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54篇
  56篇
综合类   921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564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小麦族多属杂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小麦族多属杂种的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情况,对多属杂种的人工合成途径,多属杂交亲和性。多属杂种的育性、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对多属杂种研究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2.
F.  C.  L.  Zapico  C.  H.  M.  Aguilar  J.  M.  Aujero  B.  Y.  Disca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5):101-105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aternity of four abaca (Musa textilis L, Nee) hybrids was done to ascertain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selected morpho-agronomic traits and to detect possible heterosis. In situ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was undertaken using twenty five qualitative and six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Results revealed that a great majority of the qualitative traits were shared by both parents and their hybrids. For the rest, the qualitative traits were inherited from one or the other parent though some variant phenotypes (i.e. chimerism) were also noted in the hybrids. Cases ofheterosis were also observed and this could be exploited to increase fiber yield in the hybrids. Though inconclusive due to factors such as the heterogenous nature of abaca plants in the field and the susceptibility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to environmental fluctuations, this study has provided baseline information on abaca hybridity that can be verified using more robust technologies as molecular markers.  相似文献   
63.
为了给山羊舍饲提供基础性的组织学理论依据,试验应用普通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法对60只山羊的小肠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小肠固有膜厚度舍饲组厚于放牧组,肠绒毛高度舍饲组高于放牧组,隐窝深度舍饲组浅于放牧组,肌层厚度舍饲组薄于放牧组;绒毛高度随舍饲月龄延长而有所降低,固有膜、肌层厚度的变化没有特别的规律性,隐窝深度...  相似文献   
64.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鹅、鸭和鸡骨髓内红细胞和白细胞发生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鹅骨髓内红细胞系的体积比鸭的略大。光镜下鸭、鹅异嗜性粒细胞 ,在早幼阶段胞质内出现少量圆形颗粒 ;在晚幼阶段出现较多暗红色的圆形、杆状、梭形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在早幼阶段胞质内出现少量着桔红色的圆形颗粒 ;晚幼阶段颗粒多呈杆状 ,胞核轮廓清楚。嗜碱性粒细胞在各阶段胞质内散布紫红色的细小颗粒。电镜下鸡原始红细胞多附着在窦壁上 ,核周隙窄 ,核孔数量较多 ;而成熟红细胞多分布在近血窦中央处 ,核周隙宽 ,核孔数量较少。异嗜性颗粒在早幼阶段可分 A型和 B型。嗜碱性颗粒分为 型和 型 ,它们分别在中幼和晚幼阶段出现。嗜酸性颗粒呈均质的圆形  相似文献   
65.
以2个品种人参菜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结合荧光显微法,以及根尖压片法观察分析了2个品种人参菜形态结构和核型差异,以期为人参菜品种鉴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形态上,品种2的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单叶面积、花直径均显著大品种1,2个品种人参菜的花色、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显微结构上,品种1上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显著小于品种2,而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显著大于品种2;花柱均呈三瓣羽毛状;品种1茎横截面近似圆形,品种2茎横截面呈不规则形状;品种1染色体数目为2n=2x=40,核型公式为2n=2x=38m+2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8L+14M2+12M1+6S,核型类别属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50%;品种2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核型公式为2n=2x=18m+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6L+4M2+8M1+6S,核型类别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37%。2个品种上下表皮单位面积气孔数量、茎横截面形状和核型差异较大,可以作为鉴别人参菜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6.
为确定乌头属种间分类的重要性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为乌头属的分类提供参考,基于25个形态学性状,运用Phylip软件对甘肃乌头属植物13个种进行了分支系统发育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乌头属的13个种大体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祁连山乌头、伏毛铁棒锤、铁棒棰的分支关系最近,其次是和褐紫乌头、甘青乌头的关系较近;一组是西伯利亚乌头、聚叶花葶乌头、高乌头、白喉乌头,是关系较近的四个种。露蕊乌头、松潘乌头、川鄂乌头、弯喙乌头和以上两组间及彼此间关系稍远。  相似文献   
67.
为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丰产丰收,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列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 的LSD法,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的种植密度与播种行距进行了单株生产力及其草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草产量均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秋闲田饲用甜高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单株生产力最大的优化组合为A1B4,即种植密度为7.50 万株/hm2 与播种行距为40 cm 的配置;获得最高产量的优化组合为A2B4,即种植密度为22.50 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研究结果为秋闲田种植饲用甜高粱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
非洲茉莉是一种广泛栽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观赏价值很高的观叶植物,其叶片常遭致瘿昆虫的为害而形成卷叶型虫瘿,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研究卷叶型虫瘿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为阐明植物与虫瘿的关系及对虫瘿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调查了海南省儋州地区栽植的非洲茉莉叶片受到卷叶型虫瘿为害的情况,并对非洲茉莉卷叶型虫瘿叶片的形态结构和卷叶型虫瘿内的昆虫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洲茉莉卷叶型虫瘿的致瘿昆虫主要为钝鬃滑管蓟马,主要发生在幼叶上。按非洲茉莉叶片的被害情况和卷叶型虫瘿的形态,将卷叶型虫瘿分为5个受害等级。钝鬃滑管蓟马主要发生在非洲茉莉幼嫩叶片的快速生长时期,其特征为叶片明显变厚、细胞变大、叶片向上弯曲成U形,造成该性状的主要原因是叶片中各组织的细胞大小不一致造成的。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非洲茉莉叶片虫瘿的形成机制研究以及开展致瘿昆虫的综合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雌雄个体均有4个贡献较大的主成分(PC1,PC2,PC3,PC4),其中PC1的贡献率均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两者PC1分别由16和19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所测36个形态学指标中,两群体雄蟹和雌蟹分别有25和22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4~5个指标分别建立判断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95%以上;野生扣蟹的HSI、组织中总脂、躯体肌肉的16:0、18:1n9和20:4n6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扣蟹,后者组织中水分含量、躯体肌肉中的18:0、20:5n3和22:6n3高于前者。研究表明,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和生化组成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两群体扣蟹的形态学差异和判别方程鉴别两种扣蟹蟹种。  相似文献   
70.
进境哈萨克斯坦向日葵种子中向日葵黑茎病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进境哈萨克斯坦向日葵种子中,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法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黑茎病菌Plenodomus lindquistii菌株LL4,通过生物学性状、ITS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病菌在PDA平板上培养初期菌丝无色,分隔分枝多,后期菌丝褐色或深褐色,常膨大;分生孢子器暗褐色,分散或聚集,球形、近球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71.2~361.8μm;分生孢子形态变化较大,无色,单孢,肾形至椭圆形,大小为3.6~8.2μm×2.2~3.7μm,常含有2个油球;培养期间未见有性阶段。基于ITS序列分析比对发现,菌株LL4与Gen Bank中多个向日葵黑茎病菌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其它向日葵黑茎病菌分离物聚在同一个分支。菌株LL4可侵染向日葵根茎部,造成典型黑茎病症状。表明分离获得的菌株LL4为向日葵黑茎病菌P.lindquist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