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池塘主养、混养及河道粗养几种模式研究三角鲂的养殖技术。主养的三角鲂鱼种投放密度为700尾/667m^2和1000尾/667m^2,混养和粗养的密度分别为50尾/667m^2和10尾/667m^2。通过投喂自行研制的配合饲料,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养池三角鲂平均单产为355.0kg/667m^2.饲料系数为1.68,平均成活率93%;混养池三角鲂的平均单产为41.0kg/667m^2,河道粗养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江淮丘陵池塘的养殖效果,2014年在面积为6000m2池塘内开展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同时在池塘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及滤食性的鲢鳙鱼,利用鲴鲢鳙生物学特性,达到生物控池塘水体水质之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7431.4kg、规格为878~924g、平均规格为894g、成活率96.2%,取得每667m2产760.7kg,成活率为96.2%,每667m2获利3012.6元,投入产出比1:1.37,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3.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推广河蟹、鳜鱼、中华鳖池塘高效混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河蟹平均成活率85%,只重160克,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65千克;鳜鱼平均成活率90%,尾重500克,每667平方米产量7.5千克;中华鳖平均成活率70%,只重500—600克,每平方米产量20千克以上。其混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完善周市镇虾蟹混养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效益,进行了河蟹与春秋二茬青虾混养、少量套养鲢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收获河蟹68 kg/667 m 2、青虾85.5 kg/667 m 2、鲢鱼58 kg/667 m2,实现经济效益6 495元/667 m2.该模式为周市镇虾蟹混养模式的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推广河蟹、鳜鱼、中华鳖池塘高效混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河蟹平均成活率85%,只重160克,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65千克;鳜鱼平均成活率90%,尾重500克,每667平方米产量7.5千克;中华鳖平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安徽省芜湖县河蟹主养池塘多品种套养技术,于2013年利用河蟹主养池塘套养青虾、鳜鱼、细鳞斜颌鲴等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池塘实施多品种套养,可有效利用蟹池中残饵、水草、腐殖质、底栖动物等丰富的天然饵料,且河蟹主养池塘增产达45%左右。经过近1年的套养试验,面积13.3 hm2的河蟹主养塘捕获河蟹、青虾等水产品总产量24 020 kg,平均产量1 806kg/hm2,总销售收入193.3万元,总利润103.4万元。  相似文献   

7.
2011年,利用3口池塘,面积分别为1 667、2 600、2 000 m2,主养黄颡鱼,放养的鱼种规格为17.5 g/尾,平均密度为12.72万尾/hm2,投喂黄颡鱼浮性专用饲料,采用微孔增氧和泼洒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试验自3月开始至11月干塘出鱼,结果表明:6#、7#和8#池塘产量分别为17 958.6、18 098.8、18 369.0 kg/hm2,商品规格均超过150 g/尾,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养殖总产量为11 373.2 kg,产值272 956.8元,扣除总成本194 069元,利润为78 887.8元,平均盈利125 878.1元/hm2。  相似文献   

8.
利用内蒙古正大饲料公司生产的082号鲫鱼配合饲料在呼和浩特市桃花乡渔场3口池塘进行了团头鲂的养殖试验,经过60d饲养,单养池塘平均规格达185g/尾,200g/尾;成活率分别为93%,94%;混养池塘平均规格达240g/尾,成活率达96%。  相似文献   

9.
翘嘴鲌、细鳞鲴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同时也是上海淀山湖水域的主要土著品种。因此,开展翘嘴鲌、细鳞鲴池塘生态混养,有利于上海建设环淀山湖地区的特种水产优势产业带。根据翘嘴鲌和细鳞鲴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推广翘嘴鲌、细鳞鲴池塘生态混养模式,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提升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并总结了翘嘴鲌、细鳞鲴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对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与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推广翘嘴鲌、细鳞鲴等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尾密鲴又名黄姑子,是鲤科鱼类中的一种中小型鱼类.在江河、湖泊、水库中该鱼可以自然繁殖,群体生殖能力强.由于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池塘和大水面增养殖的好品种.现就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一、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及雌雄鉴别:黄尾密鲴2冬龄即可达性成熟,一般体重在0.3公斤以上,可于每年的捕捞季节在江河湖泊内捕获繁殖用亲鱼.   黄尾密鲴在生殖季节,雌雄鱼都可出现追星,但分布不同.雌鱼主要分布在头部,而雄鱼周身都有,尤其头部、背鳍以前的背部、腹鳍基以前的腹部以及胸鳍上更为显著.   2.亲鱼培育:黄尾密鲴是以高等植物碎屑、硅藻和丝状藻为主食,也食少量的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亲鱼可单养、混养,单养以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0.5公斤个体300尾左右,混养以每667平方米放养100尾左右为宜.   亲鱼培育池在开春后每天每667平方米平均施放发酵粪肥50公斤,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之间.每天喂豆浆、豆渣或糠麸之类.每半月冲水1次.到繁殖季节都可达性成熟.黄尾密鲴比较急躁,为适应人工繁殖操作,减少死亡,每年秋、春应定期拉网几次.经过锻炼的亲鱼,在催产时遇到拉网,不会造成受惊跳跃受伤.   3.催产:催产季节,要求水温稳定在18℃以上,最适宜水温20~26℃.常用催产药物中以鲤鱼脑垂体PG和促黄体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的效果最好.雌鱼每尾剂量为PG2~3毫克;或LRH-A50~100微克.每尾注射液控制在0.5毫克.以进行腹腔注射为宜.采用一次注射法. 注射催产药物后,将亲鱼放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一次注射效应时间:水温18~20℃时为12小时,20~23℃时为9~10小时,23~29℃时为6~8小时.用LRH-A时效应时间相应推迟4~5小时.   4.孵化:黄尾密鲴为漂浮性卵,其孵化管理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孵化缸放卵密度以每百公斤水10~20万粒卵,孵化环道每立方米水80~100万粒为宜.   黄尾密鲴鱼苗体质娇嫩,需氧量高.在出苗过数时需要带水操作.   二、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方法同家鱼,每667平方米放养20万尾左右.经一个月培育一般可达3.3厘米左右,成活率60%左右.   黄尾密鲴鱼苗个体比家鱼苗小,易受大型水蚤的危害.因此,鱼苗下塘前不能过早施肥,以减少水蚤繁殖.水色嫩,小型浮游生物多,有适口饵料,有利于鱼苗生长.在鱼苗下塘前发现大型水蚤较多时,每立方米水用敌百虫(90%含量)0.05克全池泼洒杀灭.   黄尾密鲴鱼苗娇嫩,鳞片较松散,容易脱落,易被擦伤,出塘前要经过拉网锻炼.夏花出塘规格以在3.3厘米以上为好.   2.鱼种培育:采取单养或混养均可.方法同家鱼.单养每667平方米放养8000~10000尾,出塘规格达10厘米以上.与家鱼种混养时每667平方米放养500~1000尾,出塘规格达13~16.5厘米;每667平方米放2000尾,出塘规格10厘米左右.   ……  相似文献   

11.
侯冠军  江河  何吉祥  凌俊  段国庆  方国文  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92-9294,9372
在养蟹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及双季青虾,春季(2月中旬)每公顷投放800~1 000尾/kg的越冬青虾种15万尾,夏季(7月中旬)每公顷投放5 000~7 000尾/kg当年繁育青虾苗37.5万尾,3月中旬每公顷投放160~200只/kg的蟹种9 000~18 000只,6月上旬每公顷投放10~13 cm细鳞斜颌鲴鱼种450尾。翌年1月下旬干塘收获,平均每公顷产商品蟹912.0~939.0 kg和1 543.5~1 681.5 kg,细鳞斜颌鲴162.0~184.5 kg,青虾810.0~844.5 kg和994.5~1 026.0 kg,商品虾规格达4.6~6.1 cm,投入产出比为1:1.51~1:1.80。  相似文献   

12.
配养匙吻鲟的混养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匙吻鲟(Polydon spathula)替代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混养塘中的鳙鱼后,池塘水质变化和氮磷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匙吻鲟混养塘的水质指标如叶绿素a、透明度低于鳙鱼对照塘,而总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磷酸盐磷、总磷等一些指标的周年均值高于鳙鱼对照塘,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匙吻鲟混养塘之间,和对照混养塘之间的水质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匙吻鲟和鳙鱼的摄食选择差异及水体总固体悬浮物增加。试验发现,搭配放养适量低密度的匙吻鲟可提高混养塘的氮磷利用率,降低混养塘总饲料系数。初步探索出在混养塘中匙吻鲟的合理搭配密度为270尾/hm2。  相似文献   

13.
夏贤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124-124,141
试验池塘0.51hm2,平均水深1m,放养全长1.83cm鲤鱼种2437kg,平均规格122g/尾,鲢鳙鱼种972 kg,平均规格49g/尾,单产448.6 kg/667m2,成活率100%,鲤鱼饲料系数1.10,群体饲料体系数0.79,利润9858元,投入产出比:1∶1.75。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池塘单养、主养、混养淡白鲳当年苗种,池塘混养淡水白鲳冬片以及当年苗种进行强化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进行池塘养殖配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省的自然气候条件下,池塘混养大规格的淡白鲳鱼种,能增加池塘养殖品种,增产增收。池塘混养平均全长9.5厘米,体重为37克冬片鱼种,经四个多月的养殖个体增重倍数为34.7,成活率98%,亩净增产157.2公斤,亩增纯利1638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混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与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空间利用率及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供参考。【方法】在密度为1 000只/667m2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中混养不同密度(低密度600只/667m2、中密度900只/667m2、高密度1 200只/667m2)红螯螯虾,分析混养状态下红螯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结果】红螯螯虾混养密度600只/667m2、900只/667m2、1 200只/667m2的回捕率分别为83.58%、81.17%和73.04%,高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随混养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低中高3个混养密度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分别为55.27 g/只、45.47 g/只和31.82 g/只,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红螯螯虾平均产量分别为27.72 kg/667m2、33.22 kg/667m2和27.89 kg/667...  相似文献   

16.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推广河蟹、鳜鱼、中华鳖池塘高效混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河蟹平均成活率85%,只重160克,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65千克;鳜鱼平均成活率90%,尾重500克,每667平方米产量7.5千克;中华鳖平均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殖杂交太阳鱼,投喂粗蛋白为36%的配合饲料,9月份以后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出售120g以上的商品鱼。经试验主养太阳鱼商品平均规格达125g,平均产量545.1kg/667m^2。成活率95.5%,饲料系数1.67,养殖投入与产出比为1:2.92;在南美白对虾池混养太阳鱼,在不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太阳鱼产量84.6kg/667m^2。  相似文献   

18.
1 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生产模式 利用稻田或水生植物、水生蔬菜田块的优势 ,实行稻 /鱼 /蟹、稻 /鱼 /虾、稻 /鳝、稻 /鳅、稻 /鱼 /虾 /蟹苗种等多种形式的种养格局 ,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2 池塘或大水面套养“小品种”生产模式 在池塘或大水面的养殖塘口 ,在不影响主养品种的前提下 ,套养或设置网箱养殖泥鳅、黄鳝、鳜鱼、塘鳢等地方“小品种” ,尤其是塘中设置网箱养殖效果较佳。3 草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双当家”混养模式 利用天然河道多、水草丰富、畜禽养殖量大、有机肥料廉价的优势 ,发展草食性的草鱼和滤食性的鲢、鳙鱼 ,这…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池塘混养技术。2011年4月初向池塘内投放80~100 g/尾的大黄鱼,混养池塘投放4 000~5 000尾/hm~2,共投放4 500尾/hm~2,5月下旬投放规格为150~200只/kg的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投放30 000只/hm~2,共投放33 000只/hm~2,梭子蟹单养池塘60 000只/hm~2,共投放66 000只/hm~2。大黄鱼单养池塘投放8 000~10 000尾/hm~2,共投放9 000尾/hm~2;当年11月中下旬收获商品大黄鱼,大黄鱼单养池塘平均单产2 118.7~2 238.7 kg/hm~2,混养池塘1 329.6~1 460.3 kg/hm~2,存活率分别为76.2%和85.3%;9~11月收获商品梭子蟹,梭子蟹单养池塘的平均单产1 701.8~1 747.1 kg/hm~2,混养池塘的平均单产为1 253.5~1 314.3kg/hm~2,存活率分别为17.8%和21.3%。混养、大黄鱼单养、梭子蟹单养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3~1∶1.96、1∶1.69~1∶1.81、1∶1.57~1∶1.76。由此可见,大黄鱼与三疣梭子蟹的混养有助于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0.
鲫鱼是人们比较喜食的一个淡水鱼品种。目前鲫鱼养殖普遍采用混养搭配法,产量低、规格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笔者于2001~2002年在商丘市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池塘主养异育银鲫技术试验,试验面积1万m^2,经过2年养殖,共收获商品鱼12795kg,其中异育银鲫8955kg,平均出塘规格254g,平均每年净利润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