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2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905篇
林业   372篇
农学   689篇
基础科学   810篇
  1730篇
综合类   3644篇
农作物   410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65篇
园艺   183篇
植物保护   82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取近年来在陇中半干旱区种植表现较好的10个小麦品种(系),对其产量、WUE、抗旱指数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以评价各品种(系)的抗旱性及最佳种植区域。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各参试品种(系)的株高均增加。陇中4号和陇中1号的倒伏面积较大,分别达32.6%、40.7%。产量以中麦175在灌水量3 000 m~3/hm~2处理下最高,为5 531.0 kg/hm~2。经分析鉴定,抗旱指数3级的品种(系)有陇中5号、CA13012、200833-3和200917-2。综合产量、WUE、抗旱指数及倒伏面积,适合降水量350~5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陇中4号、陇中5号、CA12003、陇育10号、200707-2-2,适合降水量350~6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CA13012、200833-3、200917-2,适合降水量在450~650 mm区域种植的品种(系)为中麦175。  相似文献   
62.
目的光能利用效率(LUE)是表征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所吸收的能量转化为有机干物质效率的指标,也是估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参数,为了提高油蒿灌木荒漠生产力的估算和预测精度,本文研究了油蒿灌木荒漠LUE的季节动态以及环境因子对其的调节机制。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5—10月通过涡度协方差法观测了宁夏盐池典型油蒿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净碳交换、光合有效辐射、温度和水分等因子,分析油蒿灌木荒漠生态系统LUE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及与其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在日尺度上,LUE在14:00时达到最低值(0.000 8 ~ 0.002 4 μmol/μmol)。LUE的日变化主要受到冠层导度(gs)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在季节尺度上,LUE从5月份开始迅速升高,9月份达到最大值(0.002 5 g/MJ),而后逐渐降低。LUE月平均值介于0.000 9 ~ 0.002 5 g/MJ之间。LUE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土壤氮含量(Nsoil)、冠层导度(gs)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季节尺度上,通过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可以促进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从而增大油蒿灌木荒漠的光能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半干旱区油蒿灌木荒漠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也为区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3.
利用京津冀中南部10个城市环境监测国控站点的2014~2016年PM_(10)、PM_(2.5)浓度逐小时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地面观测逐小时国家站降水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探讨降水对PM_(10)、PM_(2.5)的湿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京津冀中南部降水对PM_(10)、PM_(2.5)湿清除效果随降雨总量、平均雨强、降水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加强。当降雨总量大于10mm、平均雨强大于1mm、降水持续时间超过10h时,降水对PM_(10)、PM_(2.5)湿清除效果最佳。降水前PM_(10)、PM_(2.5)浓度与清除率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随浓度的增加,清除率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4.
青海省海东市不同等级降水和旱涝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省海东市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干旱直接影响着农业的有序发展。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笔者分析各级雨量和雨日及Z指数的变化趋势,并研究各级雨量和雨日对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冬)半年降水以小雨(雪)和中雨(雪)为主;夏半年小雨和大到暴雨(中雨)的雨量及雨日呈减小(增加)趋势,冬半年各级雨量及雨日均呈减小趋势;(2)夏、冬半年Z指数均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3)采用偏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分析,夏半年中雨和大到暴雨雨量及雨日对Z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冬半年小雪的雨量和雨日对Z指数变化影响最大;(4)采用合成分析法的标准化值,在偏涝年,各级雨量和雨日基本都为正值,夏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到暴雨和中雨雨量和雨日,而冬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雪雨量和雨日;在偏旱年,各级降水雨量和雨日基本都为负值,夏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雨雨量和雨日,冬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雪和中雪雨量和雨日。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奈曼旗南部丘陵地区与中北部科尔沁沙地的气候差异,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奈曼旗南部山区1989~201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蒸发、气象灾害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奈曼南部山区的局地气候具有其特殊性,近30年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反,呈变冷趋势。平均气温年际间变率加大;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际间变率加大,日照时数略呈下降趋势,年际间变率不大;气象灾害更加多样和多发。  相似文献   
66.
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休闲期深松下播期播量的试验,为了研究旱地小麦阶段土壤耗水、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该地区最适的播种技术途径。结果表明,早播减少播量(9月20日,67.5 kg/hm~2)和中播中量(10月1日,90 kg/hm~2)有利于减少前期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中、后期水分消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与晚播增加播量(10月10日,112.5 kg/hm~2)相比,分别增产4.63%、15.2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74%、9.42%;中播中量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相关分析表明,播种—越冬、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耗水均与该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越冬阶段干物质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越冬—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各阶段干物质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生育前期耗水少、中后期耗水多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提高,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适期适量(10月1日,90 kg/hm~2)播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7.
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生土熟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和土壤贫瘠。为探索施肥和降水配合对生土地玉米冠-根-土的相互影响机制,确定不同降水模拟下施何种肥料能有效促进生土地作物冠-根-土系统建成,达到生土地熟化的目的,在前期研究(生土地玉米最佳施肥深度60~80 cm)的基础上,连续2 a将黄土作为试验土壤,采用根管法,研究肥料种类(NPK+有机肥(ORG))和降水模拟(欠水年275.9 mm、平水年482.8 mm、丰水年763.9 mm)对玉米地上部生产力(秆质量、总粒质量)、地下部根质量、根系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根际土壤营养含量(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及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充盈的条件下,有机肥的施用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以达到根干质量增加的目的,但对应的水分需求不大;水分需求达不到满足时,通过NPK+ORG处理可以实现玉米根系N、P、K养分积累量的提高;水分充盈的条件下,ORG处理的玉米根系NPK养分积累量远远高于NPK+ORG处理;水分充盈的条件下,ORG处理可以提高玉米根际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改良生土的最佳水肥方式为丰水年模拟下施用有机肥,欠水年模拟下以施用NPK肥+有机肥更好。  相似文献   
68.
采用大田试验,同一钾肥水平下,研究了15个花生品种(系)植株钾素吸收与利用相关指标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花生品种(系)营养体(根、茎和叶)、生殖体(果针和荚果)和整株钾浓度分别为12.42~20.01、7.32~10.17和9.24~13.89 g/kg,钾积累量分别为26.75~72.14、26.49~61.16和62.15~133.31kg/hm2,营养体钾浓度和积累量的变异幅度高于生殖体和整株。不同花生品种(系)钾分配系数、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生产效率分别为40.32%~63.62%、36.28~76.47和72.60~108.97kg/kg。②花生荚果产量与生殖体钾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钾利用效率与钾分配系数、钾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体钾浓度、整株钾浓度、营养体钾积累量和整株钾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③根据产量和钾利用效率平均值将供试品种(系)分为高产钾高效、高产钾低效、低产钾高效和低产钾低效四大类型,其中609、冀花5号、冀花6号和鲁花11四个品种(系)为高产钾高效型。试验结果可为花生钾高效品种选育及高产节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安徽省区域水热动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旱灾害发生的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变化特点、分配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1959―2017年安徽省1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并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对安徽省1959-2017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年均夏季降水540.1 mm,占年均降水总量45.9%,夏季降水量变幅为275.7~1 137.0 mm;1959-2017研究区年均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总体上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降水量变化率为23.01 mm/10 a,略高于年均降水变化速率(21.31mm/10a);夏季降水作为年降水极值的重要构成,在1975年存在显著突变点,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突变情况复杂多变,存在多个突变年份,突变年份与厄尔尼诺年具有较强关系。安徽省夏季降水与年降水在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同步趋势;年降水量呈现237.0~753.2 mm的降水梯度,夏季降水出现426.4~1 045 mm的降水梯度。【结论】安徽省夏季降水变化特点表现为集中性和突变性共存的特点,降水呈现增多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复杂的水热响应关系以及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代表的异常气候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安徽省区域气候过渡性和复杂下垫面地形条件造成了区域降水显著分异。  相似文献   
70.
研究宽幅播种条件下不同基本苗密度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特性,明确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最佳基本苗密度。于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4个基本苗密度处理,即每公顷密度90万株(D1)、180万株(D2)、270万株(D3)、360万株(D4),测定其小麦生育期间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小麦耗水来源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各生育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日耗水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①土壤贮水消耗量及总耗水量均为D4 D3 D2、D1,140~160、160~180、18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D2处理显著高于D1、D3、D4。②拔节至开花期的阶段耗水量、耗水模系数D2处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日耗水量D2处理与D3、D4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D1。③土壤水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D2处理均显著高于D1、D3和D4。表明,在宽幅播种条件下,每公顷密度180万株的D2处理是降低小麦农田总耗水量、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基本苗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