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研究从大连某养殖场发生黑褐病的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株CL2017070801002。采用该菌株浓度为103~108 CFU/ml的菌液浸泡感染长茎葡萄蕨藻,在7 d内,每个感染实验组的藻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黑褐色典型发病症状,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CL2017070801002对长茎葡萄蕨藻有致病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藻体细胞壁表面聚集大量细菌,随着侵染时间加长,细胞组织破裂死亡。研究表明,CL2017070801002为本次发现的长茎葡萄蕨藻黑褐病的病原。结合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进化树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四环素、氟罗沙星、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克拉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药物不敏感。本研究为长茎葡萄蕨藻的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为筛选适用于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对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株副溶血弧菌(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caused b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AHPND)抑制机理的内参基因,本文探究了地榆醇提物胁迫下VPAHPND生长的变化,并利用qRT-PCR技术探究了该条件下VPAHPND中 6种常见内参基因(rec A、pvs A、pvu A、gapdh、16S rRNA和rpo S)的表达情况,利用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Delta CT以及Ref Finder这5种方法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和筛选。结果显示,地榆醇提物能抑制VPAHPND的生长,且抑制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在不同浓度地榆醇提物处理条件下,这 6种内参基因扩增产物特异性良好,其中,Ct值变化差异最小的为16S rRNA (CV=3.88),变化差异最显著的为pvs A (CV=12.53)。5种方法对6种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序略有差异,其中,GeNorm给出的稳定性排序为rpo S = 16S rRNA > gapdh > rec A> pvu A > pvs A;Norm Finder结果为gapdh > rpo S > pvu A > 16S rRNA > rec A > pvs A;Best Keeper结果为16S rRNA > rpo S > gapdh > rec A > pvu A > pvs A;Delta Ct结果为gapdh > rpo S > pvu A > 16S rRNA > rec A > pvs A;Ref Finder综合排名结果为rpo S > gapdh > 16S rRNA > pvu A > pvs A > rec A。本研究根据配对变异系数结果,最终推荐同时使用rpo S和gapdh作为该条件下内参基因。本研究为以地榆为核心药物的AHPND防控技术的建立和从基因表达角度研究地榆对VPAHPND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可用于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水质净化用的硝化细菌的筛选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实验筛选得到了1株高净化能力的硝化细菌X3,其在28℃水温下对大菱鲆养殖水体中NO2--N的净化效果可达31.9%。采用16SrR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  相似文献   
64.
养殖大菱鲆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中常见疾病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系统地描述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征、发病症状、危害程度、感染率及致病原等。同时为各种疾病提供了具体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对大菱鲆养殖生产与疾病防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系国内首次对养殖大菱鲆疾病进行的全面性报道。  相似文献   
65.
养殖大菱鲆的爱德华氏菌病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间,先后对潍坊、烟台、威海和青岛等沿海区域养殖的大菱鲆自然发生的6宗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病原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的致病菌。大菱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病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感染形式。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可引起大菱鲆肾脏、脾脏、肝脏、肠、鳃、皮肤等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显著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使得各器官组织出现巨噬细胞浸润现象。病鱼的组织病理变化以肾脏最为明显,包括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多发性局灶坏死伴有渗出性炎症反应以及肉芽肿的产生;肾脏外观则显示异常膨大,正常组织转变为白色脓疡或豆腐渣状。本文属国内首次报道爱德华氏菌感染大菱鲆致病,为该鱼类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6.
(二)生物饵料培养与强化技术 1.植物饵料的培养技术:我们在轮虫培养、轮虫的营养强化和早期仔鱼培育过程中都要使用单胞藻,目前最常用的单胞藻是小球藻和等鞭金藻,Howell(1979)认为:在大菱鲆育苗过程中使用等鞭金藻,仔鱼的成活率比较  相似文献   
67.
7种消毒剂对大菱鲆烂鳍病致病原鳗弧菌的杀灭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菱鲆(Scophtbalmus maximus)养殖遍及辽宁、河北、山东、福建等地,成为我国北方沿海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量4万~5万t,产值30多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菱鲆疾病问题日渐突出。其中,烂鳍病是大菱鲆养殖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流行范围极广,几乎在各个养殖场均有发生,危害较大。大菱鲆从苗期、养成期直到亲鱼培育期均可感染此病,累积死亡率高达80%-90%。  相似文献   
68.
红鳍东方鲀是河豚鱼中可进行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含量高,素有“百鱼之首”的美称,深受消费者喜爱,至今仍流传着“拼死吃河豚”的说法。长期食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肝炎、肺结核等有特殊的食疗作用。然而河豚内脏、卵巢、眼球、皮肤、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血液和肝脏毒性最大,处理不当或误食常可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69.
云纹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使用外源激素诱导法所得的云纹石斑(Epinephelus moara)雄鱼和雌鱼作为试验用鱼。亲鱼经营养强化后,进行人工催产和采卵授精,受精率达68.5%~83.2%。研究结果表明:该鱼受精卵在水温20~22℃、盐度28~31‰、pH 7.9~8.0的外界水环境下,44 h后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76%~91%;初孵仔鱼经56d培育,完全变态成为幼鱼。在试验中收集到人工授精上浮好卵(受精24 h后)9.6 kg,共获体长>3 cm的云纹石斑鱼苗23万尾,成活率为1.5%。研究结果将为云纹石斑鱼在我国大规模人工繁育提供数据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0.
从健康的大菱鲆肠道内分离细菌,以大菱鲆致病菌鲨鱼弧菌Vibrio arch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为指示菌,根据拮抗作用原则,分离得到一株菌TYTG-1.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从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分离获得枯草芽孢杆茵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该株茵在4~42℃均能生长,属广温性.经过28d的投喂添加浓度为107和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大菱鲆生长正常,未产生不良反应.该株枯草芽孢杆茵对引起大菱鲆腹水病和肠炎病的两株致病弧茵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其具有较大潜力作为肠道益生菌应用于大菱鲆的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