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朊病毒病(又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是致病型朊蛋(PrP^Sc),聚集在牛脑中能够引发牛海绵状脑病(BSE)。利用自制的单抗4C11和国外同类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的比较染色,结果显示单抗4C11和国际上常用的单抗在BSE阳性切片的IHC染色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利用单抗4C11结合IHC方法检测中国山东省150例牛脑样品的实验表明,所有送检样品中IHC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且IHC方法比较适合于我国BSE的检测;对中枢神经组织内细胞型PrP^c的IHC定位结果显示,PrP^c在牛脑组织不同部位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62.
朊病毒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朊病毒概况 1.1 朊病毒概念的形成在侵犯人或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中有一类慢性感染,潜伏期很长,几个月到数十年不等;有规律的临床症状,逐步发展成不可逆转或康复,最后直到动物死亡;病理变化局限于单一器官或系统-主要是大脑呈海绵状病变.  相似文献   
63.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绵羊朊病毒正常成熟蛋白基因OvPrP~C插入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高效表达,获得的表达产物为绵羊朊蛋白OvPrP(23~256)。经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将包涵体蛋白用8mol/L尿素溶解,在变性条件下经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而镍柱能竞争性结合含有6×His标签的pET30a表达的目的蛋白。由于目的蛋白是在变性条件下纯化的,需要将其复性后才能恢复天然构象。采用梯度尿素透析复性后,复性率为25%左右。为了进行重组朊蛋白的结构分析,将重组蛋白进行超滤浓缩,至蛋白浓度为0.4mg/mL时,采用远紫外线圆二色谱(CD)分析其二级结构,并对其高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通过Western-blotting鉴定,表达的绵羊朊病毒正常成熟蛋白OvPrP(23~256)的分子量为25172.80u左右。经过Jascow32软件分析后,测得OvPrP(23~256)的二级结构含量为:α螺旋为39.4%,β折叠为0%,转角为0%,无规卷曲为60.6%。绵羊重组朊蛋白高级结构的分析为朊病毒疾病的发生机理的探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疯牛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疯牛病在欧洲的发生和传播从1996年起在国际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重视,2000年10月以来,法国、西班牙、德国和丹麦在本地牛群中确诊发生疯牛病、英国又宣布他们在过去十几年中,曾向世界上70多个国家出口可能含有疯牛病病原的反刍动物肉骨粉,FAO警告疯牛病很可能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紧急措施,开展疯牛病普查和监测,加强预防控制管理,以防范疯牛病传人或控制蔓延。 疯牛病在医学上称为“牛海绵状脑病”(缩写为BSE)由英国兽医师惠特克大夫于1985年4月16日发现第一例病牛,随后在英国各地的牛群中陆续出现新的病例,到1987年底BSE的传播已蔓延到英格兰及威尔士各地的牛群。当时仅苏  相似文献   
65.
疯牛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仅在英国引起很大震动 ,世界各国 ,特别是欧洲国家也十分关注 ,这是因为疯牛病不仅严重危害养牛业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一旦人食入被疯牛病污染的食品 ,可患新变异克雅氏病。从而使人们对疯牛病的担心急剧升级,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疯牛病危机。尽管至今我国尚没有疯牛病,但存在传入我国的危险因素,为使广大动物防疫工作者和群众认识此病,提高警惕,加强防范,严防疯牛病传入我国,特编发此文。  相似文献   
66.
王元 《油气储运》2007,(11):46-46
科学家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上发文称,在对疯牛病致病病毒的研究中,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朊病毒。这标志着从1999年起就开始在多伦多大学进行的这项研究,终于有了新的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7.
神经元死亡是朊病毒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朊蛋白多肽PrP106-126能够对神经细胞表现神经毒性,引起细胞凋亡。细胞表面蛋白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的胞外区域可以与PrP106-126结合并产生促凋亡作用。作者以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为细胞模型,应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以及DNA Ladder和AnnexinV-FITC/PI双重染色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对p75^NTR介导的PrP106-126神经毒性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PrP106-126诱导的N2a细胞凋亡过程中,p75^NTR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以p75^NTR多克隆抗体sc-6189阻断PrP 106-126与p75^NTR的相互作用后,减弱了PrP106-126诱导的N2a细胞凋亡效果。该研究揭示了PrP106-126诱导的N2a细胞毒性中p75^NTR受体的表达变化,为解释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68.
绵羊痒病由朊病毒引起,通常发生于2-4岁的羊,以3岁多的羊发病率最高。该病可经口感染,也可因体表伤口被含朊病毒的胎盘或体液感染而发病。 1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很长,自然感染为1-5年,所以1岁以下的羊极少出现临床症状。病羊表现为神经症状,初期兴奋性增强,易惊,共济失调,头颈或腹肋部肌肉发生频细震颤。  相似文献   
69.
朊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浸染子,主要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疾病。目前,由其引起的朊病毒病在世界多国已有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该病毒蛋白是一种膜糖蛋白,至少有两种基本形式,即PrPc与PrPsc,PrPsc对紫外线及消毒剂有很强的抵抗力;朊蛋白基因是单拷贝基因,高度保守,但在物种间可能存在易感性相关基因。病毒的复制呈指数增长过程,需朊病毒结合因子参与。病毒的致病性在于正常的朊病毒蛋白PrPc转变为PrPsc,PrPsc是发病的直接原因。另外,对其检测和防治目前也有了新的方法及措施。文章就朊病毒概念、蛋白、基因、复制、致病机理及检测与防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0.
传播性海绵状脑病(或称朊病毒疾病)是一类引起人和动物的神经组织退化的疾病.包括人的震颤病,雅克氏病(CJD),吉斯综合症(GSS)和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以及动物的疯牛病、羊骚痒病。牛海绵状脑病(BSE),又称疯牛病,是牛的一种神经性、渐进性、致死性疾病,病原为朊病毒,是一种无核酸的蛋白性侵染颗粒。动物采食含有朊病毒的肉骨粉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