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8篇
  免费   802篇
  国内免费   763篇
林业   2006篇
农学   1251篇
基础科学   268篇
  1409篇
综合类   8262篇
农作物   856篇
水产渔业   1230篇
畜牧兽医   2288篇
园艺   1713篇
植物保护   770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442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645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759篇
  2013年   785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991篇
  2010年   914篇
  2009年   848篇
  2008年   954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738篇
  2004年   1254篇
  2003年   1201篇
  2002年   814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绿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从形态特征、品种资源与栽培、选购与储藏、营养成分、药理作用、产品及食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2.
《土壤通报》2020,(1):1-8
对皖南铜陵、宣城两地典型第四纪红土剖面锆石的形态特征分析结果发现,铜陵、宣城两地:剖面自下而上,由以近距离搬运为代表的棱角、次棱角状锆石为主,向远距离搬运的次圆状、圆状锆石占比不断提高的近远源混合物源组成模式转变;锆石长宽值随深度发生变化,不同深度的锆石长宽比值离散程度差异较大,说明了红土物源发生了改变;不同深度,锆石的晶体形态组成也存在差异。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认为长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沉积物是红土的重要物质来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冷和冬季风加强,远源粉尘堆积对该区域的影响逐渐加大。红土剖面上部的锆石形态显示出远距离搬运特征,而剖面下部则具有近距离搬运特征。基于两剖面不同深度锆石形态特征的定量化分析结果,锆石形态特征对第四纪红土物源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3.
雨养烟叶种植田无机氮淋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烤烟种植下土壤氮淋溶与大田作物差异,评价烟田常规养分管理,探寻烟田无机氮淋溶的阻控策略。以贵州龙岗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5—2017年开展常规管理下烟田氮素淋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厩肥(NPK+M)、化肥+连作(NPK+L)、化肥+生物有机肥(NPK+BM)。结果表明,烟田全年无机氮淋溶量为3.62~6.08 kg/hm^2,氮肥净淋溶率为0.09%~3.29%。无机氮的淋溶损失主要发生在烤烟生长季,尤其是5—6月,其占总淋溶量的40.33%~65.86%。烟田淋溶液中氮素形态主要是有机态,无机氮的比例平均仅为29.83%,缓苗期和旺长期(5—6月)淋溶液中无机氮比例高于烤烟成熟期(7—8月),前者无机氮比例平均33.00%,后者其平均为26.67%。降雨是影响烟田淋溶损失的主要因素,无机氮淋溶量与月降雨量呈非线性相关。施用化肥导致无机氮淋溶显著升高,有机肥配施化肥降低了土壤溶液淋溶,降低了氮肥淋溶损失。与烤烟玉米轮作处理相比,烤烟连作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淋溶,使氮肥净淋溶率降低59.57%。综上,目前烤烟常规管理下,雨养农业区烟田无机氮淋溶强度不高,受降雨影响大,应注重有机无机配施降低无机氮淋溶,在养分管理中考虑如何降低有机氮淋溶,以提高氮素养分供应量。  相似文献   
74.
选择黄河口生态恢复前后的未恢复区(R0)、2007年恢复区(R2007)和2002年恢复区(R2002)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恢复工程对生长季湿地土壤无机硫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含量。相对于R0,R2002和R2007土壤中的水溶性硫(H2O—S)含量分别降低46.7%和44.7%,吸附性硫(Adsorbed—S)和盐酸可溶性硫(HCl—Soluble—S)含量分别增加0.4%,116.0%和50.1%,29.1%,而盐酸挥发性硫(HCl—Volatile—S)含量在R2002下降8.0%,在R2007增加19.7%。不同恢复阶段湿地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在生长季呈不同的变化特征,这一方面与不同湿地植物生长节律以及地上与地下之间的硫养分供给关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不同生态补水方式导致的环境因子,尤其是pH、EC和氮养分的变化有关。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的总无机硫(TIS)含量以及其占全硫(TS)含量的比例均呈降低趋势。湿地土壤的TIS储量整体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而这种降低主要取决于H2O—S、Adsorbed—S和HCl—Soluble—S的贡献,且以H2O—S占优(78%~80%)。研究发现,随着黄河口湿地的逐渐恢复以及每年冬季芦苇收割活动的进行,恢复湿地土壤中的无机硫养分逐渐趋于缺乏状态,长期来看将不利于维持湿地的稳定与健康。  相似文献   
75.
76.
连栽严重影响了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探讨连栽杉木林地土壤氮循环的障碍机理,以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天然次生林、1代和2代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了杉木连栽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氮素含量和土壤氮转化酶(土壤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天冬酰胺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核苷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2代杉木人工林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而其它土壤理化指标变化不显著;(2)土壤亚硝酸还原酶、蛋白酶及天冬酰胺酶活性随连栽代数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1代>2代>天然次生林,蛋白酶活性随着连栽代数增加而增加,天冬酰胺酶活性表现为天然次生林>2代>1代;(3)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微生物量氮(MB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NO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天冬酰胺酶活性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土壤全氮(TN)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7.
正负地形是黄土高原地貌形态表达的重要参数,也是现代沟谷侵蚀和发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流域形态发育的定量化描述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典型自然流域为基本单元,在沟谷发育明显的陕北-晋西-陇东地区选择86个样区,利用1:10000比例尺5m高分辨率DEM数据,提取样区内多视角刻画地貌形态的正负地形因子指标,并进行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与地理建模的方法,重点探讨正负地形因子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实现基于多因子的量化模型的构建,以揭示地形因子信息与流域沟谷发育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蚕食度(Y)与沟壑密度(X_1)、平均坡度差(X_2)及破碎度(X_3)能较好地刻画流域地貌发育形态,并存在着线性函数关系:Y=0.069*X_1-0.01*X_2+0.009*X_3+0.239,拟合度达0.868。该模拟方法在黄土地貌形态发育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是数字地形模拟与信息挖掘的一次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78.
利用改进的天顶静力延迟(ZHD)模型和本地化水汽权重平均温度(Ts)模型反演怀化地区GPS可降水量(GPS-PWV),并结合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资料分析了2017年怀化地区大气水汽变化及汛期14次暴雨以上降水过程的GPS-PWV演变特征。结果表明:GPS-PWV可较好反映怀化地区大气水汽的变化特征。怀化地区可降水量-气压(PWV-P)分布月变化特征明显,冬季PWV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小,降水发生时气压较夏季平均高14.75 hPa;春季PWV逐步增大,降水发生时气压较冬季有所降低;夏季PWV为全年最高,降水发生时气压则降至全年最低值;秋季PWV-P数据逐渐分散并向可降水量低值区移动,分布情况逐步趋近冬季。2017年汛期怀化地区14次强降水过程中PWV均高于各月均值,最大小时降水量与最大PWV存在较好对应关系;降水开始前,PWV出现较明显上升,且多伴随气压较明显下降,可为局地强降水短临预警提供较好参考。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解单宁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结构与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600尾初始体重为(21.43±1.3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在基础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以0(F0组,作为对照组)、0.05%(F1组)、0.10%(F2组)、0.15%(F3组)和0.20%(F4组)的水解单宁替代等量微晶纤维素,配制5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F2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0组(P0.05),饲料系数(FCR)则显著低于F0组(P0.05)。肥满度(CF)和存活率(SR)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F0组相比,F2和F3组血清和肝脏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脏过氧化氢酶(CAT)、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F0组相比,F1、F2、F3组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F3组的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Illumina MiSeq测序结果显示,添加水解单宁的各试验组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高于F0组。从门水平看,各组肠道菌群中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F0组相比,各试验组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的比例降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比例增加。主坐标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发现,F2和F3组的微生物群落较为接近,而与F0组差别较大。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0.10%~0.15%的水解单宁可提高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增强鱼体免疫及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组织结构,优化肠道菌群结构。以WGR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方程确定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水解单宁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相似文献   
80.
4个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实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蒙古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采集自辽宁凌源、河北围场、内蒙古科左后旗、辽宁阜新4个种源的蒙古栎种实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个不同种源的种实的单粒重、种粒长、种粒直径均具有显著差异,表明种实形态可以作为区分蒙古栎种源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