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67篇
  免费   1085篇
  国内免费   1325篇
林业   5391篇
农学   1798篇
基础科学   2846篇
  2602篇
综合类   19356篇
农作物   1020篇
水产渔业   2841篇
畜牧兽医   13528篇
园艺   2746篇
植物保护   1049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634篇
  2022年   767篇
  2021年   913篇
  2020年   998篇
  2019年   1343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958篇
  2016年   1272篇
  2015年   1480篇
  2014年   3109篇
  2013年   2885篇
  2012年   3602篇
  2011年   3679篇
  2010年   3347篇
  2009年   3588篇
  2008年   3875篇
  2007年   3189篇
  2006年   3235篇
  2005年   2925篇
  2004年   2062篇
  2003年   2001篇
  2002年   1191篇
  2001年   1053篇
  2000年   766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501篇
  1997年   379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 进行有效监测和监督日益迫切,这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方法】文章通过文 献梳理,整理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所取得的进展,结合调查研究及工作中汇聚的 时空数据资源,提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监测平台的思路,将对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核查。【结果】该文提出了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数据资源 库、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系统、农村人居环境举报核查系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系统的建 设思路,从而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监测平台,将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监 测体系建设提供支撑。【结论】利用基于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 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监测平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进行有效监督和 核查,实现整治效果全过程的在线监管,充分发挥信息化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独特 作用。  相似文献   
62.
哈格洛夫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他的思想深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坚持弱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融美于环境伦理规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主张环境保守治疗法。哈格洛夫环境伦理思想是人类在面对生态危机时的反思,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对待自然态度的自我觉醒,更是人们改变过去一味地从自然索取转而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  相似文献   
63.
以余甘子鲜果为原料,采用微波-热水浸提法提取余甘子多酚,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同时探究pH对提取液中多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甘子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640 W处理3 min,料液比1∶20(质量体积比),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6 min,与传统的热水浸提相比,总酚提取量、黄酮提取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铁还原能力分别提高了50.26%、21.41%、38.36%、18.3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余甘子提取液中总酚、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铁还原能力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pH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余甘子提取液中总酚含量、FRAP铁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先升高后降低,而黄酮含量在不同pH下差异不显著(P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酚类物质在不同的pH条件下稳定性不同,大多在酸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特色马铃薯‘红宝石’土壤养分及全生育期降水量、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合有效辐射逐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各因子对其产量形成的影响,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不同开厢宽度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适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形成;块茎生长-膨大期土壤温度偏高,全生育期光合有效时数偏长以及降水前少后多,不利于马铃薯增产,为主要限制因子。气温、土壤温度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呈负相关,p H与全磷为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含量为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碱解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速效钾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全磷与全钾为极显著负相关。在土壤温度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中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与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马铃薯产量与累计降水量、全磷、有效磷为正相关。针对不同开厢宽度进行的各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1. 0 m开厢更适宜试验地点该种马铃薯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65.
66.
67.
本试验利用禽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替代法测定不同类型玉米在产蛋期蛋鸡饲粮中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选用34周龄产蛋期海兰褐蛋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试验选用1种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5种待测饲粮。待测饲粮由5种待测玉米(3种2018年10月收获的正常玉米和2种2016年收获储存3年的陈化玉米),分别以50%比例替代基础饲粮构成。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9 d(适应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1种饲粮,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总量,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基础饲粮相比,5种玉米待测饲粮的表观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3种正常玉米待测饲粮的净能显著高于基础饲粮和2种陈化玉米待测饲粮(P<0.05);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显著低于3种正常玉米(P<0.05)。本试验中,3种正常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6.19、15.85、16.17 MJ/kg,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5.12和15.06 MJ/kg;3种正常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2.39、12.57、12.25 MJ/kg,2种陈化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1.29和12.05 MJ/kg。  相似文献   
68.
广西西北喀斯特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颗粒有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草丛、灌丛、原生林)生态系统表层(0~10 cm)及深层(7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裂解–气相–质谱(Pyr–TMAH–GC/MS)技术,研究不同植被表层与深层土壤颗粒有机质(POM)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植被的正向演替呈上升趋势;草丛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磷和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灌丛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灌丛表层土壤的pH值和总钾含量显著低于深层土壤的(P0.05);原生林表层土壤的总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土壤POM总量呈增加趋势,表层土壤POM总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土壤POM热裂解产物类型主要有木质素类、酚类、芳烃、多环芳烃及脂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仅存在于表层土壤,稠环芳烃(此处指除萘和茚外的多环芳烃)占比则随植被的正向演替呈下降趋势;植被显著影响POM总量和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稠环芳烃、脂肪酸、正构烯烃、萘、氰的占比,土层深度显著影响POM总量和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愈创木基、丁香酚基、茚、脂肪酸、酮、苯、烷基苯、酚类和氰的占比,植被与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萜烯和脂肪酸的占比;POM总量与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和总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稠环芳烃与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且碱解氮和pH值显著影响POM化合物组成。可见,在喀斯特地区,土壤POM含量能反映土壤中潜在活性养分含量,可作为喀斯特地区评价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库及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影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9.
基于手工搜集的1978—2018年中国政府颁布的206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文本,从政策发布年度、政策发布主体、政策发布形式、政策作用对象、政策工具及政策效力6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在数量上呈整体持续上升态势;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经历了探索起步(1978—1989年)、初步形成(1990—2004年)、快速发展(2005—2013年)和全面推进(2014年以后)4个阶段的演进;政策发布主体的行政级别较高且呈现多元化特征,政策联合决策程度高,但政策之间统筹性和协调性较低;政策绝大多数以通知、意见等形式发出,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政策的着力点主要在原生态保护层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不够;命令控制型政策是政府最为偏好的农村环境管理政策工具,经济激励型、信息公开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整体效力的提升主要由政策发布数量驱动,政策反馈不足、政策措施较少和政策目标量化程度低是导致政策平均效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迅速推进。部分农村地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着农民参与度低、整治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困境,本文就如何摆脱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