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6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及这两种罗非鱼的正、反杂交后代,从与生长相关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及肥满系数共6项性状,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效应,并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罗非鱼的体重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全长、体长、体宽三个性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通过杂交可发挥这些性状的育种潜力,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2)奥利亚罗非鱼在两种环境中各性状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都表现为负向,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较为复杂,尼奥杂交鱼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长表现。(3)除肥满系数与其它各性状间相关关系较小之外,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5个性状相互之间的表型相关在0.893~0.981,而遗传相关在0.904~0.993之间,表明这5个性状相互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2.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两种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及这两种罗非鱼的正、反杂交后代,从与生长相关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及肥满系数共6项性状,分析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效应,并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4种罗非鱼的体重性状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全长、体长、体宽三个性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控制,通过杂交可发挥这些性状的育种潜力,早代选择可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2)奥利亚罗非鱼在两种环境中各性状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都表现为负向,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较为复杂,尼奥杂交鱼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生长表现。(3)除肥满系数与其它各性状间相关关系较小之外,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5个性状相互之间的表型相关在0.893~0.981,而遗传相关在0.904~0.993之间,表明这5个性状相互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尼罗罗非鱼溃烂病的病原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尼罗罗非鱼在上海郊区工厂化养殖中,较普遍发生一种溃烂病。症状是:病鱼充血溃烂,无特定部位,可遍及全身。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块状病灶,严重时可烂成洞穴形。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当年越冬鱼种及亲鱼均有发生,尤其亲鱼感染此病,对生产危害更大。从1982年来,我们在上海市郊加定葑浜工厂化养鱼场的越冬鱼种及亲鱼上取材,对此病的病原进行了多次分离,分得几株毒力较强的致病细菌。以浸泡和涂抹法进行毒力感染,均获得较高的发病率,发病症状和自  相似文献   
64.
“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导草鱼、青鱼、鳙、鲢对该病的抗病力的差异及机理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1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生(LD_(50))分别是草鱼10 ̄(-0.48),青鱼10 ̄(1.25),鳙10 ̄(-1.37),鲢10 ̄(-2.19),差异显著(P<P_(0.05))。四种鱼的白细胞吞噬百分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P_(0.01)),其中草鱼极显著地(P<P_(0.01))强于其他三种鱼。四种鱼的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力12小时测定结果的大小顺序是草鱼>青鱼>鳙>鲢,差异显著(P<P_(0.05))。草鱼的补体总量极显著地(P<P_(0.01))低于鲢、鳙。四种鱼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存在显著差异(P<P_(0.05)),顺序为鳙>鲢>草鱼>青鱼。“四大家鱼”对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的种间差异,不仅同它们的免疫力的大小有关,也同它们对特定病原的易感性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65.
罗非鱼主要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和加性显性遗传分析模型,在水泥池和网箱2种不同放养环境中,计算了罗非鱼生长相关性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相对于F2代在各生长性状上均表现出更强的杂种优势。各性状的优势程度也有所不同,F1代群体平均优势在15·1%~30·6%之间,F2代则有所降低,在7·6%~15·3%之间。结果说明,罗非鱼各生长性状在F1代均表现出超中亲优势,但在F2代则表现出负向群体超亲优势。(2)各生长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杂种优势都存在明显的环境差异,表现为在网箱内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中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而在水泥池环境中杂种优势效应则相对较弱,表明在对罗非鱼的杂种优势利用中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中华鳖七群体稚鳖—成鳖阶段养殖性能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蔡完其 《水产学报》2002,26(5):433-439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的7个地方群体,在温室恒温(30℃)条件下,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方法,进行了从稚鳖到成鳖、300余天的养殖性能的比较试验。主要结果:(1)7群体间个体日均增重差异极显著(F>0.01),日均增重大小顺序是: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洞庭湖鳖>台湾鳖>崇明鳖>太湖鳖,黄河鳖极显著地优于其它群体(t>0.01)。(2)7群体间每平方米日均产量差异极显著(F>0.01),大小顺序是: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台湾鳖>太湖鳖>崇明鳖,黄河鳖极显著地(t>0.01)或显著地(t>0.05)优于其它群体。(3)中华鳖个体生长差异,无论在同一群体内,或是7群体间,都很大。最大个体重/最小个体重比在黄河鳖最低,为5.6(♀)~8.3(♂),崇明鳖最高,为17.1(♀)~17.7(♂);从体重的变异系数看,也是黄河鳖最低。(4)7群体雌、雄性比总平均为:50.7%∶49.3%。雄性较雌性增重快8.4%(t>0.01)。  相似文献   
6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和激光扫描法,研究了中华鳖LDH、MDH、EST、SOD、IDH、α-GPDH、G-6-PHD同工酶在肌肉,肝脏,肾,心,脾,精巢,卵巢等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并对其遗传位点进行了分析。在研究的7种同工酶中,除MDH在各组织中表型一致外,其他同工酶均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68.
上海市场渔用含氯消毒剂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渔用含氯消毒剂发展很快,各种产品木断涌现,作为一种主体消毒剂它在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我们对上海市场上销售的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外观标示与有效氯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期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广大渔民对含氯消毒剂的选用提供借鉴。l基本方法1.l市场调查与抽样1995年5月,以走访形式对上海市郊的几个主要渔药销售商所经销的含氯消毒剂进行调查,了解1998年的销售情况;并对所销售的产品每种随机抽检2个样品进行检测。1.2样品的外观检查与标识根据农业部1978颁布的《兽药规范》(…  相似文献   
69.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颜标  李思发  蔡完其 《水产学报》2007,31(3):411-415
微卫星(microsatellite)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DNA标记,具有重复性好、较易操作和共显性的特点。在硬骨鱼类中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已在家系鉴定、遗传作图、群体遗传分析、育种以及系统发生研究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生长快,耐盐能力一般;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耐盐能力强,适合咸淡水养殖,但生长较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0.
用LKB水平电泳仪,4.4%聚丙烯酰胺凝胶,对10-11月龄团头鲂(全长14-16cm)的11种组织——白肌、晶体、脑、脾、肾、性腺、心、肝、鳍、红血球及血清的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作电泳,再用LKB激光光密度计对同工酶的迁移率及活性作定性定量分析。在不同组织中,同工酶的迁移率和活性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