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4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观察发现,多核无隔膜的胞间菌丝上可产生多个吸器,形成于寄主细胞内的球形吸器体以管状的颈部与胞间菌丝细胞相连。吸器体壁和颈部壁仅由一层组成,颈部上端的壁外存在一染色较深的外套结构,吸器体内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但无细胞核的存在,吸器体外间质内分布有染色较深的物质。在寄主细胞原生质中,可观察到大量的管状结构,这些结构可相互联接,并可与吸器外间质沟通。位于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之间的孢子囊梗,以芽生的方式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通常呈串状排列。本文对入侵外套和吸器外间质内物质来源及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
小麦全蚀病生防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疆保护地蔬菜和棉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对小麦全蚀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结果发现,7个土样中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数有明显的差异,菌株数从1.0×104~1.0×105cfu/g。测定纯化得到的30株不同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试验,有12株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XG1的抑菌圈达到8.84mm。12株放线菌中有8株的发酵滤液对小麦全蚀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XC2,XA5和XF5的抑制效果达到8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A5对小麦全蚀病在幼苗茎基部症状的控制作用达到59.2%,且幼苗的根长、株高以及株鲜重、干重与发病对照相比都有所增长,其中XC2处理的幼苗最明显,根长、株高、根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0.3%,38%,36.8%和44%,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57.4%和38.5%,说明这几株放线菌对小麦全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3.
感染“中四”小麦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四”小麦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以小麦为母本,中间偃麦草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和后代连续选择,创造和培育出的系列新物种——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之一,其亲本为(克强×南大2419)/中间偃麦草//小麦,含有14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染色体组为AB-DX,并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其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突出、结实正常、抗逆性强,是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抗源。现已成为国内外小麦育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倍受国内外育种家和学者的重视。由于“中四”小麦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发生数次变异过程中,始终对小麦条锈菌已知的所有生…  相似文献   
74.
不同小麦品种组合条件下条锈病流行的时间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条锈病在小麦混合群体中的发展规律,采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混播条件下条锈病的流行动态。结果表明,混播群体中条锈病的病情和流行速率降低;在2~4个抗性小麦品种组合中,其混合效应随混合群体中小麦品种组合数目的增多而增强,当组分数目增加到5个时,混合效应不再继续增加;在小麦品种搭配上,以抗感搭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5.
洛夫林10小麦品种是我国近年来应用最多的抗病亲本材料,它被引入陇南后,于1979年开始发生抗锈性丧失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据考察,该品种的抗锈性丧失现象首先发生在山区,逐渐向平川地区发展。作者等自1983年5月至1984年7月,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对陇南地区洛夫林10品种抗锈性变异的发展情况和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1983年夏季在陇南以川道地区为主洛夫林10品种上已出现了在常温下能正常侵染的新菌系,暂定名为“洛10常温致病菌  相似文献   
76.
小麦品种洛夫林13是我国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抗源材料之一。它被引入陇南后,于1979年开始其抗条锈性发生变异,随后病情逐年加重。据作者调查,1984和1985年陇南洛夫林13田块已出现典型的高感植株。我国现有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对小麦洛夫林13均无致病性,为此作者于1982—1985年对洛夫林13上的条锈菌系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回接筛选,并对发现的洛夫林13菌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7.
基因组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生物学世纪,特别是在农业领域。随着遗传模式植物的利用,农业上重要生物的序列测定以及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结合使用促进了农业领域基因组学的发展。笔者就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在植物病理学学科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对深入了解植物-病原菌的互作关系,最终提高植物对有害生物的抗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中国小麦条锈菌4个流行小种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0条随机引物,对目前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优势菌系进行了RAPD片段的规模筛选,寻找到了条中31号、条中29号、条中23号、水源类型4个流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标记。此结果表明,通过寻找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片段,能够建立起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79.
洛夫林10抗条锈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的不同菌系接种小麦洛夫林_(10)后,接种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长因菌系——寄主组合不同而异。在抗病反应的组合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长十分显著。而在感病反应组合中,酶活性增长不显著。由此表明:洛夫林_(10)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迅速增长与其抗条锈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青叶锈病(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菌在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上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胞间菌丝呈丝状、单核或双核,单核胞间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细胞壁侵入寄主细胞形成吸器,吸器菌丝状。性孢子产生为环痕式产胞,锈孢子器疱状、锈孢子串生,具疣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