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00篇
  免费   3178篇
  国内免费   5276篇
林业   6293篇
农学   8274篇
基础科学   4333篇
  4835篇
综合类   48098篇
农作物   7163篇
水产渔业   2675篇
畜牧兽医   11271篇
园艺   9781篇
植物保护   2231篇
  2024年   436篇
  2023年   1618篇
  2022年   2274篇
  2021年   2120篇
  2020年   2339篇
  2019年   2605篇
  2018年   1699篇
  2017年   2477篇
  2016年   2854篇
  2015年   2972篇
  2014年   4437篇
  2013年   4863篇
  2012年   5765篇
  2011年   5713篇
  2010年   5176篇
  2009年   5373篇
  2008年   5194篇
  2007年   4799篇
  2006年   4147篇
  2005年   4773篇
  2004年   5211篇
  2003年   5494篇
  2002年   4555篇
  2001年   3932篇
  2000年   2693篇
  1999年   1579篇
  1998年   1601篇
  1997年   1334篇
  1996年   1313篇
  1995年   1121篇
  1994年   872篇
  1993年   581篇
  1992年   650篇
  1991年   655篇
  1990年   609篇
  1989年   494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66年   20篇
  1965年   16篇
  1957年   40篇
  195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瓜菜》2019,(12):64-67
为了明确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叶斑病病原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而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以蔬菜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重点实验室保存的明日叶叶斑病病原菌为材料,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并在室内对11种药剂进行筛选。链格孢(Altezaria alternata)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5℃;适宜pH范围为8~10;最佳氮源为酵母浸出物,最佳碳源为甘露醇;稀释1 000倍的60%苯醚甲环哩水分散粒剂和稀释2 000倍的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该病原菌抑制率达50%以上。综合以上结果,明日叶叶斑病病原菌适宜在弱碱性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下生长,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和苯甲嘧菌酯作为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72.
阳光玫瑰是跨时代的优良葡萄品种,邵阳市许多果园都种植了该品种,介绍了该品种在邵阳市地区种植的特征特性表现,以供生产做参考。  相似文献   
73.
采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影像资料、专家鉴定和分类统计等方法对方城县野生木本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方城县共有野生木本植物60科137属236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子植物56科131属229种;优势科有蔷薇科等13个科,含66属145种,优势属有悬钩子属等13个属,含65种;野生木本植物中有乔木121种、灌木85种、藤本25种、竹类5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共有18种。  相似文献   
74.
为了选择最适宜于甘肃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光温管理的方式,本文以2年生的"黄金芽"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单一棚膜(T1)、单一遮阳网(T2)、棚膜+遮阳网(T3)等3种不同的光温管理方式对"黄金芽"叶片光合生理学参数、叶绿素、叶片结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的影响,以无棚膜无遮阳网(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T2和T3的"黄金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T1和CK,且T1的"黄金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CK;没有遮荫处理的"黄金芽"第5叶的Pn最高,遮荫后"黄金芽"不同叶龄(第2叶~第6叶)的P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遮荫可以提高"黄金芽"叶片的淀粉含量;遮荫后"黄金芽"叶片的栅栏组织的层数增加且排列更整齐紧密。本试验基本表明T3是甘肃省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栽培光温管理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75.
海参识别是海参捕捞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前提和关键。海参生活环境复杂且海参体色随环境变化,为解决复杂多变环境下海参识别的难题,提出基于视觉图像和海参特性的水下海参识别算法。利用海参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海参刺颜色稳定呈黄绿色的特点,在图像预处理的基础上设计图像融合算法突出海参刺,然后通过边缘检测获取海参刺轮廓并计算轮廓质心坐标,进而通过椭圆拟合实现海参的识别。不同于已有的利用海参主干进行海参识别的方法,提出的基于直接最小二乘的海参刺质心椭圆拟合识别算法以海参刺的分割和椭圆拟合为途径,解决海参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引起的识别率降低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自然环境下的海参识别平均准确率为93.33%,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秧草营养丰富,利用价值高,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种植户的重视。简要介绍了秧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利用价值,并从秧草种子挑选及处理、选地及整地、播种期和种植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留种等方面阐述了秧草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7.
2020年8月15日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十五周年。站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本文在深入解析习书记的"两山”理念与精髓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两山”理念在浙江践行的行动轨迹、发展模式、发展格局以及"两山”理念的升级版,提出新时代深化"两山”理念践行的三大抓手:进一步深化"两山”理念认识,把握"两山”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两山”发展视野,做大"绿水青山”经济;进一步创新"两山”转化制度,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78.
浙江通过实施"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行动,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在总结"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行动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将其基本经验概括为妥善处理好整体与重点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与守正的关系、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并提炼出为成果转化增添持久活力、为三路进财增设顺畅通道、为双创新锐增累成长沃土、为乡情反哺增配实践载体等强化乡村振兴要素支撑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79.
优化施肥下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不合理施肥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探讨冬小麦产量分布特征及施用氮、磷和钾肥料的增产效应,为长江流域冬小麦肥料减施增效和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于2000—2018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开展的田间试验,以及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字段或字段组合(冬小麦、冬小麦+产量及冬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等)得到的此期间关于长江流域冬小麦田间试验的论文,共1 732个田间试验。试验处理包括:优化施肥处理,农民习惯施肥,以及在优化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的不施氮肥、不施磷肥和不施钾肥处理,以探究长江流域各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冬小麦在优化施肥下的可获得产量、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特征。【结果】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hm-2。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6 t·hm-2,但变异范围较大。氮、磷和钾肥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0.6、0.8和0.9,氮是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和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6、11.6和7.7 kg·kg-1,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4.0、78.9和73.4 kg·kg-1。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平均增产0.5 t·hm-2,增幅为8.8%;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1.1%、121.1%和84.6%;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2.4%、23.5%和25.4%。【结论】优化施肥有效提高了长江流域冬小麦的产量和养分利用率,但各省(市)间存在一定差异且省(市)内变异较大。四川、云南、湖北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具有较低的产量反应,说明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养分优化管理方案。分析长江流域优化养分管理措施下的小麦产量反应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可以确定氮为小麦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0.
热碱致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凝胶的显微结构与流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混合溶胶体系在碱性条件下的凝胶形成机理与凝胶特性,为魔芋胶与黄原胶相关凝胶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总多糖浓度约为2.0%的条件下,配制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比例的混合溶胶体系,添加2.0%的Na2CO3,并于90℃条件下恒温处理各溶胶体系2 h,冷却至室温后制得不同黄原胶与魔芋胶配比的复合凝胶。通过测定复合凝胶添加碳酸钠前后的凝胶破裂强度,揭示热碱处理对混合凝胶破裂强度的影响。分别测定去离子水浸泡、2.0%柠檬酸溶液浸泡以及冻融处理后凝胶破裂强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凝胶的微观形貌,探究复合凝胶的凝胶特性。此外,通过流变学手段进一步研究黄原胶与魔芋胶复合凝胶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在室温(20℃)条件下,非热碱处理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为5﹕5,热碱处理后的魔芋胶与黄原胶最佳协同比增加至7﹕3,原因可能是魔芋胶碱化后分子链上脱去部分乙酰基,形成分子间三维网络结构,但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与黄原胶协同结合位点减少,因此在达到最大协同比时,需要更多数目的魔芋胶分子参与。此外,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所有凝胶体系的破裂强度都有所降低,其中经过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的凝胶破裂强度下降更为明显。冻融处理后,复合凝胶均出现明显的析水现象,魔芋胶比例越高,析水现象越明显。进一步探究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在2.0% Na2CO3浓度、90℃条件下的凝胶化过程,发现随黄原胶添加量增加,凝胶化速率呈减小趋势。此外,凝胶弹性模量在90—60℃呈降低趋势,60℃以下逐渐上升。【结论】在90℃条件下碱处理魔芋胶与黄原胶共混体系时,诱导体系形成热不可逆凝胶。当降低该体系的温度时,黄原胶分子在60℃时开始与魔芋胶网络结合,增加了凝胶的弹性模量。当魔芋胶与黄原胶比例为7﹕3时,室温下混合凝胶的破裂强度最大。经去离子水和2.0%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凝胶强度均有所降低。魔芋胶与黄原胶形成的复合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善单纯碱法诱导的魔芋胶凝胶析水多、强度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