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2篇
  30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归属为1A类致癌物,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玉米、谷物等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进展。对黄曲霉毒素的绿色脱毒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物理去除法、生物脱毒方法、光降解法等,并对绿色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黄曲霉毒素绿色脱毒技术进一步应用于食用油中脱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花生极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本研究拟在前期创建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预测预警模型基础上,通过系统性应用研究,明确模型主要技术参数与实际应用效果,为预测评估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方法】 利用前期建立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选择1个地理变量(纬度)和3个气候变量(收获前一个月8:00—20:00降水量、平均气压和日平均气温)作为模型数据的关键输入参数,预测2019和2020年我国花生主产区153个主产市(县)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采用免疫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上述产区共2 164份花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获得这些产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数据。根据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测定结果,计算模型应用的准确率、精准率、灵敏度和假阳性率,明确应用效果。【结果】 累计预测的153个市(县)中,共预测出125个低风险区,其中116个与实际测定评估结果相吻合,有9个实测评估高风险产区被预测误判为低风险产区(假阴性)。共预测出28个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高风险产区,其中15个与实际测定评估结果相吻合,有13个实测评估低风险产区被预测误判为高风险产区(假阳性)。该模型预测结果的总体准确率达到85.61%,假阴性率为8.49%,假阳性率为5.88%。【结论】 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为科学指导我国产后花生收储与利用,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损失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3.
宁夏鲇属鱼类一新纪录种——兰州鲇形态学特征描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在黄河宁夏段采集到一批鲇鱼标本。经鉴定,为鲇属(Silurus)宁夏一新纪录种———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兰州鲇(S.lanzhouensis)与小背鳍鲇(S.m icrodorsalis)、鲇(S.asotus)、大口鲇(S.m eridionalis)、昆明鲇(S.m ento)、抚仙鲇(S.graham i)相似,但也有显著区别。兰州鲇犁骨齿带左右分离,与小背鳍鲇、鲇、大口鲇犁骨齿带连续相区别;兰州鲇臀鳍鳍条77-86、脊椎骨数目63-68,可与昆明鲇臀鳍鳍条61-72、脊椎骨52-56,抚仙鲇臀鳍鳍条68-74、脊椎骨58-59相区别。此外,兰州鲇卵色为黄色,可作为与黄河中生活的鲇相区别的鉴别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4.
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力刚  王晓龙  崔锐  张奇 《土壤》2012,44(2):225-231
农田氮素损失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由于大量施用氮肥引起的土壤氮素淋溶损失又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不同种植条件下氮素损失控制难题,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集约化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硝态氮迁移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来评估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集约化种植区施肥量和灌溉量较大,硝态氮的淋失浓度明显大于常规种植园,土壤硝态氮浓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也最为显著。集约化种植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远远大于常规种植区,集约化种植葡萄园地下水中的硝态氮含量平均值11.2mg/L,是常规种植区平均值1.35 mg/L的8倍,集约化种植区过量施肥增大了土壤硝态氮的淋失风险,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的污染威胁。研究结果可为农业集约化种植区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和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法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园园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张兆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4):438-442
建立了基于量子点标记二抗的间接竞争荧光免疫吸附测定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fluorescenc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FLISA),并研究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可行性。采用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在水相中直接合成碲化镉(CdTe)量子点,并利用EDC与兔抗鼠二抗进行共价偶联,以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建立cF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值分别为0.023ng/mL和0.001ng/mL,与传统的有机染料FITC-二抗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0倍,花生样品加标0.1、0.05和0.025ng/g,回收率范围在88%~116%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建立的cFLISA方法可以较好的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并为其它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黄曲霉毒素严重污染农产品,威胁人畜生命健康,是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因此亟需研究建立黄曲霉毒素高灵敏高快速检测方法。目前已研制出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本研究旨在应用该抗体,建立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为农产品质量监管、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通过将黄曲霉毒素抗体与乳胶铕进行偶联标记,利用自主研制的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通过检测线T信号值与质控线C信号值的比值和标准溶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实现定量。针对花生、稻米、植物油等不同农产品,研究建立样品粉碎均质提取一体化技术。对铕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进行方法学考核,以花生、稻米、植物油等为例,进行实际样品检测,并与HPLC法进行结果比对。【结果】在花生、稻米、植物油等农产品实际样品检测中,本研究建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检测黄曲霉毒素B1得到检测限均为0.3 μg·kg-1,线性范围分别为0.8-25、0.8-15和0.8-30 μg·kg-1。上述3种农产品对应的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0.238x+0.654(R2=0.992)、y=0.321x+0.811(R2=0.990)和y=0.146x+0.173(R 2=0.993),标准偏差分别为0.024、0.039和0.021。该方法的批内准确度和精密度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回收率在81.0%-113.0%,变异系数在7.2%-14.2%;批间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回收率在75.8%-114.9%,变异系数在7.7%-15.3%。说明该检测技术批内、批间均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与HPLC法检测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与行业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蓬安花生产地黄曲霉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检出率和菌落数分别为50.0%、212.0 CFU/g,西藏察隅黄曲霉菌分布最少(18.1%,52.8 CFU/g)。菌株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88.6%的菌 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类型以B族毒素为主,尤其是AFB1,其含量在0~8500μg/L,平均产毒能力排序为:云南广南(4393.4μg/L)>西藏察隅(1991.0μg/L)>四川蓬(1259.3μg/L);不产毒菌株占11.4%,均来自西藏察隅。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0%,AFB1含量在0~7.2 μg/kg;四川蓬安花生样品AFB1检出率为4.2%,含量0~7.2 μg/kg,云南广南AFB1检出率为16.7%,含量0~2.1 μg/kg, 西藏察隅样品未检出AFB1。西南产区黄曲霉菌检出率越高、菌落数越多,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越严重。  相似文献   
68.
秸秆类材料对土壤Cd、Pb的固定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已成为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秸秆资源丰富,通过秸杆利用降低污染土壤危害,既可以消除污染影响,又能解决秸秆难以无害化处置的普遍难题,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为筛选秸秆利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新材料,探究不同秸秆材料对土壤Cd、Pb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秸秆粉导致土壤p H值增加,土壤有效态Pb含量显著小于对照,但随着添加剂量增加,土壤有效态Pb含量也显著增加,后期秸秆粉促进土壤Cd的溶出。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不同秸秆材料固定土壤Cd、Pb效果的大小顺序为: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秸秆猪粪有机肥秸秆粉。说明秸秆直接还田可能会为土壤修复带来一定的风险。秸秆灰、秸秆生物炭、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均能有效固定土壤Cd和Pb,改善土壤酸性环境,但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属于价格经济的秸秆利用新方式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69.
为提高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灵敏度,探明黄曲霉毒素抗原分子中半抗原偶联比对免疫分析灵敏度的影响。采用黄曲霉毒素M1与羧甲氧基羟氨半盐酸盐进行肟化反应生成半抗原,再经活泼脂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脱水反应实现偶联,生成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采用竞争ELISA法、荧光与紫外光谱法鉴定,结果均证明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合成成功。进一步通过摩尔消光系数测算得AFM1的自制和商业抗原偶联比分别为0.7和6.3,自制抗原偶联比仅是商业抗原的1/9,二者偶联方法相同,但偶联比差异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比较提供了可能。将自制人工抗原AFM1-BSA和商业抗原AFM1-BSA分别与实验室自制的系列黄曲霉毒素单抗1C11、2C9、LM13、LM47反应,结果显示四种抗体对商业抗原均有很高的灵敏度,只有2C9对自制人工抗原有较高的灵敏度(1.997 ng/mL),明显低于商业抗原作为包被抗原与2C9反应时的灵敏度(0.047 ng/mL),说明针对同一种毒素AFM1制备的抗体,高偶联比抗原有助于提高免疫分析灵敏度。研究结果为AFM1高灵敏免疫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污染粮油食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菌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一种简易、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残留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本文介绍了污染粮油食品的主要真菌毒素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粮油食品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