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38个形态学性状,对木槿属植物26个种和14个变种(变型)进行了分支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木槿属种间分类的重要性状,建立系统发育关系。利用paup4.0a4b软件最大简约法分析共得到40个同等简约分支树,树长为167。50%多数规则一致树分支结果表明:木槿属植物分为2类6组。植物的生活习性作为一级分类标准,叶形及花色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托叶形态及小苞片形态可以作为三级分类标准,此外在草本植物中茎具刺与否也是较为重要的分类性状。  相似文献   

2.
木兰科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木兰科植物分布范围广及美洲、亚洲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存在较多的性状交叉和形态变异,在属的界限和种的确定上有较大的争议.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表明,木莲属、含笑属均为相对一致的类群,而木兰属为一个多系起源的趋同演化的类群,其中含笑属与玉兰亚属的亲缘关系较近,木兰亚属有许多趋异和趋同演化类型,其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不准确可能是导致木兰科属间界限不清的根源所在.单种属、寡种属多为过渡或进化的类群,它们被归并的证据也越来越多.从传统分类学入手,结合现代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对属间关系及传统的分类性状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依照原始性状相关原则,重演律原则,生长迟滞原则,普遍性原则及资料记载对葡萄属17个种、4个变种、10个栽培品种的21个特征性状进行极性梯度分析,即确定性状的祖征和衍征,利用徐克学的最大同步法进行分支分类分析,确定供试材料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1个材料分为3个主要分支;同时讨论了材料间的亲缘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铁棒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满  许强  康建宏  王俊 《农业科学研究》2007,28(1):49-51,88
铁棒锤为陕、甘、宁等地应用较广的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湿的一种民间草药,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铁棒锤和伏毛铁棒锤的块根,含有乌头碱等生物碱,其中,乌头碱类生物碱既是药用成分,又是毒性成分.目前,铁棒锤已从自采自用上升为大宗商品药材,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全文阐述了铁棒锤的生物学特性、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和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铁棒锤的开发利用和人工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料聚为一类;野菊与菊花腩、异色菊与甘菊、龙脑菊与那贺川野菊两两间形态相似;毛华菊与日本野生菊属植物有较近亲缘关系,日本野生菊属植物较我国野生菊属植物进化;亚菊属矶菊与纪伊潮菊间形态相似,且与菊属植物形态相近,表明两属间有很近亲缘关系.本研究的形态性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所涉及的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菊属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有效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叶点霉属真菌在寄主(宿主)和地理分布的多样性,明确寄主(宿主)多样性对叶点霉属分类的影响,以分类地位及系统发育关系明确的叶点霉属的种为对象,研究叶点霉属真菌在寄主(宿主)和地理分布上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叶点霉属真菌在种内有寄主(宿主)的特异性,部分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寄主(宿主)的亲缘关系较近;叶点霉属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寄主的系统发育关系无相关性。在地理分布上,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叶点霉属多样性较高,泰国的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21个形态性状,对34个赖草属类群进行了表型分支分析.经简约分析,得到了70颗同等最大简约分支树,其严格一致树显示:①赖草属在形态上为高水平的分化,在组间及种间均存在着广泛的变异,不支持现有的赖草属分组;②北美的赖草属植物与欧亚大陆赖草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远;③L.duthiei、L.duthiei var.longearistatus和L.coreanus与其他赖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其从猬草组合到赖草属中.鉴于性状状态间存在着较多的平行和逆转进化,同时性状状态间的演化可能平行的、多次的或者是特化的,这样复杂的演化关系很难通过简约化的分支分析来重建,结合细胞学和DNA序列分析很可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探讨以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为依据对槭属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槭属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集27种槭属植物的60个质量性状和13个数量性状数据,并通过赋值法对质量性状指标进行分级,在对所有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部分数量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槭属植物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异程度均较质量性状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11个数量性状指标在27种槭属植物种间的差异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叶柄长度、小坚果长、翅果长宽比、单叶长宽比、单叶宽和小坚果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花瓣数和花萼数量的遗传特性相对稳定。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槭属是一个形态上存在较高分化水平的类群,绝大多数性状在组间和种间均存在着广泛的变异。主成分分析将73个表型性状指标转化为13个主成分,13个主成分可反映27种槭属植物表型性状的主要特征信息。对27种槭属植物73个性状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利用欧氏距离、运用组间连接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其聚为3大类;槭属植物的一级分类标准是叶型,二级分类标准是开花时间,三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茶藨子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主要分类性状,对河南省10种茶藨子属植物的表型性状进行了数量分类、PAUP系统发育树构建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R.maximowiczianum与R.glaciale,R.longiracemosum和R.moupinense,R.burejense和R.alpestre亲缘关系较近,各聚为一类,Bootstrap支持率50%;主成分分析中前四种主成分占到了总信息量的91.723%,小枝及浆果是否具刺、两性花或单性花、萼片形状、花瓣大小、果实颜色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nrDNA ITS序列东北地区丁香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rDNA ITS测序分析,对东北地区的丁香属内11个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依据ITS序列中的信息位点,应用系统发育分析软件MEGA2.1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传统的依形态特征进行的分类。但该系统树对于属下各分支间的关系作出了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不同的推断:与在形态分类中不同,短花冠亚属(Ligustrina)并未与其余种构成姐妹群关系,而是和巧玲花系(Pubescentes)关系最近,二者组成的分支与欧丁香系(Vulgares)形成姐妹群关系;顶生花序系(Villosae)是系统树中的基部分支。  相似文献   

11.
用相容性分析法和申值淘汰法,对苹果属植物7个组系的13个形态学性状进行分支分析,建立了苹果属植物组系的分支关系,并讨论了苹果属植物组系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栽培苦荞麦的起源及其近缘种亲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收集了20个分布点的9变(亚)种荞麦属植物以及一个栽培品种,通过ITS和tmH—psbA序列分析,对栽培苦荞的起源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栽培苦荞及其近缘种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trnK,tmc-rpoB,rbcL等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相一致,栽培苦荞ITS和tmH—psbA序列与野生苦荞Ftataricure ssp.potanini Batalin遗传距离较近,可能源自于野生苦荞Ftataricum ssp.potanini,在驯化过程中没有外来遗传物质的引物,栽培过程中选择性积累了优良经济性状驯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秦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乌头属花卉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分布的乌头属花卉植物有8种、1变种,占陕西秦岭乌头属总数的47.4%,对其分布、生境和观赏价值及其利用现状进行描述,为合理开发利用太白山乌头属野生花卉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小国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5):110-115
为了明确青冈类植物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运用PAUP和MEGA等软件对GenBank中壳斗科33种植物的matK、17种植物的rbcL和15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1)壳斗科3个序列的保守性顺序为rbcL>matK>ITS,rbcL序列只能将水青冈属分开,但不能解决大部分属间的系统分类问题,在主要分支上没有获得置信支持,因此不适合壳斗科属间植物的系统分类;(2)基于matK和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支和Bootstrap支持率,从分子角度支持青冈类作为栎属属下亚属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cox1),分析贻贝科8个属中13个物种的种间、种内遗传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属间遗传距离为0.245~0.630,平均为0.487;同物种的母系和父系cox1遗传距离为0.21~0.24;新西兰绿唇贻贝与资料中的绿唇贻贝和Perna perna聚为1支,支持率为100%,后与翡翠贻贝聚为1支;13个物种中,除Trichomya hirsuta与贻贝属种类聚为1支外,其余各属均聚为单系支,贻贻属Mytilus、股贻贝属Perna、肌蛤属Musculista 3个属遗传关系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子系统学引发了广义乌蔹莓属Cayratia s.l. (葡萄科Vitaceae)的界定的一系列争议。以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植物为对象,采用多种不同证据进行综合分类研究。  方法  比较了种子形态、茎叶毛被特征,结合atpB-rbcL、trnC-petN、trnH-psbA和trnL-F等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探讨浙江广义乌蔹莓属的分类问题。  结果  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植物的茎、叶毛被有所不同,毛被类型(无毛、短柔毛和多节长柔毛)和疏密程度在种间有差异。乌蔹莓属Causonis Raf. 植物和拟乌蔹莓属Pseudocayratia J. Wen, L. M. Lu & Z. D. Chen植物种子胚乳横切面形态和背腹面洼穴形态有很大差异。前者种子胚乳横切M形,腹面洼穴倒狭卵形或倒狭卵状椭圆形,深凹;后者种子胚乳横切T型,腹面洼穴椭圆形,浅凹。基于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树支持将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明显分为乌蔹莓属和拟乌蔹莓属2个属。  结论  基于形态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将薄叶乌蔹莓Cayratia tenuifolia (Wight et Arn.) Gagnep.和尖叶乌蔹莓C. japonica var. pseudotrifolia (W. T. Wang) C. L. Li作为乌蔹莓C. japonica (Thunb.) Gagnep.的亚种,将白毛拟乌蔹莓Pseudocayratia pengiana Hsu et J. Wen作为美丽拟乌蔹莓P. speciosa J. Wen et L. M. Lu的亚种处理。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23S rRNA基因数量和定位是否可更好地揭示根瘤菌参比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I-CeuI酶切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合的方法,对根瘤菌株23S rRNA基因的数量和定位进行分析,并依据其相似性进行聚群.结果显示.根瘤菌参比菌株可聚为19个系统发育群.其中,在属的水平上,13个系统发育群与现行分类群(不包括依据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一致,6个不一致.在种的水平上,现行分类群中同种的根瘤菌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系统发育群.这表明:I-CeuI酶切和PFGE结合的方法能从基因组特征角度对根瘤菌参比菌株进行更加细化的系统发育分类,并使其属种间的同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赵鑫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15-15916,15919
通过多年的野外调查、采集标本、查阅标本、分类研究,基本摸清了安徽省共有乌头属植物6种(花葶乌头、赣皖乌头、瓜叶乌头、川鄂乌头、大麻叶乌头、乌头)3变种(狭盔高乌头、展毛川鄂乌头、黄山乌头),其中大麻叶乌头为安徽省新分布种;记述了上述乌头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为该属植物的研究提供分子系统学方面的资料。【方法】以青藏高原16种棘豆属植物27个地理种群标本为试材,提取其总DNA后,分别对ITS序列和trnL-F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及测序,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用Kimura 2-parameter距离模型计算各序列间的进化距离,以乌拉特黄耆(Astragalus hoantchy)和多枝黄耆(A.polycladus)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构建基于ITS序列和trnL-F序列的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ITS序列对位后长度为710bp,有58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54.3%,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6,但进化距离总体较小。trnL-F序列对位后长度为867bp,有94个简约信息位点,G+C平均含量为33.7%,该序列的平均进化距离为0.018,总体进化距离较ITS序列大。ITS序列较叶绿体trnL-F序列含有较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基于2个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大花棘豆亚属除少数居群外均形成单系分支,说明以心皮有无隔膜来划分棘豆属属下分类系统可以较好地获得分子系统学的支持;但在其他亚属及组水平上,并不构成单系。【结论】棘豆属各类群间系统发育信息含量明显较低,说明棘豆属物种分化发生较晚,尤其是在青藏高原这样一个始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年轻区域,其棘豆属物种的新近起源和形态的快速分化还难以在遗传水平上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tK序列的木犀属植物系统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流苏树属的流苏树,女贞属的女贞和木犀榄属的木犀榄作为外类群,利用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对木犀属19个种进行种间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木犀属植物叶绿体ma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特别表现在3′端;②木犀属植物是一单系类群;③19种木犀属植物可以分为3个分支:香花木犀和华东木犀各单独聚为一个分支;其余聚为一个分支;其中美洲木犀、牛矢果和厚边木犀聚为一个亚分支,都属于圆锥花序组;木犀组的红柄木犀、毛木犀、石山桂、狭叶木犀和管花木犀组的山桂花5种植物聚为一个亚分支;其余的9种木犀组植物聚为一个亚分支;④经典的基于形态学的P.S.Green分类系统没有得到分子数据的支持,圆锥花序组聚在一起,而木犀组和管花木犀组之间的亲缘关系是交叉的。因此作者认为matK序列需要结合其他分子序列以及形态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获得科学合理的木犀属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