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4篇
  25篇
综合类   14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土壤的翻耕是农业生产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铧式犁是土壤耕作的主要农机具。分析当前农机市场上单铧犁和双铧犁存在的不足之处,着重论述组合式单(双)铧犁的结构设计,分析该种设计较传统铧犁所拥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62.
水平翻耕措施对覆膜滴灌土壤水盐分布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平翻耕措施对覆膜滴灌土壤水盐分布的调控效果,于2016—2017年和2019年分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及库尔勒进行室内土槽试验和田间试验,对应用覆膜滴灌技术的土壤分别进行水平翻耕(T)与免耕(NT)处理,室内土槽试验主要研究翻耕措施对土壤水盐分布的调控机理,田间试验主要进行生产验证,以此分析水平翻耕措施对膜外土壤盐分的改良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水平翻耕可提高膜内耕层土壤的蓄水能力,降低土壤水平渗吸能力及垂直扩散能力,翻耕处理的膜内耕层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免耕处理高3. 66个百分点,耕层以下土壤的平均含水率比免耕处理低4. 13个百分点;水平翻耕处理下的膜内土壤盐分分布受水分淋洗作用影响较大,而膜外土壤盐分分布主要受翻耕的影响,其膜内下层土壤总积盐率是免耕处理的1. 23倍,膜外土壤平均脱盐区范围比免耕处理深25 cm;首次翻耕对膜外土壤脱盐效果最明显,春耕可使膜内、外土壤盐分分布均匀度提高,翻耕处理的棉花总出苗率及总有效株占比率分别比免耕处理高23. 62、25. 19个百分点。覆膜滴灌条件下,滴灌淋洗和水平机械翻耕相结合相当于综合利用水利改良与客土改良治理土壤盐碱化,最终使覆膜滴灌技术产生的盐分空间分布由早期的"膜外表聚型"逐渐向后期的"膜内底聚型"转变。研究结果可为解决膜下滴灌条件下膜外土壤盐分表聚问题提供思路,同时也可为滴灌条件下翻耕措施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解决稻油轮作油菜种植茬口紧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免耕飞播、翻耕直播、传统移栽三种种植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表明,移栽的产量最高,翻耕直播和免耕飞播相比于移栽减产率在16.33%和6.15%;免耕飞播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达到12450元,其次是翻耕直播的6375元和移栽的3255元。总体而言,免耕飞播模式在能够达到稳产的基础上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讨天然草场改良的技术途径,为畜牧业发展奠定基础,进行天然草场补播改良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试验区深翻25 cm播种的土壤含水量增加,平均出苗密度为323株/hm~2,越冬率达76.8%,平均盖度达49.6%,生物量(鲜重)达1 321.5 kg/hm~2,草场等级由3等7级提高到2等8级,土壤含水量、越冬率、平均盖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均优于10 cm浅耕、免耕、自然恢复处理。  相似文献   
65.
模拟增温对华北农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增温效应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和机制,选择华北平原的山东禹城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当地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农田为研究对象,设计翻耕增温(CTW)处理和翻耕不增温(CTN)对照开展多年增温试验。2014年10月出苗期至2015年12月冬小麦越冬期持续增温,2016年初至2016年9月增温设备因故障关闭。结果显示,2014—2015年,冬小麦期土壤温度显著增加1.31℃(P<0.05),夏玉米期土壤温度升高0.71℃(P>0.05),而全年土壤体积含水量均值对增温无显著响应,仅越冬期土壤含水量增加明显。两年期内,增温抑制冬小麦季CO2累积排放达20.35%,以3月和5月差异表现最为明显。2014—2016年冬小麦季,CTW、CTN处理的年均CH4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641.2、2185.7 g·hm^-2,增温抑制冬小麦季CH4吸收,但对夏玉米季CH4通量无显著作用。冬小麦季增温降低CTW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值达26.55%,而微生物生物量氮仅个别施肥和灌溉月份对增温响应显著。两年期冬小麦和夏玉米季CTW、CTN地上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2.19、16.33 mg·hm^-2和16.41、21.18 mg·hm^-2,表明增温降低了地上作物生物量。研究表明,长期增温显著抑制小麦季土壤CO2释放和CH4吸收,但玉米期碳排放和吸收的响应相对较弱。增温条件下,土壤水热条件和生物量依然是限制土壤碳通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播种量与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赤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约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60%。为进一步探索适应赤水地区生态条件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轻型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按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播种量与不同播种方式的双因素试验。  相似文献   
67.
《浙江农村机电》2014,(1):42-43
2013年12月19日,浙江余姚朗霞街道朗霞村农田里,马渚前沿农机合作社社员魏建芳驾驶着大型拖拉机正忙着翻耕田地。冬闲时节,余姚市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开展冬闲田翻耕作业指导,积极调配翻耕机械,组织农机合作社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  相似文献   
68.
玉米少免耕栽培与翻耕直播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来源与目的 为切实了解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合粮增工程项目的实施,特设置少免耕栽培与翻耕直播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分析少免耕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更好地指导群众生产、加大玉米少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规模和种植效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9.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的分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转运量、茎叶物质转运量、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旋耕处理的吸氮量和吸磷量均大于翻耕处理,但两处理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处理间的吸钾量在生育中期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生育后期差异并不显著。产量构成方面,翻耕处理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旋耕处理,有效穗数高于旋耕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翻耕处理的产量为11 505.66 kg/hm~2,稍高于旋耕处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旋耕处理与翻耕处理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均无太大影响,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旋耕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70.
早稻收割后,紧接着就是翻耕抢插晚稻。由于天气热、温度高,为确保晚稻机插质量,农户及机手应掌握晚稻机插技术要领。(1)掌握播种时间。第一批晚稻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