说明3个杂交单株是其亲本的真正后代,这也表明RAPD技术在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从3个杂交组合的RAPD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双亲的RAPD谱带在F1代出现分离现象,这一结果表明茶树是一个杂合体。  相似文献   
77.
香气提取方法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对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顶空吸附法(HSA法)和减压蒸馏萃取法(VDE法)提取绿茶香气后茶汤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气提取方法不同程度地影响绿茶和速溶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其中SDE法和HSA法的影响较大,SDE法引起儿茶素异构和降解,HSA法影响可溶性单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但VDE法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较小,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经SDE法提取香气后的茶汤已完全没有原休的滋味,其次是HSA法,而VDE法提取香气后的茶汤尚有茶的滋味。  相似文献   
78.
采用顶空吸附法研究速溶绿茶香气在加工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克服SDE法分析茶叶香气成分的局限性,采用顶空吸附法对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速溶绿茶香气在加工过程中逐步损失,其中提取工艺和浓缩工艺损失较严重,但不同香气类型和组分的损失程度存在一差异,干燥工艺后香气组分类的损失较总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79.
君山银针之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君山银针以形、色、香、味俱美著称于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传奇的起源、奇特的环境、奇巧的工艺、奇趣的“茶舞”、奇异的文化等五方面探讨了君山银针的神奇,深入剖析了君山茶文化,提倡以茶怡情,以茶修身,弘扬高洁、刚柔相济、求索奉献的君山银针精神。  相似文献   
80.
色谱法制备茶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施兆鹏 《茶叶科学》2004,24(4):283-287,275
本文对茶氨酸在制备色谱分离时其在反相C18色谱分离柱上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色谱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前沿分析法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表征,对其在不同超载方式和超载程度时的超载点进行定量表达;并研究在超载状态下茶氨酸的各分离参数的变化关系及其对分离操作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提高茶氨酸产率,以采用体积超载方式为好,并可采用峰宽对体积超载进行表征,当W增宽15%~20%时,表示色谱柱处于体积超载状态;为提高制备量,可采用较大颗粒的填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