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8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初步探讨了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方法.根据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PCR法扩增16株已鉴定的鳗鲡病原菌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后,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株鳗鲡病原菌均扩增到了400bp左右的基因片段,其中14株菌的16S rDNA片段序列与网上已发表的同属菌株的同源性为100%,其余2株为99%;8株病原菌被鉴定到种,分别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余8株被鉴定到属,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在属的分类单元上符合程度高达82%.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集美大学学生的饮食及食物过敏情况,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分发了4000份,主要涉及水产品食物过敏的种类、过敏症状等.调查收到有效问卷3890份,应答率为97.3%.自诉过敏的学生为1149人,约占29.5%.对水产品食物过敏的有545人(占自诉过敏的47.4%),其中31例经ELISA检测,IgE为对蟹的原肌球蛋白呈阳性反应(占水产品食物过敏的5.7%,占蟹过敏的11.3%).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自诉对蟹、虾、贝、鱼等水产品的过敏症状相似,多为皮疹和皮肤瘙痒.调查结果表明,蟹、虾、贝类和鱼是主要的水产品过敏食物.食物过敏症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升高明显,采用ELISA检测法,方便,安全,准确,对临床确诊与防治食物过敏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中国鲎6种组织器官(肝胰腺、心脏、肠、鳃、肌肉和黄色结缔组织)的乙醇脱氢酶(ADH)、山梨醇脱氢酶(SDH)、酯酶(EST)、过氧化氢酶(CAT)、天冬氨酸转化酶(AA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苹果酸酶(ME)等7种同工酶的活性和分布,并对其酶谱的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鲎的同工酶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乙醇脱氢酶在鳃和黄色结缔组织中不表达;山梨醇脱氢酶在鳃中不表达;酯酶、过氧化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在6种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活性存在差异;而天冬氨酸转化酶Aat-1位点在鳃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纳米TiO2对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鳗弧菌的光催化抑杀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3种细菌均具有较强的杀灭能力,纳米TiO2质量浓度为0.1g/L时,在紫外灯下催化2h杀菌率可达98%以上,在日光下催化2h杀菌率仍可达96%以上.光催化杀菌效果与纳米TiO2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浓度过低或作用时间过短时,杀菌效果均不理想;浓度过高时,催化剂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当纳米TiO2质量浓度达0.1g/L、作用时间达2h时即可取得良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65.
分别使用n-3HUFA强化剂A(A1:0.05g/L;A2:0.15g/L;A3:0.45g/L)和强化剂B(B1:0.05mL/L;B2:0.15mL/L;B3:0.45mL/L)及海水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进行营养强化后投喂大黄鱼仔鱼(3~21日龄),测定分析各强化组轮虫的脂肪酸相对含量与仔鱼的生长和存活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对照组(酵母轮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用强化剂A和海水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其n-3HUF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强化剂B组,各组仔鱼的存活率从高到低顺序为:A2组(22.2%)〉小球藻组(16.7%)〉A1组(13.9%)〉A3组(13.8%)〉B1组(2.1%)〉B2组(1.8%)〉B3组(0.7%)〉对照组(0.5%);2)强化剂A各水平强化组和海水小球藻组仔鱼生长优于强化剂B各水平强化组和对照组;3)本实验条件下,在强化水体中强化剂A适宜的强化剂量为0.15g/L.  相似文献   
66.
首先采用酸法提取纯化鲤鱼过敏原(胶原蛋白),依据美国药典提供的模拟胃液、肠液配方,分别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对纯化的胶原蛋白进行酶解消化,以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测定纯化的胶原蛋白在体外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消化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结果表明,鲤鱼胶原蛋白经模拟胃液(胃蛋白酶)消化15min出现较为明显的降解,消化1h的产物仍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经模拟肠液(胰蛋白酶)消化30min出现较为明显的降解,消化3h的产物仍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经模拟肠液(胰凝乳蛋白酶)消化1~4h均未出现明显降解,其消化产物仍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结果提示,鲤鱼胶原蛋白的耐消化性及免疫原性可能是导致食物性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膜分离法纯化天然牛磺酸的工艺条件,利用超滤和反渗透浓缱技术,考察了Ultra-flo和卷式膜超滤系统对牛磺酸水提液中的固体悬浮物和蛋白质等杂质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截留相对分子质量30000的聚丙烯腈膜平均膜通量达88L/(m^2·h),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卷式膜平均膜通量为45L/(m^2·h),经两级超滤,蛋白质质量分数可降至0.2%以下,滤液质量高,利于后续工艺.离子交换后,牛磺酸收集液经反渗透可浓缩35倍左右,平均膜通量为43L/(m^2·h).  相似文献   
68.
九孔鲍受精卵的第一极体、第二极体以及第一次卵裂的出现时间与水温有关.试验采用同一批卵子,在同一水温下,分别对同一次授精获得的第一极体、第二极体和第一次卵裂出现的时间进行三次以上观察,将得到的数值作为该试验样品的数值,并得出相关的关系式:(1)九孔鲍受精卵第一极体的出现时间与水温的关系:Y1=2.530 26+0.021 11T;(2)第二极体的出现时间与水温的关系:y2=19.00407-0.180 01T;(3)第一次卵裂的出现时间与水温的关系:Y3=40.629 1-0.315 81T.研究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展九孔鲍染色体组操作技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特别是对多倍体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了揭示拟穴青蟹受精膜形成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其受精膜形成过程中环形颗粒的形成与胞吐。结果显示,拟穴青蟹精子入卵后,发生皮层反应而形成受精膜。皮层反应包括致密颗粒首先胞吐以及环形颗粒的相继多轮胞吐。每轮环形颗粒的胞吐参与到受精膜的平缓期、增厚期和举起期3个阶段。环形颗粒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受精膜的增厚期,受精卵的皮层和靠近皮层的内质中都在形成大量的环形颗粒,并且迅速移至皮层质膜附近发生爆发性胞吐,参与到受精膜的快速形成中。环形颗粒的形成与2种卵黄颗粒以及脂滴密切相关,在皮层中发现了线粒体参与其中,推测在拟穴青蟹受精卵的皮层和内质中可能存在环形颗粒合成的两套不同机制。研究表明,卵黄颗粒、脂滴及环形颗粒在拟穴青蟹受精膜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将平均体重为(25.2±1.7)g/尾的225尾鲫鱼(Carasslius auratus)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不同处理组的鲫鱼随机饲喂昆虫壳聚糖水平为0,0.25%,0.50%,0.75%和1.00%的饲料,研究昆虫壳聚糖对鲫鱼部分生长性能指标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昆虫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鲫鱼的生长性能未随昆虫壳聚糖水平的升高而不断增加,以0.50%壳聚糖水平组最佳;昆虫壳聚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鲫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P<0.05),对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各个处理组中,以0.50%壳聚糖水平组肠道消化酶活性最高。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后,认为昆虫壳聚糖在鲫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