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对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驯鹿消化道进行了大体解剖学的观察。驯鹿无鼻唇镜,仅有不发达的唇镜。舌无叶状乳头。雌、雄鹿均具有上犬齿。主要的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腺、单口舌下腺。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升结肠分为初袢、旋袢和终袢。旋袢具有5周向心回和5周离心回,在离心回的最后1周具有1个“S”状袢。  相似文献   
62.
为了阐明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妊娠期母羊后,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蒙古绵羊生长激素受体(GHR)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根据GenBank中绵羊的GHR序列,设计1对预计扩增产物为395 bp的引物,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蒙古绵羊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肝脏和背最长肌中GHR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限制采食阶段,低营养水平组即营养限制组(RG1组)和阈值组(RG2组)肝脏的GHR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营养的对照组(CG组),而背最长肌的GHR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限制营养对绵羊GHR水平的影响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补偿生长结束阶段,RG1组和RG2组绵羊的肝脏和背最长肌中GHR mRNA表达水平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63.
为了获得驯鹿β-防御素reBD-1全长cDNA序列,根据已获得的reBD-1cDNA的已知序列设计1条序列特异性引物作为上游引物,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接合器引物作为下游引物,克隆reBD-1cDNA的3′末端序列。另外,采用反向嵌套PCRRACE法,根据reBD-1cDNA的已知序列,设计1条5′末端磷酸化的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和2对特异性反向嵌套PCR引物,首先进行反转录(RT),然后将mRNA反转录成的cDNA进行环化,最后进行反向嵌套巢式PCR,克隆reBD-1cDNA的5′末端序列。结果成功的克隆出了reBD-1cDNA的3′和5′末端序列,从而得到372bp的reBD-1cDNA全序列,其中包含44bp5′非翻译区(UTR)、192bp的开放读码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bp的3′UTR和poly(A)15。reBD-1cDNA全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Ghrelin在驯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以驯鹿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向嵌套PCR RACE技术原理,根据已知的序列设计1条5'末端磷酸化的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和2对特异性反向嵌套PCR引物,首先进行反转录(RT),然后将反转录成的cDNA进行环化,最后进行反向嵌套巢式PCR,成功地扩增了驯鹿Ghrelin cDNA 5'末端序列.与锚定PCR相比,反向嵌套PCR法具有特异性强、扩增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扩增cDNA 5'末端序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能否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中绵羊β-防御素-1(sheep β-defesin-1,SBD-1)的表达产生影响,先利用反复冻融和超声波破碎相结合的方法破碎枯草芽孢杆菌并成功收集其细胞壁,将不同浓度(0、25、50、100、2...  相似文献   
66.
防御素(defensins)是一类低分子质量抗菌肽,广泛地分布于动物和植物界。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是存在于哺乳动物小肠肠腺底部的潘氏细胞颗粒内的一类抗菌肽,是肠道天然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综述了小肠潘氏细胞防御素的分类、分布、分子特征和抗微生物活性及其在肠道免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益生菌是可添加在饲料中对动物健康产生很多益处的活微生物,其在维持胃肠道微生物平衡、免疫调节和病原体防御中起关键作用,某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对加强肠上皮的完整性和调节一些免疫组分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潜力。有关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在益生菌调节肠道介导的防御反应的所有可能途径中,肠屏障功能、先天和适应性黏膜免疫反应及信号传导途径被认为在针对病原菌的肠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主要针对益生菌如何与肠道内的杯状细胞黏蛋白、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s,tffs)、防御素、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相互作用而起到调节肠道先天防御反应的作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研究益生菌对肠道健康及对感染病原体的肠道如何起到有益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正防御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各种动物组织和细胞的内源性抗菌肽,其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活性以及趋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因此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和独特的生物活性,近年来也逐渐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基于防御素呈组成型和诱导型表达的特点[1],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能够诱导防御素表达的物质成为防御素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益生菌是一类在摄入适当数量后会对  相似文献   
69.
防御素是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一类富含精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的阳离子内源性抗微生物肽。迄今为止,在动物、植物、昆虫等多种生物中已发现了279种防御素分子,其中哺乳动物的表达已经超过100种[1]。防御素具有十分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都具有杀伤作用,尤其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