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粗唇(鱼危)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1.8-2.2 cm/尾的粗唇(鱼危)苗种,放养密度15-45尾/m~2,经驯化投喂饲料粗蛋白4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120 d养殖期,粗唇觥平均规格为126-213尾/kg。  相似文献   
72.
通过预备性试验,初步确定丁鱥在克虫王、硫酸铜、固体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福尔马林中48h内死亡0~100%时的浓度范围,然后按寇氏法(Karber)设计正式实验,求得5种药物对丁鱥鱼种的最低致死剂量浓度范围、中间忍受限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丁鱥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克虫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固体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73.
绿色健康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苗种、环境、饲料和病害向方面对健康水产养殖提出了一些主要技术。环境污染的加剧、饲料生产缺乏规范的行业管理、病原传播加快和爆发性病害的增加、药品的盲目使用、有害物质在产品的积累等都使产品的品味和质量下降,提倡“无公害”和“健康”养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4.
淡水白鲳学名为短盖巨脂鲤(Colossomabrachypo-mumCuvier),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1985年引进大陆养殖,现已成为我国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淡水鱼类之一。淡水白鲳在杭州及近郊地区每年投放养殖的大规格鱼种在数百万尾,当地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初投放鱼种(规格在33~62克/尾),每667米2投放1200尾左右,另混养部分鲢鳙和其它鱼种,在6月底7月初即可达500克左右规格上市,一般间隔10天左右轮捕1次,经2~3次的轮捕即可将其90%以上起捕上市,而此段时间正好是养殖鱼类的淡季,海水捕捞正处于禁渔期,故淡水白鲳的市场销量很大(其部分产品销…  相似文献   
75.
文论述黄尾密鲴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及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野生黄尾密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水温21.0~21.5℃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2、LRH—A3和DON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9~9.5h;采用人工授精,滑石粉脱粘,流水孵化,其催产率为91%~93%,受精率为63%~67%,孵化率为72%~73%,出膜时间为48~49h;采用豆浆法池塘培育25d后,平均全长达3.4cm,成活率57%。  相似文献   
76.
以池塘主养、河蟹塘不同密度混养、河道混养及其它品种池塘混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密鲴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密鲴鱼种投放密度为1200尾/667m2;河蟹塘混养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80尾、120尾、160尾和200尾;河道混养和其它品种池塘混养的密度分别为每667m240尾。通过投喂自行研制的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养池主体鱼平均单产为284.6kg/667m2,饲料系数为1.72,平均成活率93%,每667m2纯利超过2000元;黄尾密鲴作为河蟹塘混养品种时,平均起捕规格为0.25~0.35kg/尾,平均成活率为95%,经济效益良好。河道混养和其他品种池塘混养经济效益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77.
本文论述了圆吻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技术。结果表明:野生圆吻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注射混合催产剂在水温21.24℃时效应时间8.11h;采用人工授精、石膏粉脱粘、流水孵化可规模繁殖;鱼苗培育采用江浙传统的“豆浆法”;“夏花”鱼种经5个月左右的培育可养成32.2—36.4g尾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黄尾密鲴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肥满度指标,幼鱼显著低于亲鱼(P〈0.05);肌肉脂肪含量,幼鱼显著低于咸鱼和亲鱼(P〈0.05);肌肉灰分含量,幼鱼显著高于亲鱼(P〈0.05)。肌肉中的苏氨酸、亮氨酸、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成鱼阶段显著高于幼鱼阶段(P〈0.05);组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和酪氨酸含量成鱼和亲鱼阶段显著高于幼鱼阶段(P〈0.05);缬氨酸含量亲鱼阶段显著高于幼鱼阶段(P〈0.05);NH3亲鱼阶段显著高于幼鱼和咸鱼阶段(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及氨基酸总量咸鱼阶段显著高于幼鱼(P〈0.05);半必需氨基酸总量成鱼和亲鱼显著高于幼鱼(两者P〈0.05)。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差异。幼鱼肌肉中铁、锰、锌和铜四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成鱼和亲鱼肌肉中的含量(P〈0.01)。  相似文献   
79.
杂交鳢"杭鳢1号"是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珠江水系斑鳢为母本、钱塘江水系乌鳢为父本,通过杂交获得的杂交种F1,于2009年经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获得了新品种证书(品种编号:GS-02-003-2009)。"杭鳢1号"经苗种阶段人工驯  相似文献   
80.
以珠江群体斑鳢为母本,分别与钱塘江群体、微山湖群体、洞庭湖群体、鄱阳湖群体乌鳢为父本进行杂交,在繁殖性能及杂交F1生长和形态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繁殖性能上各杂交组合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催产率方面,斑鳢与洞庭湖群体乌鳢组合催产率最高,斑鳢与微山湖群体乌鳢组合及斑鳢与鄱阳湖群体乌鳢组合催产率较低;在F1生长方面,斑鳢与微山湖群体乌鳢群体组合优势显著,而斑鳢与钱塘江群体乌鳢组合、斑鳢与洞庭湖群体乌鳢组合、斑鳢与鄱阳湖群体乌鳢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